未来想搞AI?填专业别只盯算法,AI正在成为融合学科

未来想搞AI?填专业别只盯算法,AI正在成为融合学科
2024年06月27日 14:13 未来网新闻

6月下旬,全国各地陆续公布高考分数,考生填报志愿再次成为焦点。时代发展方向的热度,直接决定了报考专业的热度。AI大时代下,科技企业和互联网公司仍然是理工科应届生求职的热门选择。与此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也持续受到高三学子热捧。

但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式生长,AI研发的深度与广度在迅速进化,围绕AI规模落地的技术也随之迎来快速发展周期。AI已经成为一个从基础技术到应用技术的融合学科,除了算法,还需要来自更多元技术领域的人才推动AI持续降本增效,安全、规模化地落地应用。

AI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元化

记者采访了蚂蚁集团招聘专家祝嘉宾,了解到这家持续追加科研投入,2023年研发投入达211.9亿元的互联网企业,最近两年技术校招生中,计算机学科的应届毕业生仍然占68.2%,但越来越多专供算法以外的人才,开始受到各技术研发团队的欢迎甚至定向招募。

作为蚂蚁集团24年校招生,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应届硕士毕业生高百川的简历是被蚂蚁百灵大模型团队“捞”出来的,他在校的研究方向是利用GPU并行计算加速工业软件求解速率。而持续性优化大模型的计算效率和推理效率,是蚂蚁AI研发的重点之一,这将决定大模型应用能否成为主流并规模落地。

在蚂蚁百灵大模型团队,还有许多像高百川这样的非计算机科班出身的年轻人。比如百灵大模型团队最近一两年就招募了好几位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应届毕业生,投身于遥感大模型研发。作为蚂蚁自研行业大模型代表,遥感基础模型SkySense模型参数达20亿,是参数规模、覆盖任务、识别精度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的多模态遥感基础模型。

祝嘉宾告诉记者,蚂蚁校招还有一个叫“蚂蚁星”的项目,招募对象则是学术能力和竞赛表现出众的科研型人才。数据显示,对“蚂蚁星”需求最大的蚂蚁技术研究院、AI创新研发部门NextEvo,过去两年招募的博士生的研究方向包含了数学、密码学、图学习。

据了解,其他互联网企业也有类似的顶尖应届毕业生招募计划。如华为“天才少年”、腾讯“技术大咖”,百度“AIDU计划”,以持续投入基础技术和前沿技术的研发攻坚。他们青睐的专业也包含许多非计算机专业。比如华为“天才少年”除了计算机科学,还重点招募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学术型人才。

AI融合技术开辟新赛道

安全科技和人工智能被认为是未来的两大通用技术。随着AI大发展,AI安全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这也为安全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蚂蚁的大安全团队中,计算数学、统计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占了相当比例。这一专业“混搭”的团队,正在通过可信隐私计算技术,让数据安全流转成为可能。比如通过大模型安全一体化方案“蚁天鉴”,就在帮助大模型在上线前找出弱点和漏洞,在上线后防范外部恶意攻击。一旦大模型在细分领域大规模应用,那么“蚁天鉴”就可能成为基石。

此外,伴随AI大发展而生的就业新需求还有数据标注师。随着AI大模型深入医疗、法律、金融等严谨行业,业界对数据标注工作的专业及学历需求也随之大幅提高。

蚂蚁集团大模型标注项目负责人林城告诉记者,随着蚂蚁自研大模型深耕严谨行业,其大模型标注团队已经扩充至数千人规模,以为蚂蚁基座和行业大模型提供数据标注服务。团队中60%以上员工为本科及以上,金融、医疗、法律等严谨学科的标注师则全部拥有金融、医学、法学等专业的本科以上学历。

“严谨行业的大模型标注任务由原来的客观标注到主观判断,总体难度上升;对专业领域要求也非常高;此外,严谨行业大模型产出的知识需要更结构化地表达,对标注师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更高。总之,大模型数据标注对垂类专业+技术理解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必然越来越大。”林城说。

祝嘉宾告诉记者,蚂蚁的很多技术岗位其实对专业就是不设限的,因为AI等前沿科技的广度和深度都超过了以往,与之关联的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必然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跨学科。希望高三学子在报考专业时能把眼界再放长远些,不要只瞄准算法,未来想从事AI,还有大把机会在所谓的“边缘”学科。“但无论是什么专业,计算机学科的功底依然重要,这毕竟是游刃于数字世界的基本功和通行证。”祝嘉宾表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