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5家银行违规向城投融资580亿

审计署:​5家银行违规向城投融资580亿
2021年06月16日 23:01 供应链金融SCF_770

6月7日,审计署网站公布《国务院关于2020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报告披露多项财政金融方面的问题。

1.地方债审计

审计重点调查了17省本级、17市本级和21 县共55 个地区的政府债务管理情况,并延伸至其他地区。审计显示,2020 年底重点调查的55 个地区政府债务余额5.07 万亿元,平均债务率较上年降低13 个百分点。债务风险总体呈收敛态势,但仍存在专项债券重发行轻管理的问题。

至2020年底,55 个地区专项债余额1.27 万亿元中有413.21 亿元(占3.25%)未严格按用途使用,其中5个地区将204.67 亿元投向无收益或年收入不足本息支出的项目,偿债能力堪忧。

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审计

审计的5 户中央金融企业和2 户地方银行2019 年底资产总额39.48 万亿元、负债36.18 万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介于10.4%至22.7%之间。发现的主要问题:

1.金融资源配置仍有脱实向虚倾向。2 户未按要求对44.54 万份农险保单降低费率,3户支持小微和民营企业的相关业务规模萎缩、占比过低或停滞不前。5户违规为地方政府及(类)融资平台提供融资580.65 亿元,6 户以信贷、理财等方式违规投入房地产领域744.68 亿元。

2.违规开展业务。涵盖存款、信贷、理财、信托、保险等多个业务领域。5 户违规通过产品交叉投资、设置不合理条件等开展理财和信贷业务6594.93 亿元;4 户通过保费返还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开展保险业务等499.2 亿元。6 户2807 个采购项目(合同金额381.49 亿元)未公开招投标或程序不合规。

3. 资产风险管控不严格。7 户会计核算均不够真实和准确,合计多计利润46.99 亿元;6 户通过降低标准、虚假转让等方式掩盖不良资产1423.14 亿元,4 户13 个投资项目形成亏损(浮亏)256.89 亿元。7 户信息系统不同程度存在安全性弱、功能不健全等问题。

三、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审计

审计的19 家金融机构不断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缓解。发现的主要问题: 

1. 信贷审查不严影响“房住不炒”政策落实。重点核查4 家银行1121 笔10.94 亿元可疑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发现,由于信贷申请、发放和使用等环节审查管理不严,有353 笔1.79 亿元转入房地产企业,其中231 笔明确备注“购房” 等信息。

2. 服务小微企业有偏差。5 家金融机构通过存贷挂钩、违规收费等方式增加企业融资成本21.6 亿元;2 家金融机构违反政策要求,对受疫情影响的企业或个人抽回贷款或未办理贷款延期,涉及资金18.13 亿元。

审计还指出,金融乱象有所变异。共发现非法集资、传销等问题线索20 多起,涉及1330 多亿元。一些不法团伙不断升级诈骗手法以增强迷惑性,有的利用合法牌照开展灰色活动,有的披上高科技新业态外衣,有的假借评级机构或政府背景为其增信。如北京、深圳等地的10 家公司,以养老、理财等名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700 多亿元,其中200 多亿元存在兑付风险。

四、税收征管和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审计

对税务总局和17 省市税收征管及其他相关情况的审计结果表明,有关部门和地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新出台实施40 项减税降费政策,认真实施阶段性大规模减税降费措施,积极推行“非接触式”办税缴费,明显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有力推动了保市场主体目标落实,但具体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1. 税费优惠政策未全面落实。36 个地区1.19 万户企业未享受税费政策优惠108.16 亿元,97 户未及时享受优惠10.04 亿元;12 省41 家单位违规收取已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依托行政资源转嫁费用1.87 亿元;13 省和24 户央企向中小企业等多收电费、少减免房租8635.78 万元。

2. 违规返还税款造成财政收入流失。15 省市以财政奖励等名义返还税款238.73 亿元,返还比例大多为地方分成收入的90%以上。

3. 违规征收过头税费增加企业负担。20 个地区在应税事项未发生、缴税时限未到期等情况下,向111 户企业多征预征税费29.9 亿元;21 个地区通过直接出台政策、作为工程款支付前置条件等方式,向1081 户施工企业预征税款9.38 亿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