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家民营银行“ 数字金融能力”排行 | 民营银行专利报告

19家民营银行“ 数字金融能力”排行 | 民营银行专利报告
2024年01月23日 20:07 零壹财经

作者 | 李昕

数据支持|李文琳

2023年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定调: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在金融血脉中,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可谓金融的毛细血管,金融科技则是其核心支撑。“金融毛细血管”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消费、产业链建设、小微企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等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在新时期新征程金融高质量发展中,“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摘要

民营银行最早的专利公开日期为2014年。2021年,民营银行专利数量首次突破1000个;2022年,专利数量出现小幅下降;2023年,专利数量达到1245个,达到历史最高。

微众银行以2934个专利数量大幅领先其他民营银行。新网银行专利数为363个,网商银行、众邦银行、富民银行行、苏宁银行、三湘银行、亿联银专利数均超过100个。其余银行的专利数较少。

 针对民营银行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我们提出数据技术能力、智能科技能力、底层技术能力、风控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等民营银行“五大创新能力”。截至2023年年底,五大维度专利平均数分别为93项、88项、58项、42项和39项。

自2014年首批试点、首家开业至今,民营银行迎来十周年。截至2024年1月,我国已有19家民营银行开业运营。由于线下网点的限制,民营银行从诞生之日起,无论出于主观创新、还是客观需要,都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

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在中央金融政策的引导下,数字普惠是民营银行发展的基本方向。其中,专利储备是数字金融自主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专利转化是产品或业务创新的重要支撑。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民营银行的技术创新能力,零壹智库对19家民营银行(截至2023年12月31日,民商银行和新安银行暂未采集到专利数据)4588条专利数据进行采集和深入分析,并提炼出数据技术能力、智能科技能力、底层技术能力、风控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等民营银行五大创新能力。

 民营银行科技战略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后来者”,民营银行依托数字技术,专注小微企业、“三农”和社区金融服务,与传统银行互补发展、错位竞争。自试点以来,民营银行的经营模式设定为个存小贷 (微众银行)、小存小贷(网商银行)、公存公贷(金城银行)、特定区域存贷款(民商银行和华瑞银行)等4种。

随着数字化转型不断加速,拥有互联网基因的民营银行具有先发优势。再加上,监管提出的“一行一店”政策,民营银行线下网点较少,较为依赖线上渠道。结合国家政策和自身特点,多家民营银行制定金融科技战略规划,推进数字银行建设,,拓展出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科创金融等创新模式。

微众银行围绕“融入生活、持续创新、领先全球的数字银行”的战略愿景,深耕“个人金融”和“企业金融”两大业务模块。

网商银行围绕“普惠金融服务、核心风险防控、提升客户满意度”推出多个系统,使用先进技术解决三农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服务和自证风控场景中的各种疑难杂症。

众邦银行加快推进运营数字化转型,做优普惠金融服务,做深民营小微金融业务,做细客户金融服务综合解决方案。

另外,苏宁银行、新网银行、金城银行、蓝海银行、华瑞银行、民商银行、新安银行等银行也多次提及以数字科技服务小微企业。

头部机构凭借技术、流量优势,实现业绩高增长。根据企业预警通,2022年末,19家民营银行资产总额达1.78亿元,同比增长8.53%;营业收入总额为772.95亿元,同比增长22.99%。

从目前披露的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微众银行总资产突破5000亿元,达5098.88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196.45亿元和54.52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网商银行总资产、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847.32亿元、133.74亿元和23.37亿元,同比增长15.68%、20.30%和0.07%。而部分民营银行总资产仅百亿元,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出现下滑,甚至出现亏损。

表1:民营银行科技战略

信息来源:公司官方及2022年报、零壹智库

 专利视角下的数字金融能力建设

数字金融能力建设是民营银行的生命线。民营银行以数字科技为抓手,大力研发创新技术。除了自身科技投入和人才队伍的规模,专利数据也是观察民营银行数字能力的重要指标。

(一)2019年之后创新能力爆发

2014年,我国第一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成立。2015年,华瑞银行、民商银行、金城银行、网商银行等四家民营银行相继成立。此时,腾讯和蚂蚁两大科技巨头已率先入局银行业,分别持股微众银行和网商银行股份三成股份。2016年至2017年间,众邦银行、苏宁银行等12家银行成立。自2020年锡商银行成立以来,民营银行的数量到2023年底一直保持在19家。

我们通过智慧芽共采集到5245条已公示的民营银行专利数据。在数据清洗和筛选后,我们保留4588条有效数据。

民营银行最早的专利公开日期为2014年。经过5年的业务和技术的探索,微众银行、新网银行等多家加强自主研发能力。2021年,民营银行专利数量首次突破1000个;2022年,专利数量出现小幅下降;2023年,专利数量达到1245个,达到历史最高。

图1:2014-2023年,民营银行年度专利数据

数据来源:智慧芽,零壹智库

注:

1、 全文专利数据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开日期);

2、 专利类别暂不统计“外观设计”;

3、 专利法律状态暂不统计含有“驳回”、“撤回”等字段的数据;

4、 采集数据以围绕民营银行自身业务为主,暂未统计医疗等其他业务数据;

5、 为规避专利申请到公开的时间滞后,当年专利申请量均按公开日口径统计。

(二)各家专利数差距大

从专利数来看,微众银行以2934项专利大幅领先其他民营银行。新网银行专利数为363项,网商银行、众邦银行、富民银行行、苏宁银行、三湘银行、亿联银专利数均超过100项。其余银行的专利数较少。

从专利质量来看,多家民营银行专利在质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了银行数字化转型与利润增长,并获得官方层面的奖项。

2023年4月,专利数最多的微众银行自主研发的WeDPR多方大数据隐私计算平台于全项通过检测认证,成为国内最先获得该国家级认证的多方安全计算金融科技产品之一。

2023年11月,网商银行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展示其“大山雀”卫星遥感的主体战略、“大雁”数字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和“百灵”人工智能防控系统,这三只科技之鸟共同构成了AI智能服务器,将其应用于小微金融实践,可拓宽金融政策的宽度与广度。

专利是金融科技创新能力的体现,而研发投入与研发人员则是推动金融科技的重要支撑。民营银行披露的科技投入与研发人员的信息较少,2022年苏宁银行、华瑞银行的金融科技投入分别为2.53亿元、1.88亿元,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274、116人。民商银行与蓝海银行也披露了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44人和145人。

图2:民营银行专利排行(单位:项)

数据来源:智慧芽、零壹智库

(三)专利归属:独立性VS产学研合作

民营银行在研发上除了依靠内部团队支持,还会与高校、企业、个人以及当地监管部门合作。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2月31日,由银行独立研发或者持有的专利占98.37%。微众银行、苏宁银行对外合作研发项目较多。

其中,与高校合作方面,香港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邮电大学与民营银行合作研发的专利分别不少于5。与企业合作方面,合作方包括致星科技、腾讯、顶象技术。监管部门方面,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和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分别参与了苏宁银行和微众银行研发项目。

表2:民营银行专利归属统计(单位:项)

数据来源:智慧芽,零壹智库

 五大创新能力

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民营银行凭借其互联网基因和差异化产业背景,打造了各具特色的科技和业务能力。在科技能力方面,民营银行长期开展业务、服务、流程和管理创新,实现特色经营和提供成效显著的普惠金融服务。

针对民营银行技术发展特点和趋势,根据专利信息,零壹智库提出数据技术能力、智能科技能力、底层技术能力、风控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等民营银行“五大创新能力”。据零壹智库测算,截至2023年年底,五大维度专利平均数分别为93项、88项、58项、42项和39项。

图3:5家民营银行五大创新能力分布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注:仅展示专利数量排名前五的民营银行。

17家民营银行中,微众银行全面发展五大能力,并在每个维度均保持大幅领先优势。与整体机构相比,网商银行在数据相关产品或服务上有诸多研发成果,新网银行更为注重核心技术和风控的创新。

(一) 数据技术能力

数据科技能力是指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挖掘、存储、使用、加工、治理等技术能力。随着数据概念的爆发和规模化应用,民营银行高度重视数据能力相关技术的研发。而监管方面,《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办法》(2021)将“数据治理”纳入评价体系,权重占比为5%。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3年底,民营银行共有1302项专利核心技术涉及数据技术。其中,数据治理、信息处理和数据库排名前三。

图4:民营银行数据技术能力拆分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典型案例:微众银行

2014年成立之初,微众银行将发展战略确定为“普惠金融为目标、个存小贷为特色、数据科技为抓手、同业合作为依托”。2023年底,微众银行成立9年以来,科技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约9%,科技人员占全行员工比例保持在50%以上。

2023年8月,在人民网举办的“对话企业家”栏目中,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表示,微众银行通过企业金融品牌“微众企业+”打造专注服务中小微企业的全链路商业服务生态,充分发挥了金融科技的特色化优势,依托数字化大数据风控、数字化精准营销、数字化精细运营的三个数字化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等“一揽子”的服务。

在我国,通过法院仲裁进行债务催收成为银行催收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目前的仲裁流程主要包括提交仲裁、仲裁庭受理、收集证据、按前调节、出庭举证、组庭裁决等一系列常规步骤,耗时长、效率低。为此,微众银行研发了一种名为“基于区块链的债务催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专利。

该专利基于区块链技术自动触发仲裁流程,减少人工干预,简化催收流程,提高催收效率。该系统还连接了催收系统、仲裁系统、存证系统、冻结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可实现仲裁催收的全流程管理。

(二) 智能科技能力

智能科技能力是人工智能和衍生技术的综合,包括机器学习、算法、生成式AI、联邦学习、OCR、NLP、神经网络和深度学习等8类细分技术。截至2023年底,智能技术相关专利达1235项。

其中,机器学习相关专利主要针对大量重复且冗杂的数据或任务,进行模型的搭建和训练,促成无人化以及多场景业务的自动化,注重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运营管理效率以及人机交互体验。生成式AI是指短信、报表、卡号、图像、代码语言、标签模板生成方法、系统及电子装置。

图5:民营银行智能技术能力拆分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典型案例:众邦银行

众邦银行以科技实现数智,以数智驱动业务,实现场景下的数字化发展。在技术上,众邦银行以“稳态基础层+敏态应用层”科技体系为支撑,进行数字化转型。

众邦银行在2017年成立之初以科技立行,明确“做打通交易场景的互联网交易银行、致力产融深度融合的供应链金融银行、数字化驱动科技赋能的开放型数字银行”三个定位。围绕“三横两纵一圈”的数字化顶层设计,该行打造业务、技术、风控、数据和智慧“1+4”数字化中台。

2023年2月,众邦银行重点布局“AI+银行”,着力研发AI数字人技术,打造数字员工,并将其创新应用到客户服务、人工营销触达、业务调研等场景,提升服务效率。例如,在贷款发放审核环节采用AI机器人外呼功能,支持“7×24小时”服务,覆盖率达100%。

在业务上,众邦银行将普惠小微企业作为重点服务对象。作为定位于服务小微大众的互联网交易银行,众邦银行大力发展数字普惠,运用数据、模型和算法解决长尾客群服务难题,深耕供应链金融,突破单一核心企业限制,探索形成“众链贷”“众商贷”等矩阵式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

众邦银行创新的泛供应链金融产品“众商贷”,跳出交易场景约束,通过科技手段提升财税数据和行业数据整合运用能力,推动小B端资产投放快速上量。截至2023年末,众邦银行通过泛供应链金融模式累计发放普惠小微贷款超300亿元。

结合数字科技,众邦银行聚焦小微业务,研发出一系列创新成果。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3年底,众邦银行已公开发明专利190项,已授权专利40项,80%以上的专利都会应用到渠道、开户、授信、用信、催收、运营等多个小微信贷业务场景中。

例如:基于机器学习的特征选择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专利采用机器学习的特征,缩短模型开发周期,提升效率,降低风险,在该行主要应用于C端 B端贷款以及存款营销业务场景。

(三)底层技术能力

截至2023年底,该项能力相关专利合计871项。底层技术能力包括业务系统、分布式微服务、软件开发、支付系统、信贷系统、调度系统和操作系统等7类细分维度。

与科技厂商不同的是,民营银行展示的核心技术能力与自身业务紧密相关。其中,业务系统主要围绕银行账户管理、CRM、资源分配等。分布式微服务主要基于云计算等技术,对服务器、容器、技术架构、平台、桌面、资源进行管理。

图6:民营银行场景建设能力拆分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四) 风控能力

风控能力就是在开展金融业务的过程中,对前、中、后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内部控制。相关细分维度包括风控、安全监测、数据安全、隐私计算、漏洞检测和审计系统等6类。民营银行专利数量为679项。其中,风控的专利主要集中在风险识别、检测、处理、规则构建、策略等。

银监会《关于民营银行监管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紧密围绕‘引导科学发展’和‘严守风险底线’两个核心目标,提高民营银行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民营银行安全高效运行和整体稳定。”近三年来,小微企业生存压力对民营银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较其他行业,金融行业由于行业的敏感性,再加上民营银行只有一家或者没有物理网点,业务需要在线上开展,对于风控和安全方面的合规要求更高。尤其从 2019年开始,受爬虫风波影响,金融大数据行业受到沉重打击。同时,自2019年以来,多家金融机构被工信部通报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隐私数据的情况。

如何保证数据安全和监管合规的同时,赋能风险管理、产品营销等业务场景,成为金融机构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尽管风控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囿于研发费用和人才不足,大部分民营银行的风控能力处于落后状态。

图7:民营银行风控能力拆分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典型案例:网商银行

网商银行背靠阿里电商平台,定位于专注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者的互联网银行,业务依托于实体经济和真实的交易场景,解决小微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为小微提供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

浙江网商银行基于创新的微贷技术,客户通过电脑和手机端就能7*24小时获得金融服务,实现3分钟申贷,1秒钟放款,全程0人工介入,又称为“310”模式。“310”背后是网商银行长期积累的风控技术能力,包括10万项以上的指标体系,100多个预测模型和3000多种风控策略。

这些风控技术,一方面可以让小微企业和经营者不用担保和抵押,凭借信用就能进行贷款,另一方面,将浙江网商银行的不良率控制在1%左右。2022年,网商银行发布“百灵”人工智能风控系统。

网商银行在风控能力有诸多研发成果,发布了49个相关专利。例如:基于联盟链的事件风控方法、装置、设备和存储介质。面对传统的线下风控方式难以保证风控结果的真实性,风控结果容易被非法分子篡改,在多方参与风控时,风控结果如何得到各方的认可等难点,该专利提供了一种基于联盟链的事件风控方法,该联盟链包括盟主节点和成员节点。

该方法包括获取待风控事件的事件信息,待风控事件的事件参与方包括联盟链中的目标成员节点,根据事件信息,从联盟链中获取待风控事件对应的风控合约,待风控事件对应的风控合约由目标成员节点预先发布在联盟链中,根据待风控事件对应的风控合约,对待风控事件进行风控处理。

(五) 运营管理能力

运营管理能力是指实现线上服务渠道全面覆盖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包括智能运营、营销、RPA、运维、智能合约、BI和远程桌面等7项细分技术。截至2023年底,民营银行运营相关专利总数为501项。

基于数字化日益普及与深化,我国银行业结合“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发力建设自身 APP、微信公众号、小程序以及第三方合作平台等渠道,进行获客、活客、场景嵌入等金融生态平台建设。

伴随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线上渠道从最早作为网点业务的补充,到现在走向台前,逐渐成为银行连接客户的主要渠道。相较于传统银行,民营银行更为倚重线上渠道。

在五个核心能力中,民营银行运营相关专利较少。结合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的银行对于运营理解不同,例如微众银行侧重智能运营和营销创新,苏宁银行主要是柜台、终端、印章装置等传统模式,而三湘银行的研发集中在RPA机器人和运维等方向。

图8:民营银行运营管理能力拆分

数据来源:零壹智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