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三个关键词见深意

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三个关键词见深意
2024年06月28日 12:11 影视独舌

新剧争奇斗艳,老剧焕发新生,腾讯视频今年在上海电视节的系列活动贯彻了一个理念:尊重艺术表达,尊重内容创作。

如果说,2024腾讯视频影视年度发布是待播剧的盛宴,那么同时登场的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则满载着合作伙伴和观众的难忘瞬间。

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由腾讯视频发起,旨在向创作者致敬,为观众打开记忆之门。

于是我们看到,《三体》来了,《漫长的季节》到了,《繁花》也如约而至。更多的腾讯视频热剧、爆剧,像是穿越时空隧道,从片场赶来……

影像展撷取属于剧集的碎片,可能只是一句台词、一张海报、一个名场面,就能带观众开启记忆之门,荡起曾拥有的回响涟漪,一堵“时间墙”亦总结了腾讯视频和观众一同走过的岁月。

我们要认真回顾走过的路,不能忘记来时的路,继续走好前行的路。从这个角度而言,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展出了一段平台的历史故事,贴出了热剧的创新密码,亦鼓舞着创作者一路向前,激起更大回响……

共鸣可抵长路艰辛

腾讯视频为什么要举办剧集影像展?

答案仍是那句被无数人记住的“共鸣的响指”。

影像展所体现的“共鸣”,不是停留在口头的“尊重艺术家”,也不是一句简单的“赞同艺术家”,而是平台从创作者的视角看问题,试图通过剧集中每一句台词的打磨、每一件道具的雕琢、每一张分镜图的构想,去理解他们的行为和动机,感受他们的情绪,由此才能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

比如,影像展上展出了一组《三体》的分镜手稿,道具细节清晰可见,数十名群众演员的站位排布精确,而每一份手稿在最终正片中的呈现可能只是一闪而过的镜头。正是这份匠心、耐心成就了《三体》,也向参展者直观展现了“七年磨一剑”的秘密。

再比如,影像展首度公开了《繁花》前期搜集参考的背景资料,总共有3169册。这个工作量是个什么概念呢?将它们整齐地排成书墙,总高4米,长8米。而这只是《繁花》主创付出努力的冰山一角,好在艺术家乐在其中,平台鼎力支持,才成就了一件“艺术孤品”。

对创作者而言,平台从创作的角度认可、理解并支持他们的工作,可能比商业上获得的回报还要暖心。

受冲击最大的无疑还是观众,不管是《与凤行》里沈璃穿过的黑金战袍、行止黑袍,还是《庆余年》系列里陈萍萍坐过的轮椅;无论是《梦中的那片海》里肖春生骑过的二八大杠,还是台词墙上琳琅满目的台词日历,都能带给他们熟悉又新奇的感动。

但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所能带来的意义又不止于此,它不仅回顾过往,也躬耕当下,畅想着未来,表达着对创作者的尊重。

热爱不惧岁月绵长

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的第二个关键词是,热爱。

其实这份热爱很难得,在激烈的文娱产品竞争和嘈杂的舆论环境中,平台、艺术家和观众,共同以剧集之名,奔赴精神的旷野,收获彼此的感动。

以前,相关展览的主角经常是电影、绘画……现在则是剧集,长篇叙事在观众审美趣味趋短的时代仍然在不断彰显着自己的不可替代性,迸发出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能量。

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何以动人?就在于它不是自说自话,它是平台、主创和观众共有的一种默契。

从古装剧《梦华录》《星汉灿烂·月升沧海》《长相思 第一季》《玉骨遥》《神隐》《与凤行》《庆余年》系列、《金庸武侠世界》等各色服装、道具,到《余生,请多指教》《梦中的那片海》《欢颜》《西出玉门》《问心》《爱情而已》《承欢记》《春色寄情人》《玫瑰的故事》等年代剧和现代剧的制作细节,腾讯视频以展览为载体,以剧集内容为形式,为观众上演了一出美轮美奂的千年风华。

关于“热爱”的表述之下,有两个结论比较明确:

一是平台和主创并不将剧集仅仅当作一次性商品,而是对其有充分的尊重和珍视,不断赋予其文化承载和精神内涵。

比如,影像展上的一面墙完整刊出了《漫长的季节》中那首广为人知的诗句:打个响指吧,他说/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遥远的事物将被震碎/面前的人们此时尚不知情……它依托于剧集,又在某种意义上独立出来,鼓舞着人们“季节漫长,唯有善良”。

二是平台和主创对剧迷的关爱。长篇叙事的沉浸感、情绪价值、思想性和创新性决定了它的后劲十足。

观众念念不忘,平台带来回响,从这个角度而言,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可视为对观众的一次“集中售后”,亦体现了平台将剧集价值最大化的决心和恒心。

创新艺术不负好时光

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的第三个关键词是创新。

创新是内容行业前进的动力。就长视频领域而言,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容的创新,二是建立在技术创新基础上的品类创新。前者在旧领域推陈出新,后者产生一个新业态。

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的形式,凸显了平台的内容创新方法论:不是自上而下的公告式、口号式创新,而是相信并支持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艺术家,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这种感受,形容在“百花盛放,未来不再漫长”的融合展区的感受,最为贴切。

如果不是秉承这种创新理念,谁会想到用现实主义手法拍出的《三体》,会成为中国科幻剧的一座高峰?谁会想到通篇暖色调的《漫长的季节》,会颠覆东北故事的讲述形式?谁会想到电视剧真能像《繁花》一样做到帧帧电影感?

而在技术创新上,平台彰显了创作思维、产业思维和观众思维。

比如,新兴技术在影视创作中的运用。当下,人工智能、虚拟拍摄、AI几乎成了逢会必谈的关键词,人人都能随口说出技术飞跃对影视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但对于哪些技术已经用到了当下的项目实操中,人们的认识其实并不全面,即便最为人熟知的AI辅助、虚拟拍摄,很多创作者也是一知半解。

本次的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展出了包括虚拟拍摄、AIGC、影视工业化、Audio & HDR Vivid全国标全链路高品质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科技战略落地示范。简单来说,它直接向来访的创作者介绍,腾讯视频当下能提供哪些最新技术。

比如虚拟拍摄,这次展览让人们意识到了这一技术的进阶。

以前一提到虚拟拍摄,大家都知道是“所见即所得”,都知道它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但应用的痛点在于,新兴技术的运用往往是有准入门槛的,很多传统电视剧出身的导演精力不足,学习动力不足,即便有专门的技术公司从中辅助,也难免让创作者有不顺手、鞋子不跟脚的尴尬。

而腾讯视频这次展出了自研的虚拍产品工具,支持在移动端上完成虚拟场景的一键上屏,相比传统的上屏流程可以节省90%以上的操作时长,并且这一工具支持快速的场景切换、镜头、光照和天气的相关调节,能够大幅度提升现场实施效率,同时为主创团队保留一定的创意发挥空间。

再比如腾讯视频打造的AIGC内容生产引擎,可以在影视前期筹备阶段,基于混元大语言模型对剧本和小说进行智能拆解,精准提取出场次、角色、场景、服化道等关键元素,准确率超过95%,极大地提高了剧组的工作效率。

技术创新的观众思维则体现在,腾讯视频致力于为观众提供更沉浸、更真实的观影体验。

比如臻彩视界/臻悦全景声,在忠实于导演风格意图的基础上,向用户提供最优的光影效果、明暗对比、色调以及视网膜级别的颗粒清晰度,腾讯视频的用户都知道这个功能在大屏上看剧有多爽

比如引领时代的Vision Pro 沉浸视听,支持8K超清画质和杜比全景声、Vision Pro 空间音效以及3D视频,引领观众进入下一代沉浸式的观影世界。

科技创新仍是产业不断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不仅提升着内容生产效率,为提质增效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也不断为用户带来优质体验。

从这个角度而言,腾讯视频剧集影像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在作品之外重新认识、理解腾讯视频和创作者的窗口,我们期待看到这个窗口,在勾连平台和艺术家、作品和观众、创作和技术等不同层面上发挥作用。

文/许心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