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礼,冰雪之城丨滑雪场软硬件超越日韩,雪友雪场相互成长

崇礼,冰雪之城丨滑雪场软硬件超越日韩,雪友雪场相互成长
2022年02月15日 07:46 澎湃新闻

海报设计 郁斐

【编者按】

曾经,一到冬天就困守雪城;如今,冰天雪地就是金山银山。

这是崇礼——被誉为“华北地区最理想的天然滑雪区域”,北京冬奥会的诸多雪上比赛正在此举行。

小城崇礼之变,折射出中国冰雪运动跨越式发展的进程,更是冬奥会为老百姓谋福利的真实写照。

崇礼滑雪场的现代化设施已经超越了不少滑雪发达国家。

把时间的指针倒拨回十几年前,当提到滑雪胜地,滑雪爱好者们恐怕很少能想起崇礼这个地名。

相比欧美、日韩等地知名的海外滑雪场,这座新兴的滑雪小城无疑还只处在滑雪产业的“初级阶段”,但短短十几年间,这样的悬殊对比有了改变。

从曾经马拉车拉着人上“野雪道”,到如今滑雪场设施不输海外成熟雪场,从曾经滑雪客跟着不专业的教练“自学成才”,到如今已经有了专业教练资格体系……崇礼滑雪胜地的名号,已然在国内叫响,甚至开始“输出”国外。

北京冬奥会的到来,给了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最好的黄金年代,而崇礼这座迅速崛起的滑雪之城,就是最好的缩影。

崇礼热闹的滑雪场面。

雪场软硬件已经不输日韩

富龙滑雪场是崇礼七大滑雪场之一,担任富龙控股集团总裁助理、富龙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张力涛,自己也是滑雪运动员出身。

来自吉林的他曾是专业的跳台滑雪选手,从当运动员到从事滑雪产业,三十多年来,他也见证了中国的大众滑雪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过程。

“中国是1995年才有的大众滑雪,在那之前,滑雪场比如亚布力、松花湖,都是给运动员比赛用的,不对外开放。1995年,亚布力的风车山庄开始对外营业卖票,成了第一家大众滑雪场。”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张力涛回忆道。

“从那开始,(大众滑雪)逐渐演变到今天。很多人说中国的滑雪产业不发达,这是肯定的,因为一个是起步晚,一个是经历的过程比较短,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

但就像张力涛所说,“回过头来看,短短二十几年,中国在滑雪产业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以崇礼为例,在1997年开业的塞北滑雪场是这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而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座雪场刚开业时候的条件也堪称“极简风”——没有专业的雪道,只有“野雪”;没有缆车,得用马拉着人上山;天然雪不足的时候,需要雇村民一袋袋背雪……

而在张力涛的记忆中,以前的滑雪场整体水平相比今天也的确差别巨大:“以前都是单纯的滑雪场:几条雪道,一个滑雪大厅,很简陋。但现在不是了。”

设施的进步到底有多大?看看张力涛所在的富龙滑雪场就能有深刻的印象——除了数量和类型繁多,且质量专业的雪道之外,配套设施也是高水准。比如6人座椅甚至是加热座椅的吊箱缆车,这样的设备很多国外雪场也不具备。

“今天我们雪场的规模和软硬件设施其实不次于日本、韩国,甚至要超越于他们。可能跟欧洲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在亚洲来讲,中国雪场的软硬件水平还是有主导作用的。”张力涛说。

的确,如今在崇礼的各个滑雪场内,经常能够看到外国面孔。而在雪场上教学的滑雪教练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去国外学习深造,考取过海外资格证书的教练。

而即便没有“留学”,大雪场教练也都经过了国内体系的培训考核,相比以往更加规范。

富龙四季小镇山地运动学院校长崔雅杰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为了留住滑雪客,雪场也极度重视教练水平:“雪场本身就是求贤若渴,对培养人才特别重视。我们每年也会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心血在(教练)培训上。”

雪友水平提高,雪场也得跟上

2021年7月发布的《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虽然遭遇了疫情的影响,2020年度的中国滑雪场数量有减少,但依然达到了715家,相比2010年的270家,增幅可谓巨大。

雪场数量的增加和滑雪爱好人数的增加,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在这个滑雪产业迅速增长的年代,也对滑雪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张力涛就说自己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如今的滑雪爱好者们水平越来越高了,“对于场地的平整度、压雪的好坏、安全性,他们都会去评价”。

这也意味着,雪场的管理水平如果不能跟上爱好者们的需求,就只有被市场无情淘汰。

事实上,国内许多雪场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季节性”的临时员工,忙完雪季之后就会离开,但为了追求更好的管理水平,包括富龙滑雪场在内的许多滑雪场,都在提升长期固定员工的比例。

“我们的固定工的比例今年占到了百分之四十多,还采用了‘师傅带徒弟’的办法,季节工来了就会给他配一个师傅,教他们去做,这大大保证了我们运营的品质,同时回馈给滑雪者的也是一个好的成果。”

为了在管理水平的竞争中取得领先,滑雪场也在关注每个细节。“比如今年我们压雪就要求司机‘一人一车一区域’。一辆车、一片区域归谁(都要记录),有追溯的过程,如果出了问题,就能知道是由谁负责。”

“通过这些有效的管理手段,以及每天进行记录,我们就成功把场地的品质提升了上去,基本规避了以前的粗放型的管理。我们和雪友其实也是一个共建的关系,他们发现了问题反映给我们,我们马上就去解决处理。”

说到如何建立与雪友之间的联系,张力涛还提到了今年雪场在服务上的一处改变——在大厅里免费向雪友提供了寄存滑雪板的装置,让雪友不再像以前一样需要花钱租储物柜。

除此之外,他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巡逻”向雪友提供主动式的服务。

风景如画的崇礼滑雪场。

从单纯滑雪,到综合型度假

对于越来越多且整体水平水涨船高的雪场之间的竞争,张力涛并不回避,他认为这是雪场必须经历和面对的一部分:“用怎样的做法和产品去吸引客人,作为经营者我们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每年大量的工作就是去做规划、策划和创意。”

“每一家(雪场)都在做自己的特色和特点,在产业领域中做细分,不能相互厮杀用低价拼得你死我活,还是靠各自的服务和特色的产品规划,来产生良性的竞争。”

无独有偶,这样的看法,也被太舞滑雪小镇常务副总裁李永太所认同。

他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我们其实愿意看到雪场的发展和新产品的诞生,越多的同业从业者,对于我们整体的经济和市场是有好处的。”

“崇礼的几家滑雪场都在发展,我们可能第一年有创新的东西做得很好,但可能别人五年以后就会做得远远超过我们,所以我们要迎头赶上。最终的关键还是在产品和服务上,如果没有这两点,就会走向无序发展而被淘汰。”

除此之外,两人还有一个共同观点——那就是未来雪场的发展,将逐渐从单纯的雪场,向“综合型度假区”的方向靠拢。

雪场夜景。

其实在当下,许多雪场都已经在滑雪之外也提供了吃喝玩乐等一系列休闲服务和设施,并不局限于冰雪。

就像李永太所说:“很多人都喜欢亲山亲水的,天然健康的体育休闲相关的(旅游)项目,不光是现在(的前景)很好,以后的五年十年里,这也可能会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因为亲近自然是人们的需求。”

张力涛也认为,滑雪“以前只是一个小行业,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综合型的度假区模式,比如我们就叫富龙四季小镇,是整个小镇都在为雪客服务,有商店、有公寓、有酒店……是多业态聚合型的一个产业,带动了交通、酒店、航空、制造等。”

“滑雪不再是以前那种苦行僧式的方法,一条一条雪道去‘刷道’,现在更多是一种娱乐,是朋友间交流的场所,是情侣之间的纽带,具备了多种能量在里面。”

“(滑雪已经)不光是简单的运动的概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和度假相结合。滑雪内涵的变化,也是国内滑雪大众市场最可喜可贺的一件事。”张力涛说。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