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至24日,由原著作者蔡崇达同名作品改编,诗意现实主义话剧《皮囊》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大剧场完成“双卡”首演。这部由王婷婷执导,张铭恩、焉栩嘉领衔主演的话剧自诞生起便可谓好事多磨,在历经首演北京站延期,以及上半年巡演取消后,筹备一年有余的《皮囊》终于在这个夏天迎来了首批观众。
“路过我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大幕开启,蔡崇达的亲笔手书以多媒体的形式,缓缓映现于舞台巨大的立柱装置上。整整三个小时的成长与追问,充盈着满满的生活景象,《皮囊》带领观众完成了一次陪伴黑狗达追问命运,又最终走向人间烟火的生命历程。
话剧《皮囊》由北京抓马艾克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大麦Mailive等共同出品,抓马艾克斯、大麦“当然有戏”联合制作。在结束此轮北京首演后,将在武汉、长沙、海口、珠海等地开启全国巡演。
黑狗达的故事,“不轻松不愉快不时尚甚至也不‘文学’”
《皮囊》是一部极具地方特色的作品。它的创作缘于蔡崇达30岁时的一次观展经历。展台中摆放的一件件已逝之人的珍贵物品,使他回忆起他8年前已然离世的父亲。他开始用笔追寻起那些业已远去的记忆,关于他的家乡——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渔业小镇东石,以及那里的亲人、玩伴与他在那里的成长历程,凝结成了《皮囊》中的14篇散文。
从散文到群像戏,主线“盖房子”贯穿全剧
在原著《皮囊》畅销八年之后,由其改编的同名话剧从文字与想象中出走,以戏剧的形式重塑那座福建小镇。非虚构作品的客观真实性,散文轻盈漫泛的自由性,都给改编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也促使最终的舞台呈现有了与原著截然不同的纹理质感。
一场“诗意现实主义”的剧场新探索
导演王婷婷此前的作品从主题到形式涉猎广泛,从《钢的琴》到近年的《裁·缝》《陶里街二十三号》等作品,现实主义题材一直是她的长项所在。谈及本剧的创作理念,她提到了“诗意现实主义”。
这份诗意,一方面在于形式上的‘韵律感’,丰富的音乐剧指导经验使她在群戏的调度与节奏把握上游刃有余;另一方面则是相较叙事、更注重情感表达上的丰盈,也充分调动舞台元素以外化角色的内心情感。从小镇青年们对大城市的憧憬,黑狗达雨天敲盆那份纯粹的快乐,到招魂时的悲凉,在绝境中向神明一次次发问,每一个记忆深刻的印象点都伴随着强烈的情感冲击。某种意义上说,此正契合了原著的“散文”载体。
张铭恩焉栩嘉“双卡”直面成长命题
此番话剧《皮囊》挑战双卡司阵容,由具有多年影视剧表演经验的青年演员张铭恩和北京电影学院2022级表演专业在读生焉栩嘉共同饰演主人公黑狗达,诠释主人公从16岁到24岁的年龄跨度。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