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吝惜笑声”,北京人艺新排话剧《悭吝人》登上舞台

“别吝惜笑声”,北京人艺新排话剧《悭吝人》登上舞台
2024年04月20日 14:58 澎湃新闻

一辆满载着“包袱”的复古大篷车,一个七拼八凑的流浪剧团——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于4月19日登上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的舞台。作为北京人艺今年首部新排作品,这部欧洲经典戏剧将在当下的舞台上呈现出全新的解读与创意表达。本轮演出将持续至5月12日。

全体演员大合影。本文现场图由李春光拍摄。

《悭吝人》作为法国著名剧作家莫里哀创作的喜剧经典,不仅享誉世界剧坛,也屡次登上国内的舞台。这部诞生于17世纪的喜剧作品,因对吝啬鬼的讽刺而产生了强烈的滑稽效果,也因对人性的揭示而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悭吝不只是说在金钱方面,还有在对待感情上,我们对亲情、友情、爱情是否吝啬?人们在追逐金钱的路上,是否失去了这些情感?”导演林丛和杨佳音认为,这虽然是一个古典的故事,但是与每个个体都有着紧密的联结。

回首过往,1959年,《悭吝人》曾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献礼剧目之一,首次登上人艺舞台;1980年,该剧作为改革开放后,北京人艺最早恢复的外国剧目之一,再次在首都剧场亮相。去年四月,《悭吝人》曾以剧本朗读的形式与观众见面,收获热烈反响。主创们则在和观众的互动中获得启发,将互动性作为此次创作的重心,力图把观众带进莫里哀的世界。为此,剧组大胆探索,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重戏剧结构,以流浪剧团来上演《悭吝人》的戏中戏形式,去演绎这个传统故事。剧中的演员也拥有演员和剧中人的双重身份,用戏里戏外两个视角去探讨关于金钱、人性与选择的命题。

《悭吝人》海报

导演林丛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悭吝人》奠定了法国讽刺喜剧时期的经典样貌。“里面的人物设置和台词都带有夸张、放大的意味,演员的表演必须推向一种极致。生活化是人艺表演风格的根基,在此之上,我们这次的舞台呈现有所超越。莫里哀当年的剧团外出巡演,往往会因地制宜,就像是跑码头、撂地摊儿,我们这次又是采用戏中戏叠加的形式,也试图在曹禺剧场还原一种嘈杂的样态,这就更需要演员调动起自己的能量,把剧作思想猛烈地传达出去,可以说这部戏的整体风格上我们对中国早期文明戏的形式有所借鉴。”

“新版《悭吝人》强调同观众的互动,要紧紧抓住大家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演出流程本身也是在还原流浪戏班的风貌,从前厅、剧场、幕间都做了整体的包装。比如演出开始前观众进到前厅,就会看到穿上戏服的演员在人群间穿行,同大家打招呼。正式开演前,观众不会听到人艺剧场传统的钟声,而是由一名演员登台,以戏谑的口吻宣读演出须知。演出过程中,部分演员会通过剧场的两个边门上下场,并且引领观众一道加入到剧情之中。”林丛说。

《悭吝人》剧照

如何塑造人物,通过节奏来突出喜剧效果,是此次创作中要攻克的重点。同时,虽然剧中人物的行为极致又夸张,但创作者没有停留在喜感的表面,而是在人性挖掘上下功夫。“阿巴贡这个吝啬鬼,对钱着了魔,满脑子都是钱。但他又有现实的一面,我不希望让大家看完不喜欢他,而是能够去理解他,并且联想到自己,或者某一部分的自己。”剧中饰演阿巴贡的傅迦曾在话剧《家》《古玩》《正红旗下》以及诸多影视剧中创造过充满喜感的人物,但这次接演经典喜剧作品,他依旧认为是一次挑战。

傅迦 饰 阿巴贡

“喜剧很难演。喜剧人物的塑造,难就难在幽默的同时也要让观众有共鸣。戏中戏带来的舞台上双重身份的演绎也给大家提出了新的挑战。”剧中一众青年演员的表现也着实亮眼,他们在导演的帮助下,将自己的创造也融入其中,让观众看到一台青春洋溢又充满创意的舞台表演。

古典的剧场幕布打造出炫彩又复古的氛围,闪烁的灯光营造出滑稽却梦幻的空间,整个舞台利用光影和幕布,映照出放大的人影参与表演当中。整场演出的舞台设计不仅与“戏中戏”的表演实现融合,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更是将舞台表达的趣味性拉满。这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莫里哀时期流浪剧团的形式感,另一方面也打破了传统的观演关系,让观众置身其中,产生强烈的参与感。“我们这次有一些奇思妙想的尝试,比如剧中有歌舞、有跳进跳出,也有设计出的‘事故’和‘失误’,让观众感觉到是与创作者一起完成了一出戏。希望大家回到本真的笑,别吝惜笑声。”导演林丛和杨佳音介绍道。

“如何还原老戏班的舞台质感?曹禺剧场的舞台本身就相对较深,在排戏的过程中,我们就在思考如何延展这次的舞台空间。除了表演区往前提外,再比如说,剧场边幕两边是木制的墙幕,灯光师这次用了脚光营造出投影的效果,像阿巴贡和克莱安特父子间的那段戏,舞台上两人唇枪舌剑,同时两个人的影子也投射在边幕上,通过影子的放大和缩小这种光影的延伸,映衬出人物关系的变化。”林丛说。

《悭吝人》剧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