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明代最伟大的诗人:《高启:诗人的穷途》新书分享会

谁是明代最伟大的诗人:《高启:诗人的穷途》新书分享会
2024年04月28日 12:37 澎湃新闻

2024年4月26日下午2时,《高启:诗人的穷途》([美]牟复礼著,颜子楠译,叶晔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新书分享会在上海图书馆东馆7楼阅读推广区开展。责任编辑彭华客串主持。译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颜子楠老师就传主高启、作者牟复礼、“微历史”写作和海外汉学分享了自己的理解。

分享从“谁是明代最伟大的诗人”切入,颜老师认为,如果在中国问一个学习古代文学的学生,很可能会有各不相同的答案,而问一个在海外学习中国文学的学生,答案一定是“高启”,正是牟复礼(Frederick W. Mote)的这本成名作让高启成为西方最知名的明代诗人。

牟复礼二战期间曾被派往中国,支援中国人民抗日,期间习得了流利的汉语,也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来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东亚系的创系者,《诗人高启》(原名The Poetry Kao Ch’i,汉译本改为“高启:诗人的穷途”)是他的成名作。

这本书的写法近似后来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微观史”。在这一学术潮流下,与中国关系较紧密的研究包括史景迁的《王氏之死:大历史背后的小人物命运》、卜正民的《维米尔的帽子:17世纪和全球化的黎明》、罗伯特·毕可思的《帝国造就了我:一个英国人在旧上海的往事》、韩洁西的《史密斯先生到中国:三个苏格兰人与不列颠全球帝国的崛起》等。主要特征除了通过某个特定人物或事物展现宏大历史之外,还包括关注传统主流史料之外的文献,比如私人信件、相册、账簿、航运单之类。

《高启:诗人的穷途》主要就运用高启诗歌补足历史记载的空白。牟复礼屡屡提及“文史不分家”的箴言来为这种可能先天不够忠实的史料辩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出于无奈:

高启作为元明之际著名的诗人,生活在张士诚控制的苏州地区,曾在青年时代与张士诚政权过从甚密。朱元璋一统四海之后,将依附张士诚的士人流徙各地,高启本人暂时侥幸免于此难,获得了明王朝的征召——参与修纂《元史》。修史完成之后,高启借故谢绝了新任命,回到苏州。他积极参与苏州知府魏观的文教活动,借此发挥自己的用世之志,却不幸卷入魏观冤案,在盛年惨遭腰斩。

原来魏观要扩建府衙,就选择了张士诚宫殿的旧址,这被别有用心的臣子描述为煽动反叛与复辟,朱元璋在盛怒之下即刻逮捕并处死了魏观,以及为他的新府衙写上梁文和上梁诗的高启。不久之后,朱元璋为魏观平反,但始终没有给高启恢复名誉。

有明一代,高启作为钦定的有罪之人,鲜被官方文献提及,生平信息隐没不彰。在死后百年才有侄儿为他编成文集,收录了一些亲友悼念、追述的文字。

牟复礼从这些有限的史料入手,还原了元末群雄逐鹿的时代,他的叙述极富吸引力,比如第一章名为“盐贩、书吏、僧人”(盐贩指的是方国珍和张士诚,书吏和僧人分别是陈友谅和朱元璋),营造了一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现场感。在“盐贩、书吏、僧人”之外,他对王保保、彭莹玉、徐寿辉等也充满富故事性的描述。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叙述方式,和西方汉学的学科定位有关。牟复礼此书写于1962年,当时西方汉学尚属边缘学科。老一辈汉学家的责任,或者说其天真的理想,便是将中国文化用西方读者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推广,破除西方中心主义的幻象。

牟复礼尽力采用西方受过良好教育的中产阶级读者所能接受的表述方式,来描绘诗人高启和他背后的中华帝国晚期文明。比如将高启积极用世、以天下为己任的一面冠以“英雄诗人”的美誉。他或许是要告诉西方读者,高启(以及中国很多诗人)渴望建功立业,对自己的期许就如许多战功赫赫的英雄人物一样。这和西方读者所习见、所设想的专业诗人不同。

时隔四十多年,这本书被译回汉语,推荐给中国读者,读者或许会从中看到“中二”的少年、“躺平”的青年人、“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的中年人,在知人论世之余,反思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由此对高启的人生与命运开展自己的思考。

因为在回译汉语的过程中,有很多纠结与思考,颜子楠老师特别关注了牟复礼将汉语诗歌进行英译的过程。并且通过DeepL和ChatGPT检验了《郡治上梁》翻译的准确性。

在西方汉学70年代刮起唐诗热之前,牟复礼就关注了这位能模仿唐诗写作的优秀明代诗人,将他的一百多首诗译成英语。牟复礼采用字字对应的汉学翻译,而非重写为英语诗歌。这无疑是一件艰巨而有意义的事业。同时,牟复礼也希望通过这本书,“高启能够得到其他诗人译者的关注”。

读者朋友现场积极参与互动,两位读者促使颜老师补足了演示文稿中未作展开的海外汉学简介:

海外汉学大体以西方汉学和日本汉学为两大块面,西方的北美汉学受日本汉学影响较大,比如牟复礼对高启的关注可能就与日本汉学界的评价有关。西方汉学中欧洲汉学始于传教士,他们试图通过翻译儒家经典来理解中国人的思想世界,学术传统较注重翻译,需要疏通字词解释,于是学术方向就接近传统的小学和朴学,偏重语言文化研究;北美汉学整体上注重实用,偏向社会存在研究,更受重视的是与现实关联密切的政治经济研究,而文学研究则仿佛是附丽其上的点缀。北美东西海岸学风亦有差异,西海岸更接近欧洲汉学。

另一位年过半百的读者追忆了外公要自己读高启诗歌的往事,追问日本汉学和西方汉学对高启其人的认识和评价。颜老师从高启明清两代评价说起,一路讲到《剑桥中国文学史》给予高启四页的篇幅,对次进行了回应与解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