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变暖使极端高温更频发,亚洲数百万难民生活更艰难

研究:全球变暖使极端高温更频发,亚洲数百万难民生活更艰难
2024年05月14日 21:27 澎湃新闻

今年4月是全球有记录以来最热的4月,并且连续第十一个月打破了最热月份的纪录。破纪录的极端高温给整个亚洲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从西部的以色列、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到东部的缅甸、泰国、越南和菲律宾,亚洲大部分地区经历了长时间的超过40℃的高温。对于居住在难民营和非正规住房的人们以及户外工作者来说,高温尤其致命。

5月14日,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group)的一个国际气候科学家团队进行的快速归因分析显示,全球变暖导致了类似4月份影响亚洲数十亿人的40℃以上极端高温天气发生的可能性变高。研究特别强调,全球变暖加剧的热浪使得亚洲各地的贫困人口和加沙地带170万流离失所的巴勒斯坦人的生活更加艰难。

“从加沙到德里再到马尼拉,4月亚洲气温飙升,人们饱受折磨,甚至死亡。热浪总是会发生,但是由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排放引起的额外热量,正在导致许多人死亡。”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格兰瑟姆气候变化与环境研究所气候科学高级讲师弗里德里克·奥托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如果人类继续燃烧化石燃料,气候将继续变暖,导致脆弱人群更多死亡。”

人类对气变影响甚于厄尔尼诺

热浪是最致命的极端天气事件之一。在今年4月,巴勒斯坦、孟加拉国、印度、泰国、缅甸、柬埔寨和菲律宾等地,已经报告了数百人因此死亡。而此类死亡人数往往报告不足。

高温还对农业产生了巨大影响,造成农作物损失和产量下降,并影响到教育,一些国家的假期不得不延长,学校关闭,影响到数百万学生。

由于燃烧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以及其他人类活动(如砍伐森林)导致的气候变化使得热浪在世界各地更加频繁、持续时间更长、温度更高。为了量化人为变暖对整个亚洲极端气温的影响,科学家利用同行评审的方法分析了天气数据和气候模型,以比较这些类型的事件在今天的气候(全球变暖较工业化前约1.2℃)和工业化前较冷的气候之间的变化情况。

分析着重于两个地区:包括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和约旦在内的西亚地区以及菲律宾。

在西亚,科学家们发现,去年开始的厄尔尼诺-南方涛动自然现象对其高温并无影响。而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暖,使得4月出现超过40℃的高温天气变得更为频繁。如今,类似的热浪预计每10年就会出现一次,如果全球变暖达到2℃,类似的热浪将大约每五年发生一次。

在菲律宾,在厄尔尼诺现象期间,预计每10年会出现一次类似的热浪,在没有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的其他年份,每20年会出现一次类似的热浪。科学家们发现,如果没有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这样的极端高温事件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在厄尔尼诺现象的条件下也是如此。

总的来说,气候变化使得今年菲律宾的热浪温度上升了1℃,而厄尔尼诺现象使得热浪温度上升了0.2℃。如果全球变暖达到2℃,菲律宾每两到三年就会出现类似的热浪。

在南亚,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使得4月份的热浪温度升高了约1℃,出现极端高温的可能性增加了10-30倍。对历史天气数据的分析还发现,在厄尔尼诺现象期间,类似的热浪出现的可能性是普通热浪的两倍。

脆弱人群受影响最大

这项研究强调了气候变化是如何使生活在贫困中和应对战争影响的亚洲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在加沙,170万流离失所者中的许多人住在临时搭建的帐篷里,这些帐篷难以散发热量。难民们获得医疗保健和清洁饮用水的机会有限,并且缺乏降温的选择。

在整个南亚和东南亚,生活在非正规住房和在户外工作的数亿人,如农民、建筑工人和街头小贩,则受极端高温的影响更为严重。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4月份亚洲各地普遍存在高温,但危险的极端高温的风险不断增加,尤其是在马尼拉等快速发展的城市,突显出保护弱势群体规划的迫切需要。

荷兰皇家气象研究所的博士研究员卡罗琳娜 · 佩雷拉 · 马尔吉丹说:“在整个亚洲,极端高温的威胁正迅速增加。超过40亿人生活在亚洲,高温对最脆弱的群体造成了不成比例的影响。而高温对健康的影响没有得到很好的监测和记录。这确实阻碍了我们理解与极端高温相关的真实影响和所有风险的能力。”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23年3月发表的第六次评估报告中纳入了世界天气归因的研究,以作为证据表明,人为造成的气候变化已经加剧了世界各地区的极端天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