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刊文:政务号不能办成板着脸的“网上衙门”

中青报刊文:政务号不能办成板着脸的“网上衙门”
2024年05月22日 07:01 澎湃新闻

来源:龙之朱/中国青年报

据新华社报道,最近一段时间,昆明、长沙、西安、青岛、南京等地一大批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法人账号停更并启动注销程序。根据相关公告,这些政务号停更后,相关信息资讯、公示、公告等内容并入属地政府网站。从大张旗鼓建号开张,到扎堆关停,部分政务号的滑行轨迹令人慨叹。

犹记得,政务号最热的时候,很多基层单位、部门纷纷攘袖下场,开通官微、官博、媒体号,一个村也得搞个App,一个乡镇也得建个融媒体传播矩阵。一时间,热热闹闹,似乎是迎来了政务新媒体的爆发期。然而,一哄而上的另一面,则是标榜大于实际,形式大于内容,是内容发布的简陋与账号推广的粗暴。

很多政务新媒体无力、无心做产品,严重缺乏原创内容;有的索性外包出去,导致内容失控;有的甚至连糊弄也嫌费事,长期不更新,形同僵尸。而在推广上,强制性命令已成家常便饭,下任务、拉人头、派转发“驾轻就熟”。

还有的政务号将信息发布搞成信息少发布、不发布,碰到重大新闻事件,要么三言两语了事,让人不明就里,要么缄口不言。如此操作,实际上已经成了信息公开的“挡箭牌”。

这样的政务新媒体,一点儿也不亲切,怎么可能受到老百姓的欢迎?

本来,基层单位处于行政治理的末端,所操持的事情均是民众关切之事,与民生息息相关,与民众的“共情度”很高。借助快捷、方便的政务新媒体,完全可以在政务信息发布、重大政策解读、公共服务响应、民众交流沟通等方面有所作为。而基层政务号也应该真正做到从群众出发,积极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想网民之所想、急网民之所急,如果一个单位的政务号被办成了板着脸的“网上衙门”,老百姓自然会拒绝打开。

一个好的政务号,只要满足两个条件即可。一是形式活泼,让人喜闻乐见。这就好比政府办事机构的“微笑服务”,得做到“门好进”“脸好看”。二是要有老百姓真正需要的内容,即“能办事”“事好办”。

比如,一直以来,广东省深圳市卫健委微信公众号就让人印象深刻。这个号的标题“妖娆”,内容“上头”,因此成功出圈。此外,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的“南海大沥”公众号也是基层政务号出圈的标杆。这是全国4万多个乡镇街道中,第一个粉丝破百万的镇街号。打开“南海大沥”你会发现,这里有天气、招聘、教育、交通、租赁、文旅、消费等各种信息,热气腾腾,简直就是一个“网上的大沥镇”,这样的“生活态”当然会被追捧。

只要真正秉持服务民众的理念,用心、用情去经营政务新媒体,把政务号当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园地,当作对线下公共服务的延伸,就一定能办好政务新媒体。

当然,对于那些无视民众需求,延续冰冷行政命令,“一哄而上、一事一端、一单位一应用”的新媒体政务号,不妨直接关停。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