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当代敦煌画家笔下的“心境·敦煌”

看当代敦煌画家笔下的“心境·敦煌”
2024年06月16日 17:28 澎湃新闻

“80年前,常书鸿先生为什么放弃法国优渥的生活,当起了敦煌的‘守护神’?因为他第一次看到敦煌艺术作品的时候,非常震撼,这一下子激发起他的民族自信心。”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赵声良曾经说。

敦煌艺术一直在震撼、感染、启发着当下的敦煌人。

澎湃新闻获悉,由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马强、岳阳、王思朦、刘小同四位画家以敦煌石窟艺术及人文景观为灵感的艺术作品展“心境·敦煌”当代画家四人联展昨天在敦煌宾馆一层嘉纳堂展厅对外展出。

岳阳 《莫高印记-23》2024 麻纸矿物色 40*30cm
岳阳 《莫高印记-30》 2024 麻纸矿物色 40*30cm

敦煌壁画,特指敦煌石窟内壁的绘画艺术作品,属于世界文化遗产。敦煌壁画总面积5万多平方米,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522个石窟历代壁画,规模巨大,技艺精湛,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近现代以来,临摹敦煌壁画从中汲取营养者代不乏人,这份名单中既有张大千、常书鸿、常沙娜,也包括当下在敦煌的艺术家们。

对生活在敦煌研究院的艺术家而言,敦煌比岁月悠远,比史书更宏大:它承载信仰,慰藉魂灵,是指引,也是归途。

展出现场

此次画展由艺术家马强策展,联合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岳阳、王思朦、刘小同几位当代艺术家,以敦煌石窟艺术及人文景观为灵感,尝试打破传统的边界,寻求新的形式语言,以现代视角重构敦煌意境,真实再现敦煌艺术的当代内核精神。

画面中,既有莫高窟千佛景观,也有山水岩石,大漠孤烟,黄河雪霁。

“我的创作灵感来自于禅意的感悟。敦煌壁画所传递的宁静与淡然,与禅意所追求的内在淡泊和智慧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每一笔的描绘,都是对心灵境界的探索与表达,是一次与自然、与自我的对话。在这些作品中,山水、楼阁、树木和岩石不仅仅是自然景象的呈现,更是心境的象征。”马强说,这些作品是他对敦煌艺术的一次探索与尝试。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心灵的洗涤与升华,相信艺术的魅力不仅在于视觉的享受,更在于心境的共鸣。至真才是有道,大境方可无为。

据介绍,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四位画家马强、岳阳、王思朦,刘小同四位画家门创作,共展出42幅作品,这四位画家常年在敦煌莫高窟进行敦煌壁画的临摹,通过长期的临摹实践和探索也有从传统中汲取创作的元素和养分。

“敦煌壁画或者敦煌艺术是一个强大的、丰富的文化宝藏和宝库,它会给我们提供多样的创作艺术元素,我们也是为敦煌文化和敦煌艺术的弘扬传承、介绍和传播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参展画家说。

展出现场

马强198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2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获硕士学位,曾任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艺术研究部副部长。现为敦煌研究院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委会副主任,现工作于敦煌研究院。

岳阳生于1982年,辽宁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第一工作室,现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王思朦生于1988年,现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馆员,甘肃省美协会员。刘小同1991年生,现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馆员、甘肃省十届青联委员、酒泉市青联委员、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马强 黄河雪霁 41X41cm 2024 纸本淡彩
岳阳 《莫高印记-28》2024 麻纸矿物色 40*30cm
王思朦《海上风浪之一》 2024 绢本 27*37cm
刘小同 西北民居 330X42cm

(本文据敦煌研究院提供资料综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