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查处仿冒名牌,更要扭转“山寨有理”观念

马上评|查处仿冒名牌,更要扭转“山寨有理”观念
2024年06月17日 18:54 澎湃新闻

近日,央视财经记者暗访了广州火车站周边部分市场,发现这里近乎公开售卖各种仿冒名牌假货。不仅售假,这些市场还可以定制各种礼盒、假票据、伪造物流信息等,用于伪造成海外代购的正品。

报道发布后,当地迅速行动,相关部门全面排查了广州火车站周边的金宝市场、金都市场、南方国际钟表城、三一钟表城、壹马服装广场、白云国际皮具贸易中心、桂花岗商圈等区域,共立案调查17宗,其中行政立案9宗、刑事立案8宗,查获涉嫌侵犯“爱马仕”“迪奥”“LV”“GUCCI”“Versace”等注册商标专用权的皮具、服装、鞋帽等商品约7600件。

整治行动很迅速,但如果多了解一些的话,就知道这些市场的存在其实颇有些年份了,在国内也有一定“知名度”。或许正因为长期“浸润人心”,在评论区甚至还能看到一些同情的声音:“包包假了又不会害人”“大牌的代工也是他们做,用料还没高仿好”“很多人知道是假货啊,就是满足一下虚荣心”。

可以说,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山寨货一直是一个“微妙”的存在。不少人知道山寨不合法,却又用暧昧的眼光去看待它,认为山寨货便宜,可以低成本地满足虚荣心,于是就用“存在即合理”来为自己买山寨货的行为开脱。

就此而言,查处仿冒名牌的假货市场很有必要,但还要从根本上扭转一些人根深蒂固的“山寨有理”观念。

从法律上讲,山寨货已经不存在模糊的空间。商标法明确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类似商标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所以各种所谓高仿、精仿,哪怕商标上做点小动作,都毫无疑问属于侵权行为了。

而且从媒体报道的细节看,一些假货市场已经不只是“你情我愿”了。这些商家不仅售卖假货,还提供一整套发票和物流信息,这很明显就是一种诈骗。固然有人确实需要假货,但对大多数无辜的消费者来说,假货的泛滥其实就是增添消费风险。

有媒体曾对2005名受访者开展调查,结果显示46.5%的受访者在网购过程中买到过假货。尤其对于单价不菲的奢侈品来说,一旦上当,消费者的损失也将非常惨重。

从更大的层面看,打击假冒伪劣、保护产权其实也是对营商环境的维护。假货的泛滥,不仅给消费者造成损失,也会对市场生态造成恶劣影响。我国在1980年正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1994年加入《专利合作条约》。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去年10月曾发布数据,2012年至2023年9月,国外在华发明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105.5万件,发明专利有效量达到89.7万件。这些数据都表明了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明确态度和积极行动。

所以,在打击假冒伪劣方面,社会应当有更加一致的认识,也形成更强的治理力度。无论是所谓“质量更好”,还是“没有危害”的说法,都不是山寨货可以随意侵权的理由。一个无法保障货真价实的市场环境,最后受损的一定是消费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