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企业如何出海?

观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企业如何出海?
2024年06月26日 16:12 澎湃新闻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企业出海有何选择?

6月25日-26日,在2024年世界经济论坛新领军者年会-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多位学者、业界人士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对外贸易领域挑战与机遇并存

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对澎湃新闻分析称,受逆全球化趋势影响,主要国家或区域市场均增加贸易壁垒,传统进出口模式受到一系列挑战,企业进行全球化拓展需要转变为本土化产业链供应链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时间、运营等成本。此外,逆全球化阻碍了创新要素的全球性流动,也限制了科技创新国际生态的形成。

李东生对澎湃新闻表示,面对逆全球化带来的一系列挑战,企业要通过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赋能当地产业链,带动当地制造能力的提升,推动海外本土化经营,为所在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从而实现自身的全球化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任鸿斌认为,中国在对外贸易领域有挑战也有机遇。目前,全球经济复杂多变,地缘政治、气候变化以及单边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对全球经济的挑战不断加剧,对贸易通道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国际贸易体系及全球产业链造成了冲击。比如,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导致部分制造业大国订单转移,产能外迁,改变了原本的贸易流向。

机遇也同样存在。任鸿斌表示,中国的贸易伙伴呈现多元化特征,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占我国对外贸易的56.7%,超过了发达国家。民营企业是出口贸易的重要力量,高附加值的商品出口也正在增加。

费森尤斯卡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杨维平对澎湃新闻表示,中国企业出海需找到好的合作伙伴,一个好的合作伙伴可以让企业国际化事半功倍。出海后,若业务开展顺利,企业也可选择独立运营。

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不可改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回应欧盟及美国在贸易方面设立壁垒时表示,电动汽车是发展大势,这一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应坚定地走这条路,不能因为中间有所波折,就减缓发展步伐。中国电动车市场已经实现国际化了,建立贸易壁垒是得不到共识的,很多欧盟国家也对此表示反对。

万钢认为,尽管目前存在一些地缘政治的影响,但从政府的角度看,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双方应好好进行磋商。

任鸿斌表示,去年以来,美国、欧盟等国家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等产品采取的保护主义措施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违反了世贸组织的规则。比如,欧盟7月初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的反补贴政策并不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定。中国坚持低碳绿色发展的产业政策,对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有贡献的,且产能并不过剩,在欧洲的价格也不存在扭曲问题。

李东生在论坛上表示,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是不可改变的,是由市场力量推动的。目前,部分国家运用非市场、非自由经济的行政力量改变全球贸易的走向,这个做法是不可持续的。

沃尔沃集团公共政策与监管事务主管Niklas Gustafsson表示,他仍然相信世界各地的自由和公平贸易。他认为,不同国家的城市和城市间可以更多地互动交流。在达成贸易协定上,不仅是国家政府层面需要努力,城市在国际贸易中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以达成这一目标。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