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
2024年06月28日 10:07 澎湃新闻

6月27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组织召开中外嘉宾圆桌对话会,主题是“全球绿色转型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与合作机遇”。

会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黄汉权致欢迎辞,他谈到了中国经济形势、新质生产力及新能源产业发展等主题。

黄汉权表示,今年以来,随着超长期国债、降准降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宏观组合政策效应持续释放,中国经济内生动能不断增强,实现回升向好的态势,实现良好开局。“从前5个月数据看,生产稳中有升,需求持续恢复,发展质量不断改善,呈现向‘新’而行、向‘绿’转型、向‘高’迈进的态势。”

“从下半年预测来看,随着超长期国债持续发行、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以及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等一系列政策落地见效,中国经济将会持续保持回升向好的发展态势。”黄汉权说,“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实现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在谈到新质生产力时,黄汉权认为,近年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挑战,特别是过去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已难以维持,必须转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的增长模式。“只有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地推动科技创新,并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黄汉权进一步解释,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在新技术赋能和催化的作用下,实现优化组合和更高效率的配置,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中国具备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良好基础和条件。”黄汉权强调,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保障;第二,中国不断提升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能;第三,中国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载体,中国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体系完整,具备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为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支撑配套,也为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应用改造传统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第四,中国海量数据资源的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要素支撑;第五,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拓展了需求空间;第六,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人力支撑。

黄汉权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是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生产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按照这个要求,同时遵循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包括人才、教育等各领域的改革,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的保障。

简单将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与“产能过剩”画等号,不符合经济规律和比较优势原则

黄汉权还谈到了当下备受关注的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他强调,指责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是毫无根据的,这些做法罔顾事实,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

“在市场经济中供求变化是动态的,产能的利用率也是不断变化的,甚至在多种情况下供给适度大于需求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和技术进步。”黄汉权说,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看待产能问题应该秉持市场经济原则和价值规律,各国根据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形成各自不同的产业结构和产业规模,并通过“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共享专业化分工带来的收益,不仅提高了全球资源配置效率,也增进了各国人民福祉,是国际分工不断深化和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的结果。

黄汉权表示,中国发展新能源产业顺应全球科技革命和绿色发展大势,中国新能源产业产品出口是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开放竞争的结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中国新能源产业竞争优势是市场化竞争的结果,主要得益于中国持续多年、比较早地进行科技研发投入,得益于拥有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丰富的人才、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既不是‘保’出来的,也不是‘补’出来的。”此外,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不存在所谓的“倾销”,倾销是指把产品以低成本价向国外出口,但是中国新能源产品的出口不存在低价倾销。从价格看,中国新能源产品的性价比高,比较优势明显,出口的新能源汽车价格低于当地同类车型,但是仍高于中国国内的销售价格。从比重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占全球的比重明显低于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

“总的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黄汉权说,简单将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与“产能过剩”画等号,不符合经济规律和比较优势原则,以“产能过剩”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更不可取。中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更强动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