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9个全球创新创业项目在沪角逐,最高信贷支持奖励可达1亿元

839个全球创新创业项目在沪角逐,最高信贷支持奖励可达1亿元
2024年06月28日 17:58 澎湃新闻

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复赛6月28日正式开启。 本文图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图

6月28日,以“侬来赛·才精彩”为主题的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复赛在上海闵行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开启。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主办方获悉,入围本次复赛的839个全球优秀创新创业项目是从12000多个初赛项目中成功闯关的,将在三天的复赛期间争夺“海聚英才”大赛全球总决赛入场券。复赛现场设置了政策咨询区和项目展示区,全市各区对创新创业奖励扶持政策进行展示和现场咨询,为选手答疑解惑。

本次复赛由中共上海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委人才办”)、上海市人才工作局指导,上海市海聚英才发展促进会主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承办,上海市闵行区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支持。

839个复赛项目中种子期项目占一半

第四届“海聚英才”全球创新创业大赛自去年12月全球招募以来,共征集到全球约12000个参赛项目,通过国内赛区、海外赛区以及其他知名创新创业赛事方初赛筛选,839个项目脱颖而出晋级复赛。

上海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市人才工作局副局长谭朴珍介绍,本届大赛对赛制进行了全方位升级。一是扩大赛区,国内城市分赛区由5个增加到10个,项目来源更广。二是优化赛道,聚焦上海重点产业领域,设置了未来智能、信息技术、生命健康、绿色环保、高端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与农业科技等6个赛道。三是增加奖项,进入复赛项目数较上届增加约50%。同时,市委人才办正式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对大赛的奖励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升级,包括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人才政策等各方面,为获奖选手扎根上海创新创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据了解,本次839个复赛项目中,种子期项目约占50%,初创期项目约占33%,成长期项目约占17%。晋级复赛的项目大都具备创新能力和高成长潜力,不少瞄准未来产业新赛道,其中一批项目紧密围绕国家和上海发展战略需求,旨在解决关键技术问题或突破“卡脖子”问题,凸显原创性、自主创新性、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市场前景广泛。

大赛首次在复赛现场设置展示区,同时安排工作人员开展现场咨询。

快人一步提供“一站式”支持

“面向全球遴选高峰人才、领军人才、菁英人才和工程师,给予入选者最高200万元一次性资助、500万元贡献奖励”、“最高2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最高200平方米办公用房补贴”,复赛赛场外的大厅内,一块块内容详尽、政策清晰的咨询展板成为选手及项目团队关注的焦点。

大赛首次在复赛现场设置展示区,通过图文展板集中展示上海16个区及临港新片区的人才引进计划、人才政策、产业政策等。

这是大赛首次在复赛现场设置展示区,通过图文展板集中展示上海16个区及临港新片区的人才引进计划、人才政策、产业政策等,同时安排工作人员开展现场咨询,为各位参赛选手和人才答疑解惑。

主办方表示,本届大赛最终获奖项目除了获得奖金以外,还将在投融资、项目孵化、人才引进、人才安居等方面获得一系列奖励政策支持。

其中,在信贷支持方面,获奖选手及项目可直接申请最高1000万元的人才信用贷款和最高3000万元的企业信用贷款。获奖选手实际控制的、用于转化项目成果的企业,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可直接申请最高5000万元的企业信用贷款;获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可直接申请最高1亿元的企业信用贷款。

在政策性担保方面,晋级复赛及以上的参赛选手所创企业,符合中小微企业运作规则及审查条件的,可获得最高2000万元的担保额度;符合大型企业要求的,可获得最高1亿元的担保额度。

而在个人金融服务方面,获奖选手及其企业还可获得优惠的住房租赁服务和个性化、定制化的个人保险保障服务等。比如获奖选手在上海首次购买商品房的利率和首付款比例,可在统筹银行监管要求和市场变化的基础上,按照下限执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