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医务社工的力量,使其发挥更大专业价值

关注医务社工的力量,使其发挥更大专业价值
2024年06月28日 23:23 澎湃新闻

中国的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在持续推进。其中,儿童异地就医亟需关照。2024年1月,上海市卫健委出台《上海市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指引(试行)》,提出要重视为儿童和家庭提供社会支持服务,积极链接各方社会资源。

这正是从实践中来的。比如,自2020年11月以来,针对异地来沪就医、需要反复来院治疗的患儿家庭,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下称“复旦儿科医院”)的社工部,与北京同心圆慈善基金会合作,发起“小布家园”项目,为患儿家庭提供免费住宿,关照其身心,使就医更顺畅。该项目已开放40间房间,为来自全国超过1700个慢病患儿家庭提供了24137个免费房晚的住宿。

医务社工如何让求诊者得到被关怀的感受,也让医护人员工作更有效率?在公共政策方面,城市又该如何支撑这类专业工作?基于对复旦儿科医院的长期观察,澎湃研究所研究员进行了梳理。

住在小布家园的孩子,从窗口向外看。 澎湃新闻记者 伍惠源 图

面对面的服务:助人自助

若不是2012年,上海市发布全国第一个发展医务社会工作的政府部门文件,要求上海各三甲医院成立社工部且要有专职医务社工,傅丽丽可能已经从复旦儿科医院离开了。

此前,她在这家医院做了20多年护士,先后有11年在四个病区担任护士长。发现临床需求却爱莫能助,总令傅丽丽陷入无力和自责。尤其是自己照顾的孩子去世时,她会和家长一起哭,几天走不出来。她意识到:“这样下去,帮不到别人,也帮不了自己。”

自复旦儿科医院社工部2013年成立至今,傅丽丽一直担任社工部主任。她切身体会到,医务社工发挥专业作用,可弥补原先医疗体系的缺失。社工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与医务界强调的“总是安慰”一致。

比如,医生的诊疗方案,患者不一定配合,可能出于经济原因,抑或是家庭内部的亲子、夫妻、婆媳等矛盾。临床发现的一些心因性障碍,如进食障碍、晕厥、性别烦躁等,背后存在家庭社会的关系问题,很难靠药物纠正。再如,外地家庭来沪求医,四处碰壁,难免郁结。

医护人员会将这类患者转介到社工部。医务社工会评估情况,采用同理心技巧,跟对方建立新的关系。“我知道你心里肯定很委屈。”家长听到这句话,感到有人懂自己,心里会舒服很多。医务社工把专业术语转化成家长能听懂的话——相应医疗决策的好处是什么,存在哪些风险,做这一决定会面临怎样的压力,相反则会面临怎样的问题等;同时也会把家长的诉求转达给医护人员,让医患双方目标一致。

每个个案平均需要服务三次。傅丽丽介绍,由于医务社工及早介入,化解矛盾和解决困难的效率大大提高。除社会工作专业技能外,医务社工还需掌握相应医学知识。因为每种疾病的预后与转归不同,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要面对的社会问题也不同。目前,复旦儿科医院的多学科联合诊疗门诊(MDT)也要求医务社工参与。在医务社工干预下,很多家庭重新燃起治疗希望,或在孩子离开后也能有复原的能力。这些进展也让医务社工获得很大的职业满足感。

社会韧性网络的构建

为服务对象搭建社会支持系统,是最根本的。医务社工把所有信息告诉面前的家属之后,会引导其开家庭会议。完善的家庭支持系统,让家长更有动力配合治疗。医务社工也会向其分享过往病友及家属的故事。在社工部协助相关科室建立的病友组织中,获得更多信息和知识,以及得到同伴支持,病患和家属会更有信心面对未来。

而医护人员自身也需要支持系统。比如,每到寒暑假,社工部会组织开设职工子女体验营,请孩子重走父母从医路,进而更加理解父母的工作。如果病人过世,医务社工会安抚医护人员:“你们已经尽力了。”基于此前积累的理解和信任,社工还会引导家长表达感谢。以往家属心里苦,每每会责怪医生。现在,许多家长对医护人员表示:“在这里得到很多帮助,孩子虽然走了,但还是感谢你们。”这些都对医护人员形成支持。

作为桥梁,医务社工让医疗工作与更广泛的社会主体相连结。以小布家园为例。此前,北京同心圆基金会已在北京等地开展此类项目并运转良好,且有项目执行资金以及专业社工,由此,社工部启动合作十分高效。2020年8月,该基金会在上海的负责人,第一次与社工部提及合作意向。3个月后,该项目启动,基金会租下附近泊寓公寓的3间屋子,供困难家庭申请。很快扩展到18间,至今已有40间。申请名额分布在各科室。根据临床需求,社工部和护理部制定了详细的推荐、申请、审核、实施和评估等流程。三年来运转顺畅,社工部也持续参与该项目的募款。实践中,当科室医护人员问到等待做手术的求诊者如何住宿时,后者就能感到自己在被关心,潜在医患矛盾提前消解。有住过“小布家园”的孩子,告别上海回家时向家长提出,把省下的住宿费捐赠给小布家园,让这份温暖延续。

以医务社工为桥梁,社会组织能够与相关科室合作,实现良性的医社互动。对主动合作的社会组织,社工部会把临床需求和对方分享,社会组织进行项目策划,社工部对其评估,双方共同调整方案,社工部再去与科室沟通。日常工作中,社工部会主动评估院内衣食住行的实际需求,策划设计成公益项目,再对接到院外可能的支持,包括公益组织、相关高校、爱心企业与个人等,可提供力所能及的捐款捐物、志愿服务,乃至转发传播。值得一提的是,其面向也包括科研人才培养、设施设备改造等,这类项目吸引的捐赠,促进了医学发展,也直接分担了院方的资金压力。复旦儿科医院正在进行的这类项目约有240个。

藉由医务社工的专业工作,还可孵化出其他社会需要的项目,且进行专业赋能,帮助参与者成长。比如, 在复旦儿科医院,“陪诊师”就是这里的志愿者项目。社工部会对志愿者进行培训、考核、督导以及奖励。在服务过程中,志愿者自身的技能和经验会有提升,这类志愿服务也为其未来可能的职业发展搭建了阶梯。

这类阶梯也表现在其他方面,病友俱乐部就是很好的社群。“小糖人”是复旦儿科医院对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的昵称。静安区小糖人青少年儿童服务中心的发起人金晟,是1型糖尿病患者,青少年时常往返于复旦儿科医院。早年,金晟在病友夏令营中做志愿者,后来他结了婚,太太也加入志愿者团队,许多病友从他的经历中获得了力量。最后,金晟辞去公务员的工作,2020年成立公益组织,使其发育成更有力的社会韧性节点。

需要创造凸显专业主体性的环境

在复旦儿科医院,医务社工起到重要作用。从人与人面对面的关怀服务,到与外部机构的合作项目,不仅实现了当初政策目标设想的效果,还探索出更多符合专业原则、适应中国本土的做法,实现了更有韧性的良性反馈。

研究员也了解到,医务社工的实践推进中,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障碍。

首先,需要将医务社工纳入医疗系统,使相关记录、结案等资料,可以进入病历。目前医务社工必须随其他医务科室开展工作,尚不能独立开设门诊。傅丽丽介绍,许多病人希望能单独向社工求助,但不得不挂价格较贵的多学科诊疗门诊。

研究员查到,各地的医疗机构,也有一些新开设的门诊类型。比如,有护理部的专科门诊,由护士长指导病患日常护理;针对用药,则开设了药学门诊。作为医务社工的先行者,如果上海能给积累充分的医院创造条件,开设针对病患社会关系的医务社工门诊并进入医保,相关资料能被纳入病历,可以让病案更为立体,也能让这类专业工作对诊疗工作的支撑被更好地识别,可能也会使医保资金使用更有效率。

复旦儿科医院社工部也在持续探索。比如,在内部开设个案跟踪系统,进行标准化流程、规范化社工评估和诊断等,也把专业服务与临床数据相结合进行研究,体现减少病人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等一系列效用。

其次,从新组建的社会工作部看,医务社工的专业力量,显得更为重要。在公共政策层面,需要引导社会力量进行支持。

当下,复旦儿科医院社工部有八位全职员工,对接全院所有科室。每位社工平均负责五个病房,下午在临床工作,晚间则要撰写文案。如果对照发达国家的同类医院,每个科室都有专职社工,那么该院需要上百位医务社工。面对人力紧缺问题,傅丽丽找到基金会支持,聘用了四位项目社工,算是缓解了燃眉之急。

此外,医务社工还可创造更多社会层面的效益,比如缓解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提升养老护理员所需专业素养等,当下能够形成就业岗位,未来或能发育成就业市场。在气候变化灾害频发之时,更需重视这类专业人员储备。

医务社工对病患、医护人员等方面的专业支持,在社会上如果得到更多普及,就会形成良好反馈,这类经验可以与国际接轨,形成与全球城市交流的材料。这对生育友好、营商环境更有助益。

-------

城市因集聚而诞生。

一座城市的公共政策、人居环境、习俗风气塑造了市民生活的底色。

澎湃城市观察,聚焦公共政策,回应公众关切,探讨城市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