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刊文:让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再多些

工人日报刊文:让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再多些
2024年09月15日 07:39 澎湃新闻

来源:张世光/工人日报

《喜人奇妙夜》落幕了。在和喜人们恋恋不舍说再见的同时,我们也更愿意去复盘一下:为什么这个节目这么好笑?

要知道,欢笑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太重要也太稀缺了。

说它重要,是因为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工作标准升高,生活还不能单调,压力难免增加,而开怀大笑无疑是最好的解压良方。

说它稀缺是因为在互联网广泛、快速、碎片、互动式传播的加持下,攒出来一个超过绝大多数人预料的包袱,其难度就好比是和南极仙翁比长寿,与虎豹豺狼比吃肉,与打鸣公鸡比起早,和倒数第一比落后。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喜人奇妙夜》依然让屏幕前见多识广、挑剔苛刻的网友给出了一个个发自内心的赞。

搞原创、不将就是《喜人奇妙夜》的最大特点。这些依次奉献的作品中,极少能够听到耳熟能详的网络热梗,更多的时候他们都是在进行原创设计,形成新的网络热梗。就算是借用了一些昔日经典作品中的桥段,也都是进行了重新加工、整合和独立自主地使用。最为经典的是《小品的世界》中的“大锤八十、小锤四十”“我骄傲”“有人花钱按摩,有人花钱点歌”等桥段,虽然都是曾经一些经典小品中的台词,然而喜人们深深懂得并尊重笑话的“传播得越多越不好笑”这个规律,不炒旧饭、不抄旧梗。他们根据新的创意去使用这些老台词,在向老作品致敬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新欢乐。

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奇妙夜”所有的节目,都是在用细节讲述,用情节铺陈,在人们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循序渐进地推进剧情。而不是像其他一些喜剧表演用高亢但空洞的声调,夸张但脱离现实的肢体,扭曲但没有情感的面孔来硬上价值。

简单说,就是用普通人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搞笑,而不是利用创作者“霸道”的权利来强行赋予意义。

在网络平台上,《喜人奇妙夜》的多个小品有另外一个版本——展演版。这个展演版没有服装、化妆、道具,就是一个黑色背景和几把椅子。例如本季的经典作品《八十一难》据演员们介绍展演了几十次,最崩溃的时候因为观众没有反应他们已经打算退出了。打磨的结果不是一一上演,有些作品可能哪怕演出了也最终没有播出,被剪到一帧不剩——只是因为“笑”果不好。

或许正是因为对观众的真正、彻底尊重,所以喜人们的作品才显得流畅、自然。

《喜人奇妙夜》的作品也会“上价值”,也会“煽情”——亲情、爱情、友情,理想、奋斗、失败,坚定、乐观、不屈,这些内容都能够在作品中找到。但为什么没有引发人们的质疑、反感甚至恶评,恐怕和在正式演出前一次次根据观众们的反应进行调整、改进不无关系,很多让观众感到不适的内容在最终呈现前都已经被消灭了。

喜人奇妙夜的成功恐怕也离不开一支朝气蓬勃且接续发展的喜剧人才队伍。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闫佩伦,在之前两季演主角就覆灭演配角就成功的他,终于从舞台边缘走到了中央。刘旸也从之前两季的找不到状态的磨炼中,本次一举拿下最佳编剧、最佳作品等多项荣誉,

简单说,就是专业的人按照专业规律办好专业眼前的事,谋划专业未来的发展。这背后是一伙人一本正经的努力,但带给观众的却是“胡说八道”般的惊讶、惊喜、惊艳。

像这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确实可以再多一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