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观察|印度新增五种“古典语言”:权力博弈背后的语言政治

印观察|印度新增五种“古典语言”:权力博弈背后的语言政治
2024年10月12日 12:14 澎湃新闻

印度著名旅游景点泰姬陵。IC 资料图

2024年10月8日,印度文化部宣布将马拉提语、巴利语、普拉克利特语、阿萨姆语和孟加拉语等五种语言认定为古典语言(classical language)。此举标志着对“古典语言”评选标准的调整,将书面历史和古典文学的要求年限从“超过1500至2000年”改为“1000年”。这一变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尤其是在印度社交媒体上,人们质疑这一调整是否出于政治利益而非文化保护。

在印度,语言与文化霸权密切相关。针对马拉提语的入选,有学者认为这与印度人民党今年在马哈拉施特拉邦选举中失势有关,中央政府试图通过给予该邦主要语言马拉提语更高地位来赢得民心,争取更多政治利益。

什么是“古典语言”及其背后的语言政治

根据印度政府2004年首次提出的概念,古典语言是指那些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意义的语言。要获得古典语言地位,必须满足以下标准:语言必须有超过1500至2000年的记录历史和古代文献;语言应拥有被其使用者代代视为宝贵文化遗产的古代文学;必须具有与其他语言社区不同的原创文学传统;古典形式的语言与其现代版本之间不能存在连续性的中断。

此前获得此地位的语言包括泰米尔语(2004年)、梵语(2005年)、泰卢固语(2008年)、卡纳达语(2008年)、马拉雅拉姆语(2013年)和奥里亚语(2014年)。获得古典语言地位的语言可以得到更多拨款以保护语言文化传统,如古代文学作品、手稿和碑文的数字化,大学和研究机构将开设这些语言的专门课程,增加对学者、研究人员和教育工作者的需求等,因此被视为本土语言的殊荣和印度政府保护语言多样性的重要举措。

在印度独立后,基于身份的语言政治成为主要的政治议题之一。语言社区感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是语言政治的主要驱动力。从1952年安得拉邦要求以语言使用者区域划分邦的边界并成功从马德拉斯邦独立之后,印度开始了语言建邦运动。1960年5月,马哈拉施特拉邦自孟买邦分离出来独立建邦,就是这一运动的成果之一。

马拉提语是马哈拉施特拉邦的主要语言,起源于马哈拉施特拉俗语(Maharashtri Prakrit),这是一种中古印度-雅利安语。马拉提语在词序、性别、数系统和梵语词汇方面属于现代印度-雅利安语。其引用标记、分词系统、借用卡纳达语和泰卢固语词汇,表明达罗毗荼语也对马拉提语有影响。印度权威的语言研究机构中央语言研究所(Central Institute of Indian Language)称古马拉提语存在于公元1000-1300年间。

国大党从马哈拉施特拉邦建邦之初一直执政到1995年。邦首任首席部长查万(Yashwantrao Chavan)上任伊始就阐述了他对马拉提语发展的愿景。1966年成立于该邦的湿婆军党(Shivsena)也声称其建党原因是为了保护马拉提语使用者的利益。该党通过各种运动,如要求商店和企业使用马拉提语标志,推动了马拉提语在公共生活中的使用。2006年,从湿婆军中分裂出的马哈拉施特拉改革党(Maharashtra Navnirman Sena)延续了语言民族主义意识,曾要求强制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所有学校教授马拉提语。

印度政府提出“古典语言”概念后,马哈拉施特拉邦也开始为马拉提语争取“古典语言”地位。2012年1月10日,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成立了一个由Ranganath Pathare教授主持的委员会,并于次年11月向中央政府提交了报告,希望马拉提语会在奥里亚语之前被宣布为第六种古典语言,然而未能如愿。此后12年间,马哈拉施特拉邦政府多次重新提出要求将马拉提语宣布为古典语言。

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政治舞台上,各主要党派尽管经历了分裂与重组,在人民院选举中结盟或对抗,但推动马拉提语的发展始终是各党派的共同目标之一。这也体现出在印度语言作为身份认同以及政治动员利器的重要性。这些政党积极倡导民众参与政治,并致力于影响语言政策的制定。学者Deepak Pawar和Tushar Ovhal等将这种努力称为Marathikaaran运动:一种把语言和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发展诉求联动起来形成的一种矩阵,通过多领域的协同努力,为马拉提语和文化的繁荣创造有利条件。

Marathikaaran运动的核心是马拉提语的语言民族主义,它强调语言的使用权和所有权,以及重新平衡联邦权力,以支持语言的发展。这种运动认为,只有通过广泛的政治参与,才能实现宏观政策的变革,进而带来经济机会和政治权利的提升。马拉提语的语言民族主义者致力于在语言使用上达成共识,并推动联邦权力结构的调整,以更好地服务于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马拉提语与印人党在马邦的政治野心

印人党主导的中央政府把马拉提语纳入“古典语言”,被认为和印人党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政治野心密切相关。自从1960年建邦后,国大党在马邦长期执政。然而,在过去几十年里,国大党内部的分裂以及湿婆神军和印人党的崛起使得该邦的政治变得更具竞争性。印人党的崛起动摇了传统的权力结构。

在2014年和2019年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邦议会选举中,印人党在288席的邦议会中先后赢得122席和105席。印人党从二十年前马邦政治中的小党,到如今已成为该邦选举政治的主要玩家。这种进步激发了印人党的热情。不过在2024年的人民院选举中,印人党在马邦严重受挫。于是,通过实现马邦长期呼吁的对马拉提语语言地位的诉求,成为印人党赢得民心的举措之一。

马拉提语被印度政府新增为“古典语言”之后,马邦各政党纷纷自夸功绩。首席部长Eknath Shinde在社交媒体称“邦政府一直在与中央政府推进此事”。而湿婆军党魁也表示,该党的创始人Balasaheb Thackeray一直高度重视马拉提语,并通过他的不懈努力“将这一梦想最终变为现实”。印人党领导人Devendra Fadnavis表示他自己在担任首席部长的早期也一直追求实现这一成就,近日他还与马拉提语文学界和艺术界举行了会议。马哈拉施特拉复兴党(MNS)领导人Raj Thakeray也来分一杯羹,他表示,他的政党在2014年9月为该邦准备的发展计划中就曾明确提出此要求,“我们不时地跟进此事,经过长达12年的等待,这一地位终于实现,这对我和我的政党来说是值得高兴的时刻。”国大党总书记Jairam Ramesh则称这一举措是印人党在即将进行的联邦院选举前的造势行为,质疑莫迪政府刻意拖延到此刻才宣布。

由近日马拉提语被列入“古典语言”一事也可以看出,语言与政治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语言问题往往被政党作为获取支持和巩固基本盘的工具。莫迪政府此次调整古典语言标准并新增5种古典语,极有可能是为了满足不同语言社区的需求,以获得政治上的支持。随着印人党的崛起,中央级政党和地方政党之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地方政党之间的合作与对抗关系不断变化。在此过程中,印度人民党强调并试图确立对文化问题的主导权,语言将继续作为维持文化身份的标志,在权力博弈中成为重要工具。

(周欣,北京外国语大学泰米尔语教研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