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由旧房改造而成的上海三联书店苏州平江路店,正式开业。它坐落在充满吴越韵味的苏州古城腹地,将现代和传统相织交融,把玲珑别致的书店扩展成独特的公共生活空间,有望成为苏州的文化新地标。
当天上午,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李芸,上海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解放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陈颂清;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等出席了开幕启动仪式。
“书店承载着一座城市的文化记忆、文化品位、文化追求。”上海三联书店董事、总编辑黄韬致辞时介绍,三联书店肇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以人文社科、学术专业出版为宗旨,被广大读者赞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苏州作为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其精神与上海三联书店追求高质量文化品质的理念同频共振。“通过此次合作,不仅能为平江路注入崭新的文化活力,而且能让这间集文化、艺术、产业、传播为一体的创新型书店成为一个合作的新开端,成为连接两地的文化纽带。”
他表示,上海三联书店将充分融汇上海、苏州及各地文化资源、文化人才,助力苏州打造城市文化新地标、公共生活新空间和文化融合新平台。让走进书店的读者朋友,如同欣赏到苏州的“双面绣”,能够感受到既传统又现代、既古老又年轻的双重魅力,也成为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感觉亲近,流连忘返的好去处。
上海三联书店(苏州平江路店)
平江路店作为江苏首店,由平江路公司联手上海报业集团解放日报旗下上海三联书店共同打造。总建筑面积约800平米,是由建于2000年左右的原苏州平江历史街区保护整治有限责任公司办公楼改造而成,老房采用砖混结构,由前后两栋建筑组成,中间设有内院。改造后,融合了图书文创、咖啡餐饮、非遗展示、线下体验、文化活动、空间租赁、线上直播等多种业态。
“建筑设计小而精,太令人惊喜和兴奋了。”香港三联文化基金主席李安告诉澎湃新闻,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创意型书店模式,在香港很少见。平江路店整体采光通透,从外向内的空间层层过渡逐渐开阔,既有现代建筑的功能性,又呈现苏州园林式玲珑精致之美,传承苏式文化底蕴,处处充满惊喜,让人不自觉放慢脚步,“像文创区的天花板是玻璃打造的,整个空间一下子延展开,太妙了。”来自香港的重机插画家叶伟青同样也对这里的老房改造赞不绝口。
上海三联书店(苏州平江路店)庭院走廊。
北京此间设计建筑工作室创始人刘新刚,是平江路店的主创设计师,曾多次与上海三联书店合作。他告诉澎湃新闻,上海三联书店创始人邹韬奋先生提出 “竭诚为读者服务”的宗旨,因此相较于市面上其他书店,上海三联书店在维持商业运作的同时,更强调公共文化特性。平江路店相对规模较小,而老房改造又属首次,因此如何在保留传统的前提下,最大化利用建筑空间提供文化功能性场景,是设计的重点。
“一层体现融合,二层形成反差。”刘新刚介绍,平江路店保留了部分原建筑的坡屋面和承重红砖墙体,并将设计流线引入了“街道”概念,将大儒巷的街道氛围引入室内,串联起各个功能区域。在一楼,庭院长廊将原本独立分开的两栋老房联通起来,成为一个读者可以放松休息的公共活动区域。而二楼的多个交互露台等现代性设计,既与周边鳞次栉比的黑瓦白墙形成反差,又能满足讲座、展览等各种功能性空间需求。
刘新刚强调,当代城市居民真正所需要的,是除了家庭和工作场所以外,类似于基层文化社区的“第三类空间”。在传承文化的同时,如何将书店打造成更接地气,更富有人文气息的生活空间,是上海三联书店始终坚持,持续探索的方向,“要让书店,走进民众的生活里。”
李安也提到,随着现代人读书习惯的改变,书店和城市文化相结合,形成新的文化空间,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书店更应该是一个综合性,可以聚人的地方。”她还表示,未来将争取更多深度合作机会,让更多香港的优秀设计人才来到内地,学习不同地区的特色跟文化历史,并不断加强联动,进行文化再创新与新突破。
澎湃新闻记者 冯茵伦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