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经典|《喜耕田的故事》札记:再塑新农村的新农民形象

重温经典|《喜耕田的故事》札记:再塑新农村的新农民形象
2025年01月07日 12:02 澎湃新闻

《喜耕田的故事》是由牛建荣编剧并执导,林永健、王亚军等主演的农村题材电视剧,曾获第27届中国电视剧“飞天奖”长篇电视剧一等奖。全剧以2006年中央免征农业税为切入点,以进城务工的普通农民喜耕田返乡种田为主线,表现了新时期农民的所思所想和喜怒哀乐,展示了广大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生动实践。

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正在“重温经典”频道播出,现将刊发于《中国电视》杂志2007年第12期的评论文章重新整理编发,让我们跟随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伟国的专家视角,分析该剧对新时代农民形象的重塑,感受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并解读该剧对电视剧纪实美学的探索与追求。

展现农村新面貌 塑造农民新形象

山西省曾涌现出《新星》《太阳从这里升起》《葛掌柜》等关注现实、贴近时代的优秀作品。近年来,山西省的电视剧创作继续坚持现实主义道路,弘扬民族精神、爱国主义精神。

《喜耕田的故事》展现了2006年中央免除农业税后,广大农民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诚实劳动奔小康的美好景象,反映了中国农村继家庭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变革。剧中,热爱土地的喜耕田在国家免除了农业税后立即回村签订了土地承包合同,带领子女共同奋斗、建设家园,展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特殊情感,重塑了典型的新农民形象。

首先,我们看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农民精神面貌的深刻变化。比如喜耕田以法律为武器维护农民的权利与尊严,并坚决支持女儿的婚姻选择。其次,喜耕田以真、善、美,逐一化解了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展现了农民的人性美,这是新农村建设中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再次,喜耕田开始掌握自己的命运,从承包土地到搞绿色特色农业,从组织经济合作社到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折射出当代农民的新追求、新思想、新境界以及创新精神。

批判旧意识 弘扬新思想

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以现实主义精神揭露并批判了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错误思想和价值观,弘扬了科学发展观。

该剧没有回避新农村建设中的矛盾和冲突,如农村空心化、留守儿童、老人赡养、封建迷信、婚姻干涉、小农经济意识等问题,而是通过审美化的手段将这些矛盾生动地表现出来,强调了农民需要不断克服旧观念、旧习惯、旧思想,才能适应新的经济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终使人们认识到必须以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农民的思想,才能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艺术作品应该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正是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传达了深刻的思想,从而感动了观众。

该剧叙事视角独特。作品大量运用“追随”和“跟随”的运动视角进行拍摄,将观众和摄影机的视点合二为一,从而将观众带入到喜耕田生活空间的“现场”,产生情感共鸣。这种视点的改变与视角的运动,赋予了电视剧画面流动感与节奏感。

此外,剧中大量运用了喜耕田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内心独白”的叙事视点,揭示了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情感,与其外部行为相对应,从而立体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成为该剧的重要艺术特色。

对电视剧纪实美学的追求与探索

电视剧的艺术真实是电视艺术家追求的美学目标,因为真实最能打动观众的审美神经。《喜耕田的故事》对电视剧本体论真实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

一是表演的真实性。演员林永健做到了表演的自然、质朴和生活化,符合电视剧的美学特征。二是人物关系的真实性。喜耕田与秀兰的夫妻关系、与马翠莲“躲”与“找”的关系、与九仙“惩”与“抗”的关系等等,都表现得平实、生动、可信。三是人物塑造的真实性。从服装、化妆到表演,喜耕田等人物与群众演员融为一体,切实体现了农民的生活。四是时空的真实性。该剧通过还原一年四季不同的空间景象,展现出免除农业税后农村和农民所发生的深刻变化,让观众能够“闻”到鲜活、浓郁、真切的生活气息。

电视剧《喜耕田的故事》对纪实美学的追求,其目的就在于真实表现中国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进程中精神面貌的蜕变,他们在建设物质世界的同时,也建设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本文作者系王伟国,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文刊发于《中国电视》杂志2007年第12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