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邓玲玮
2025年上海两会正在进行时。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张玉霞提交了一份《关于遗产管理人制度落地实施的建议》的提案。
提案称,2021年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提出遗产管理人制度,可通过遗嘱指定或法院依法确定,负责清理遗产并制作遗产清单、报告遗产情况、防止遗产毁损、处理债权债务、分割遗产、实施其他必要行为。但国家尚未出台细化的操作细则及资质标准,民政部门、公证处、法院、服务机构也在进一步探索实践中。
张玉霞表示,近年来,法院指定遗产管理人的案件数量有所增加,法院指定遗产管理人一般由遗嘱指定的遗产管理人或民政部门担任,但在担任遗产管理人后的管理遗产过程中,却存在大量细节问题。
她分析称,部分指定案件中,继承人在调查遗产及债务情况后,认为被继承人资不抵债,决定放弃继承,由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但因为资不抵债,民政部门并不仅仅是管理遗产,更需处理债权债务纠纷。
在张玉霞看来,遗产管理人制度还需细化完善。
比如,继承人放弃继承的认定不够细化,放弃继承之前如果实际取得部分遗产,即使尚未过户,是否属于已经继承,是否还能够放弃继承。实践中,存在继承人表示放弃继承,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后,发现继承人在被继承人过世后,获取了部分遗产。
还有民政部门担任管理人案件的后续诉讼问题。民政部门不了解又难以查明被继承人生前债务履行情况,如果债权人仅证明存在债务但故意隐瞒履行事实,法院要求民政部门举证履行情况,民政部门根本无法证明。
对此,张玉霞建议:
细化法院指定遗产管理人规则。例如,继承人在被继承人过世后,主动获得部分遗产的,应认定为接受继承,不能再表示放弃;对于过世前已在继承人处的遗产,放弃继承同时应完成遗产的申报及交付。
民政部门细化遗产管理人权责制度,完善与各部门单位的衔接措施。例如,管理人调取相关材料时,身份相当于被继承人本人,有权调取本人可调取的一切材料,有权委托他人办理。银行、房产、证券、车管所、保险公司、水电煤网公司等部门应予以配合调查。明确应根据原合同履行债权债务,管理人仅管理遗产,不作为合同的新主体。
民政部门担任遗产管理人的后续诉讼案件,法院应合理分配举证责任,要求债权人明确被继承人履行债务情况并提交相关证据,审慎查明案件事实,对于存在履行债务可能性的,可要求债权人进一步提供双方全部的往来明细,不能仅凭债权凭证认定现存债权。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