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辆东风起家,市场萎缩应收占比高,驰田汽车IPO能否一路顺风?

三辆东风起家,市场萎缩应收占比高,驰田汽车IPO能否一路顺风?
2020年04月02日 16:17 野马财经

作者 |柳川编辑 |缪凌云来源 |首席科创官

2002年,黄玉鸿以三辆东风牌汽车出资,创立驰田汽车,一路发展壮大。

截至2019年9月30日,驰田汽车总资产13.27亿元。20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29亿元,实现净利润1.46亿元。

日前,驰田汽车拟募集资金9.2亿元,登陆中小板。

降价销售因市场萎缩?

驰田汽车主要从事重型自卸车的改造。旗下主要有三款汽车产品——基建专用渣运车、物料运输车和重载复合型工程自卸车。

首席科创官发现,2019年驰田汽车对前两款产品进行了降价销售,但给出的降价理由却让人难以信服。

驰田汽车招股书显示,2019年1-9月,智能环保基建专用渣运车实现销售收入4.86亿元,平均销售单价为6.09万元/台,较2018年6.30万元/台的平均销售单价下跌3.37%;高强度轻量化物料运输车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平均销售单价为3.63万元/台,较2018年3.79万元/台的平均销售单价下跌4.23%。

对于公司两款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公司解释称,主要是由于产品原材料——热轧钢材板卷:Q235:9.5mm的平均销售价格,由2018年度4178.71元/吨下降至2019年1-9月的3888.11元/吨,下降了6.95%。

但首席科创官发现,同样是原材料价格下降,驰田汽车的另一款产品售价却是上涨的。

招股显示,2019年1-9月份,公司重载复合型工程自卸车销售收入为1.9亿元,平均销售单价为6.22万元/台,较2018年5.65万元/台的平均销售单价上涨10.17%。

有意思的是,对重载复合型工程自卸车这款产品售价的为什么上涨?驰田汽车选择了视而不见,仅表示:“重载复合型工程自卸车销售单价较2018年相对平稳。”

要知道,2016年-2018年,驰田汽车重载复合型工程自卸车售价分别为3.48万元/台、5.14万元/台、5.65万元/台,2017年和2018年售价分别同比上涨47.70%和10.02%。公司对售价上涨给出的理由也是原材料钢材价格上涨。

同样是原材料价格下降,驰田汽车的三款产品的售价却出现了截然相反的波动。那么公司降价销售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下降,能站住脚吗?是否还有其他原因?

事实上,首席科创官发现,国内重型自卸车的市场在萎缩。

行业信息显示,2019年1-8月,国内重型自卸车累计销售14.3万辆,比2018年同期的18.1万辆净减3.9万辆,同比累计下滑21.3%,远大于重卡市场前8月的降幅(-1.59%)。

首席科创官注意到,在公司原材料价格、产品售价双双下降的情况下,驰田汽车却未对存货计提减值准备。

驰田汽车招股书显示,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原材料账面余额为9639.94万元,计提跌价准备为0。

三辆东风起家

招股书显示,驰田汽车主要客户包括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一汽解放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和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等国内主要主机厂。

驰田汽车的这些客户无一例外都是“大块头”。同时首席科创官发现,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占比一直居高不下。

数据显示,2016年-2019年1-9月,公司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分别为1.34亿元、3.91亿元、6.03亿元和4.7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2.46%、50.01%、54.20%和55.64%

面对“大块头”的客户,驰田汽车面对客户时难有话语权。这种弱势地位也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就是应收款项过大。

截至2019年9月30日,驰田汽车应收账款1.71亿元,应收账款融资3.71亿元,这部分应收账款融资实质为应收票据。分别占流动资产的比例为16.96%和36.78%,总计53.74%。这两项同时也达到了同期营业收入8.67亿元的62.5%。

资料显示,驰田汽车目前拥有四条国内一流的工程车改装生产线及一条宽体矿卡混合生产线,已形成年产量三万台重型工程车的产能体系,是工信部资质授权的大型专用车骨干企业,拥有31项自卸与液压技术专利。

2018年,驰田汽车为2.1万台重型自卸汽车提供改装整体解决方案,占重型自卸汽车委改业务市场份额的 11.41%左右。

黄玉鸿并没忘了跟随自己多年的高管。在IPO前夕,驰田汽车对以5元/股的价格,向公司员工持股平台发行了150 万股股份。黄玉鸿与员工一起分享公司上市的资本盛宴。

招股书显示,驰田汽车拟募集资金9.2亿元,将全部用于建设智慧新工厂项目,用于现代化生产厂房的建设、智能化生产线的投入、高端先进研发硬件的引进等。

首席科创官发现,驰田汽车股份智慧新工厂项目目前已进入建设阶段,项目投资总额14.90亿元,计划生产高强度轻量化物料运输车等6种专用汽车产品,设计年产能6万台。

对于文中相关疑问,首席科创官3月31日致函驰田汽车,进行了求证。但没有得到驰田汽车对相关问题的正面回复。

你看好驰田汽车的IPO之路吗?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