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华金证券战术撤退,迈不过IPO哪道门槛?

百亿华金证券战术撤退,迈不过IPO哪道门槛?
2024年06月23日 21:24 野马财经

作者 | 姚悦

编辑| 付影

来源 | 独角金融

4月还公布了IPO“备战”进展,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金证券)为何又突然“撤退”?

近日,华金证券已撤回辅导备案。然而,就在4月10日,中信证券还出具了华发证券第12期《辅导进展报告》,并作出下一阶段辅导工作安排。

图源:证监会官网

华金证券是一家拥有全牌照的综合性券商,当前也是华发集团金融版图的重要持牌金融机构。华金证券于2020年开启IPO上市辅导阶段,此后便持续处于该阶段,至今已经超过4年。

据中信证券自2022年7月5日起出具的多期《辅导进展报告》显示,华金证券仍存在的问题包括——完善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健全治理制度、持续关注经营情况。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末,华金证券资产总计99.03亿元。

1

为何突然“撤退”?

华金证券对外回应,此次属于战术性撤退。据“澎湃新闻”报道,华金证券相关人士表示,撤回辅导是对上市工作节奏进行调整,并未改变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战略规划。“将根据经营发展情况和资本市场情况,适时择机启动登陆资本市场工作。”

近两年,华金证券经营发展情况和资本市场情况,确实都出现较大变化。

华金证券经营发展方面,2015年以来出现首次年度亏损。据财报显示,2023年,华金证券营收4.97亿元,同比增长-31.81%;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增长-3563.29%。

资本市场方面,也经历了较大变化,尤其是在“新国九条”后,IPO新规全面提高了上市门槛。

为贯彻落实新“国九条”,4月30日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正式发布《股票发行上市规则》《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等多项规则,通过适度提高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财务指标、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来进一步完善发行上市制度,从而严把“上市关”。

此次IPO新规,适用于截至规则发布之日尚未通过上市委审议的首发项目。

图源:罐头图库

IPO新规对于华金证券有何影响?

根据公开资料,华金证券此前确定在A股上市,但并没有找到其目标上市板。不过,据Wind显示,48家A股上市券商,47家均在主板上市,仅东方财富在创业板上市。此外,当前排队IPO的6家券商,也均选择主板上市。

同时,据《河南日报》旗下“大河财立方”报道,截至5月7日,申报主板IPO的公司中,处于未上会阶段的有147家。除了各有1家公司选择第二套、第三套上市标准之外,其余145家公司均选择“第一套标准”。

因此,假如华金证券同98%A股上市券商以及100%正在排队A股上市的券商一样目标主板上市,且同约99%拟在A股主板上市的企业一样选择“第一套标准”。那么,IPO新规之下,华金证券将面临更高的“三道门槛”。

“第一道门槛”槛调整为:最近三年净利润均为正,最近三年累计净利润由不低于1.5亿元提高至2亿元;“第二道门槛”调整涉及“最近一年净利润”,相较原上市规则,其最低门槛由不低于6000万元提高至1亿元。

据Wind数据显示,2021-2023年,华金证券营收分别为7.99亿元、7.29亿元、4.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18%、-8.84%、-31.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4亿元、0.05亿元、-1.7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5.12%、-63.3%、-3563.29%。

“第一道门槛”,华金证券近三年净利润有一年为负,不符合“均为正”;近三年累计净利润-1.57亿元,不符合“不低于2亿元”;“第二道门槛”,华金证券最近一年净利润-1.76亿元,不符合“不低于1亿元”。

此外,“第三道门槛”调整为:最近三年累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指标由1亿元提升至2亿元,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指标由10亿元提升至15亿元。该指标,华金证券均符合。

2

投行业务遭罚暂停约10个月,

自营业务扛起“营收大梁”

华金证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自营业务、投行业务、利息净收入、经纪业务、投资咨询。其中,投行业务是占比很重的收入部分。据财报显示,2020-2022年,华金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分别为3.78亿元、2.66亿元、2.92亿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8.14%、33.44%、45.61%。

但2022年底,华金证券“营收支柱”投行业务突遇状况。

2022年11月,证监会公布的8家券商“投行内部控制及廉洁从业情况”专项检查结果,7家公司被罚、26人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华金证券就在其中,而且还是该次专项检查受罚最重的券商——在2022年11月25日至2023年2月24日期间,大约3个月时间,被暂停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

证监会指出华金证券两大违规问题,一是投行业务内控不完善。存在内控组织架构不健全、对投行项目团队管控不力、合规人员配备不足、未严格落实收入递延支付机制、“三道防线”关键节点把关失效等问题;

具体,在吉林碳谷碳纤维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精选层挂牌、江苏中成紧固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上海香溢花城长租公寓资产支持计划、锦州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2020年非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等项目中,尽职调查明显不充分,但质控、内核未予以充分关注;

二是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未按廉洁从业规定聘请第三方机构。

实际上,投行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从2022年11月至2023年9月,暂停了10个月左右。2023年,华金证券投行业务净收入为1.17亿元,同比下降59.86%,收入占比也从45.61%降至23.83%。

图源:华金证券2023债券年报

2023年,华金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投资咨询收入同比降幅均较大。

自营业务成为“营收支柱”,2023年营收2.41亿元,同比增长37.96%,营收占比从27.26%提升至48.94%。华金证券称,主要系固收类业务收益同比增加。此外,营收占比21.5%经纪业务也实现同比增长。

3

新高管相继亮相,

华金证券能否“恢复元气”?

华金证券是注册于上海市的一家拥有全牌照的综合性券商,也是华发集团金融版图的重要持牌金融机构。据华金证券2023年债券年报显示,华金证券的控股股东为珠海华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发投控),持股79.01%,而华发投控又由华发集团直接或间接持股超过80%。

图源:华金证券2023债券年报

华发集团官网显示,华金证券前身是设立于2000年9月的上海久联证券经纪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3月,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单位实施重组并更名为航天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3月,公司引进战投,并增资扩股,成为华发投控旗下的重要成员企业。

2014年12月,公司更名为华金证券有限责任公司。2016年12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制,更名为“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归于华发集团麾下后,华金证券的业绩整体增长明显。据Wind数据显示,2015-2019年,华金证券营收分别为3.67亿元、4.99亿元、3.45亿元、5.61亿元、9.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3.03%、36.07%、-31.53%、62.67%、71.3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2亿元、1.59亿元、0.45亿元、1.02亿元、2.0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528.89%、20.74%、0.45%、126.27%、100.49%。

图源:Wind金融终端

2020年3月,中信证券提交了《关于华金证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辅导备案情况报告》,华金证券开启上市辅导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中信证券于2021年11月8日、2022年1月12日、2022年4月11日出具的关于华金证券第2、3、4期《辅导进展报告》显示,“经过辅导规范,辅导对象已符合《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对于拟发行上市公司规范运行的要求,不存在影响发行上市的实质问题。”

然而,到2022年7月5日出具的第5期《辅导进展报告》则显示,“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包括3方面——完善风险管理和内控制度、健全治理制度、持续关注经营情况。

且此后的《辅导进展报告》均在“目前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显示上述3方面问题。

图源:中信证券出具的关于华金证券第12期《辅导进展报告》

据了解,华金证券近3年高管变动较为频繁。2023年报告期内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离任(含变更)人数10人,离任人数占报告期初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总人数42%,涉及职位有董事长、副总裁、首席风险官以及合规总监。2022年、2021年则分别有4位、7位高管离任。

2022年投行业务遭罚后,也仍陆续收到罚单。2023年6月,内蒙古分公司负责人因兼职且持股等违规行为收到警示函;当年8月,华金证券又因业务内控不完善、部分项目尽调不充分而收到监管问询。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华金证券众多人事变动中,也有一些能给该行带来更多确定性的人事消息。

2023年9月27日,华金证券发布“换帅”公告。华金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原董事长宋卫东卸任,新董事长由控股股东华发集团常务副总经理、华发投控董事长、总裁谢伟接替。

与此同时,当年公司陆续聘任了监事会主席黄河、副总裁兼首席风险官邵珠海、以及合规总监花金钟。

当前,除了华金证券撤回IPO辅导,万联证券目前也处于终止-撤回的状态。截至当前,6家券商在上市的路上,开源证券、华龙证券、华宝证券、东莞证券、财信证券均处于中止的审核状态,渤海证券则处于已问询状态,但该券商前不久被立案,IPO进程也增添变数。

你认为新高管团队带领下,华金证券多久能“恢复元气”?欢迎留言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