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出走,众多大佬却入了坑,深交所也发出连环14问

张艺谋出走,众多大佬却入了坑,深交所也发出连环14问
2019年06月18日 19:36 野马财经

作者|宋冠宇

来源|野马财经

张艺谋拿着钱走了、马云等众多大佬却跳进了19亿的深坑,同时公司商誉减值11亿元……这些都导致三湘印象(000863.SZ)引起市场好奇。

2019年,三湘第一季度利润竟超上年度全年利润,是真翻身还是假象?延期十余日回复深交所连环14问的三湘印象终于在近日交出了答复卷。

9.77亿元凭空蒸发

左手旅游演艺,右手房地产,三湘印象原本玩得很溜。

图片来源:野马数据整理

作为国内知名的旅游演艺品牌,三湘印象旗下的“观印象”集结了国内最顶级的实景演艺人才,以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导演为主力,更是留下了《印象刘三姐》、《最忆是杭州》等知名作品。获得了马云等一众资本大佬的认可和青睐,马云旗下的云锋新创基金更是抛来橄榄枝。

三湘印象是在2016年完成对观印象100%股权的收购,市值9675.58万元,评估值为16.67亿元,评估增值率1622.71%,当时按照协商价19亿元从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等导演手中全权收购。

据了解,张艺谋、王潮歌、樊跃等导演承诺,自相关承诺函签署日起将在观印象继续服务3年的时间,从签订协议到2019年,三年过去了,资产评估报告显示观印象评估值仅为6.9亿元,相比当年的16.67亿元缩水率高达59%,减值9.77亿元。

除了旅游演艺,三湘印象还是不折不扣的房地产投资商。

年报显示公司存货库存竟有94.76亿元的滞销,房地产业绩下滑27%,存货周转率仅为0.148。在如此局势下,2018年11.54亿元的减值计提更是引来了深交所的质疑。

与此同时,自2019年1月至今,三湘印象的股价从每股3.76元一路上涨到最高超过6元。

2018年陷入“水逆”

2018年或许是三湘印象的水逆之年,共计产生12.44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其中有11.54亿元来自商誉减值损失。巨额的商誉减值损失与“观印象”承诺业绩始终未能达成有关。

观印象原股东作出业绩补偿承诺,2015年至2018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00亿元、1.30亿元、1.60亿元、1.63亿元,合计达到5.53亿元,同时对2018年末的资产减值提供补偿承诺。

然而,观印象除2015年达到承诺业绩外,其余几年均未达到承诺业绩,且2018年业绩仅为2761.17万元,完成率16.94%。承诺期,其累计业绩完成率为69.69%。由于观印象未完成 2018 年度业绩承诺的 50%,连续三年业绩未达标。

一个盈利大好的“观印象”,2015年还能够精准完成业绩任务,2016年、2017年却均未完成业绩承诺,三湘印象却没有对此进行商誉减值,而选择在2018年集中进行商誉减值,金额高达11亿元。深交所表示质疑,并询问是否存在调节利润的嫌疑。

根据业绩承诺期内单一会计年度的补偿约定,未完成2018年度业绩承诺应补偿的股份数量为2,848.46万股;由于观印象未完成业绩承诺期累积承诺业绩,根据业绩承诺期满后的补偿约定,累计业绩承诺未完成应补偿的股份数量8,859.75万股。

图片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中信建投独立财务顾问核查意见是承诺人应合计向上市公司补偿 1.46亿股股份、返还7331.60万元现金股利,以上所补偿的股份由三湘印象以总价人民币1.00元的价格回购并予以注销。

回顾2016年至2018年,“观印象”的经历也很丰富。2016年《印象西湖》停演,2017年由于项目公司破产导致观印象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4712.48万元。三湘印象认为这两件事都属于不可预料的突发事件。

那么,三湘印象2018年的处境则更为严峻。一方面,靠地方政府背景的投资平台运作的观印象缺少了政府投资资金,导致观印象重伤,短时间难以恢复;另一方面,张艺谋、王潮歌、樊跃三位核心导演于服务期限后未能续签对公司影响很大。

在这种情况下,2018年以前签约的部分演出项目较计划的进度推迟,2018年承接的新项目减少,仅承接了1个新项目。

图片来源:上市公司公告

是“回春”还是假象?

不巧的是,三湘印象2019年第一季度净利润3.81亿元,同比增长579.16%,让市场眼前一亮。其中,公司房地产业务净利润2.0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74.37%。

然而,这一数据是否意味着公司在向上发展呢,是回春还是假象?

从影视文化业务来看,在观印象原有创作团队人员流失的情况下,能否真的重振旗鼓还有待观察;从房地产业务来看,三湘印象认为房地产销售收入下降只是阶段性的,公司正在加紧预售许可证的申领工作,并且在今年一季度已经取得进展。

然而,野马财经发现影响三湘印象2019年第一季度营收的重要因素正是房地产业务。财报显示,三湘印象将过去未能确认收入的部分,在领到许可证后集中确认了收入。只是,三湘印象的房地产业务主要集中在江浙沪地区,近年来该地区的新增土地数量却极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