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关联方资金拆借多、卖身A股上市公司未遂的科隆新能要上科创板

与关联方资金拆借多、卖身A股上市公司未遂的科隆新能要上科创板
2019年10月09日 19:20 野马财经

作者 | 雷晨

编辑 | 缪凌云

来源 | 首席科创官

周武王和商纣王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当初两人的决战之地牧野,千余年后成为了中国电池工业之都,即如今的河南新乡。

9月30日,位于新乡的河南科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隆新能”或“公司”)申请上科创板获受理。

这家公司身负巨额应收账款,带着并不领先于同行的研发投入冲击科创板,它真的准备好了吗?

与容百科技“捉对厮杀”?

科隆新能主要从事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镍系电池正极材料,以及二次电池和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终端应用于新能源汽车、3C电子产品、储能设备、轨道交通和军事装备等领域。

主营业务收入情况 图片来源:招股书

其中,三元前驱体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今年一季度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44.79%。2016年至2018年,公司三元前驱体销量(含受托加工)分别为4398吨、5011吨和7638吨,主要客户包括 LGC、L&F、JFE、优美科、国轩高科和比亚迪等。

招股书显示,当升科技(300073.SZ)、格林美(002340.SZ)、杉杉能源(835930.OC)和容百科技(688005.SH)是主要竞争对手。值得注意的是,容百科技已经成为了科创板的“座上宾”。

可堪一比的是,容百科技的主营业务也是锂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 NCM523、NCM622、NCM811、NCA 等系列三元正极材料及其前驱体。容百科技前五大客户中不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类知名公司。

科隆新能与容百科技的业务相似度极高,客户也存在重合,如果科隆新能未来得以上市,两家公司或将陷入“捉对厮杀”的局面。在未来的竞争中,技术过硬的一方则将占据优势地位。

说到技术,科隆新能在投入上似乎并不大方。2016年-2018年及2019年第一季度(下称“报告期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3635万元、4837万元、4858万元和604万元,占营收比例依次为3.16%、2.88%、3.12%及1.97%,均低于容百科技、当升科技和格林美。

公司技术水平孰强孰弱,也反映在专利数量上。目前,科隆新能拥有34项发明专利和41项实用新型专利。不过,科隆新能一半的发明专利是从其母公司河南科隆集团无偿获得的。

首席科创官进一步梳理发现,报告期间,二者的关联交易真不少。

和母公司关联交易频繁

科隆新能的实际控制人为程清丰、程迪父子,二人合计控制公司54.1%股份。此外,国资持股23.5%,知名私募深创投持股2.55%。

公司的控股股东是河南科隆集团有限公司,程清丰为科隆集团董事长,控制科隆集团73.84%股份。

据招股书,科隆新能曾无偿受让科隆集团11个商标和18项专利,并且在采购、租赁、无形资产购买等多方面都与之存在关联交易。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二者之间曾有多次资金拆借,而且金额较大。近三年,科隆新能总共向科隆集团拆出2.88亿元,而科隆集团及其相关子公司向科隆新能拆出9783万元。

具体来看,2016年,科隆集团及其子公司向科隆新能拆出8983万元,科隆新能对其拆出2.71亿元;2017年,科隆集团向科隆新能拆出800万元;2018年,科隆新能向科隆集团子公司新科隆电器拆出1700万元。

比起科隆新能的母公司,其子公司太行电源更为资本市场所熟知。太行电源在2016年-2018年挂牌新三板,今年一季度净利润为524万元,占科隆新能净利润近四成,是公司名副其实的“利润奶牛”。

此前,科隆新能还有一段“卖身A股公司未遂”的经历。

2014年10月,深天地A拟以5.5亿元(发行股份+支付现金的方式)收购科隆新能100%股权,次年5月因后者业绩出现不利波动,双方就估值产生分歧,故终止收购。

报告期间,公司营收分别为11.5亿元、16.8亿元、15.6亿元和3.1亿元,2018年同比小幅回落,但整体没有出现大幅不利波动;净利润约为5047万元、3721万元、4424万元和1324万元。

招股书显示,科隆新能预计本次发行后市值不低于10亿元,远高于当时的收购价5.5亿元。

在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中,应收账款和存货成功引起了首席科创官的注意。

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

科隆新能头顶的这把“剑”寒光闪闪,锋芒逼人,应收账款和存货是铸剑的原材料。在公司盈利能力也跌宕起伏的同时,资产减值损失规模也不断扩大。

报告期间,公司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余额从2016年的5.78亿元攀升至2019年一季度的9.04亿元。如此数据,很难说是业绩贡献了利润,还是应收支撑了利润。

不容乐观的是,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远高于净利润,应收账款周转率也逐年降低,且低于同行平均值。与此同时,坏账损失更是不请自来。2016年-2018年,科隆新能的坏账损失约为1226万元、1729万元和1662万元。

截至今年3月末,经科隆新能多次催要,预计无法收回的款项合计为4780万元。招股书显示,这是受下游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公司汽车动力电池业务部分客户出现经营困难所致。

应收账款已然是悬在公司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可它并不是公司资产减值的唯一“元凶”。

近年来,科隆新能的存货跌价损失也不断增多。2016年公司的存货跌价损失为667万元,到了2018年这一指标升飙至1948万元。

报告期间,由坏账损失和存货跌价损失组成的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1893万元、2514万元、3610万元和696万元。

科隆新能上科创板,关联交易与回款能力能否成为上交所问询的重点?你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