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PE遇到SPAC,联想旗下弘毅投资“第二春”要来了?

当PE遇到SPAC,联想旗下弘毅投资“第二春”要来了?
2022年09月23日 15:59 野马财经

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作者 | 于婞

编辑丨武丽娟

来源 | 野马财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这是《论语·泰伯》中曾子说的一句话;是备受联想集团前董事长柳传志推崇,并将其悬于办公室之中的座右铭;也是弘毅投资名字的出处。

“弘毅”意为宽广、坚韧。从弘毅投资的发展来看,其投资领域众多,作为国内PE(Private Equity,私募股权投资)界前辈,成立近二十年,投资了百余家中外企业,被投企业资产总值约2.9万亿元,整体销售额约8600亿元,不可谓不宽广;

然而,弘毅投资在早期有过几宗高回报率的知名投资案例,此后一度隐匿江湖,甚至有的项目陷入退出危机还赔钱。如此摸爬滚打多年,弘毅投资依然在积极调整,如今又把触角伸向了时下流行的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不可谓不坚韧。

近日,由弘毅投资和农银国际融资联合发起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Everest Acquisition Corporation(下称“Everest”)向港交所递表,这是香港第14家递表SPAC公司,也是弘毅投资继美股SPAC后的第二家递表的特殊目的收购公司。

SPAC会成为弘毅投资的“第二春”吗?

出道即巅峰

在弘毅投资官网的董事长致辞中,赵令欢写道:“弘毅投资自2003年成立以来,依托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天时,受益于联想的战略、文化、管理之地利。”

联想集团是提到弘毅投资时绕不开的话题,弘毅投资脱胎于联想,也在联想的助力下,到达过事业的高峰。

二者的机缘还要从20年前说起。2002年,赵令欢39岁,年将不惑的他有着丰富的履历:南京大学物理系毕业、24岁扔掉江苏无线电厂的铁饭碗赴美留学、先后在Infolio、Vadem、Robotics等多家跨国企业担任高管、实现财富自由后在硅谷创业转向金融投资……直到39岁那年遇到了柳传志。

说来也是巧合,2002年底,联想集团PC制造业渐入瓶颈,柳传志认为联想需要开疆拓土以确保资本的保值增值,由此尝试在投资领域试水。于是二人一拍即合,决定将国际成熟的PE 模式植入中国,磨合之后,2003年,弘毅投资诞生。

一是当时在国内没什么竞争对手,二是有联想的资金支持,弘毅投资成立即巅峰,连续做成了三个让其声名鹊起的投资案例——中国玻璃(3300.HK)、中联重科(000157.SZ/1157.HK)、石药集团(1093.HK)。

中国玻璃是弘毅投资成立之后的第一个项目,于2004年1月完成投资。具体来看,中国玻璃的前身是江苏玻璃集团(下称“苏玻集团”),当年恰逢国企改制遇到了一些问题,弘毅投资由此接手,以650万元低价收购了苏玻集团的控股母公司,然后通过此公司以及苏玻集团的体系内资金,完成了对下面各层级的股权收购,后又在百慕大设立了离岸控股平台——中国玻璃,将苏玻集团装入其中,并在2005年完成了港交所IPO。

成功上市后,弘毅投资持有中国玻璃2.252亿股股票,占总股本的62.56%。2007年,弘毅投资对中国玻璃进行了两笔套现,套现总额2.03亿港元。按当时已套现金额加上未套现的浮盈,中国玻璃对弘毅投资的回报倍数已经超过100倍,这也是弘毅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个项目。

与中国玻璃类似,弘毅投资对中联重科的投资改制,也是通过中联重科的原控股股东的层面曲线完成。

具体表现为,弘毅投资先收购了中联重科原控股股东长沙建机院的部分股权,再将长沙建机院注销,然后把中联重科股权按比例分配给长沙建机院的各股东,从而实现管理层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整个过程进行了3年,2009年,中联重科的改制收官,弘毅投资付出合计3.22亿元的成本间接持股16.65%,成为第二大股东。此后,弘毅投资又陆续退出套现,当时的账面总回报约为72.35亿元,回报倍数达到22.5倍。

而对于石药集团的投资,联想对弘毅投资的助力已不止在资金层面。

早在2007年6月,联想就以8.7亿元的低价将处于低谷期的石药集团收入囊中,一年后又折价27.4%,以6.3亿元转让给了弘毅投资。但事实上,转让之时,石药集团业绩已经回温,半年销售收入回升至近35亿元,利润超过4亿元。

折价拿到石药集团的弘毅投资,又将石药集团资产注入其原有的控股上市子公司中国制药,完成了石药集团的整体上市,并从2013年开始退出套现,2015年时弘毅投资套现总额已经高达246.54亿港元,再算上持股金额,回报倍数近60倍。

这是弘毅投资早年打开知名度最被热议的三个投资项目,至今仍被弘毅投资挂在官网首页展示。

可以发现,这三个项目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低价入股国企,成功改制后再退出。但当弘毅投资以超低价接盘国资的机会越来越少时,其投资回报随即陷入平庸之中。

走下神坛?

Everest在《招股书》中提到,其有意专注于大中华地区的具科技赋能及高增长的公司或与中国有着紧密型联系或具有增长潜力的区域性公司,并主要聚焦于医疗健康、消费和绿色产业领域。

可以发现,其关注的方向要么是当下热门,要么是未来大家普遍看好的方向。可能对于一般的投资机构来说,这并不是什么特别值得讨论的基本操作,但对于弘毅投资来说,赵令欢是在这上面吃过亏的。

据《新财富》报道,2015年,联想控股(3396.HK)冲刺上市时曾在《招股书》中披露了一组弘毅投资的数据。数据显示,彼时弘毅投资项目超过80个,截至2014年末已经完成23家公司的退出。而据《新财富》统计,彼时弘毅投资的项目19个已上市,投资回报超过10倍的项目只有4个,包括上面提到的三个经典案例,而投资回报在2倍以下的项目高达9个。

这和弘毅的投资风格不无关系。成立之初,弘毅投资专注于传统医药、玻璃、工程机械等基础设施项目,增长初见疲势后,又把目光投向了医疗、餐饮、娱乐文化。赵令欢的逻辑是,随着中国中等收入人群越来越大,城镇化将越来越集中,医疗、餐饮和娱乐产业的刚性需求将更加强烈。

但当时已过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互联网、教育和新消费都蓄势待发,弘毅投资却始终在传统行业的舒适圈内打转,以至于错失了不少新经济领域的高回报项目。

来源:弘毅投资官网

直至现在,在弘毅投资官网首页展示的数字科技与智能制造被投企业中,除了今日头条,另外几家都普遍偏向传统行业。

弘毅投资后来也有转型调整方向,在2017年入股完美日记的母公司逸仙电商,2020年又投资了叮咚买菜。2020年11月,逸仙电商上市后市值一度突破百亿美元,但短暂繁荣后股价就开始一路下滑,到现在总市值不足7亿美元;叮咚买菜也是上市即巅峰,上市的第二天,市值便突破百亿美元,后来也是逐渐滑落,到如今总市值不足10亿美元。

众所周知,为了减少对二级市场的影响或保护其他中小投资者的公平权利,私募股权在投资公司上市后都会有一个锁定期,等到弘毅投资退出完美日记和叮咚买菜时,想必回报也会大打折扣。与早年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投资案例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凭借多年的积累,弘毅投资在行业中的地位或许依然不容撼动,但与过去相比,弘毅投资或已走下神坛。如今把目光锁定SPAC这一新兴项目,会是弘毅投资第二春的契机吗?

押注SPAC?

SPAC又被称为“空白支票公司”,自身并不营运任何业务及资产,而是在申请上市集资后,SPAC帮助目标公司完成并购,目标公司得以借此上市。

SPAC最早发源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后来在英国和美国发展起来。去年12月,新交所迎来了第一家上市的SPAC,今年1月1日,港交所也正式引进SPAC上市制度。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介绍,SPAC上市机制是指先设立一个满足上市条件的新公司(壳公司),新公司上市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寻找优质的非上市公司,然后并购该非上市公司,实现优质非上市实体公司上市的目的。这一模式的好处是比较灵活,上市速度快,费用少,但并非所有交易市场均允许SPAC上市方式。SPAC上市后续的机会,比较依赖发起人能力和资源,以及后续的被并购资产的质量。

若并购失败,这个SPAC就将面临清盘,将所有托管账户内的资金附带利息100%归还给投资者;若并购成功,SPAC的投资者也将获得合并后公司的一部分股权作为回报。

于百程指出,弘毅等知名投资机构具有丰富的并购经验,也投过大量的优质企业标的,这些被投企业也有上市动力。SPAC寻找到合适投资标的收购上市后,往往收益很大,因此投资机构布局积极。并且,SPAC方式也为投资机构所投企业提供了一种上市方式,通过SPAC上市,不像传统IPO那样复杂,有利于机构所投项目的退出

自2020年以来,SPAC市场呈爆炸式增长。国内一线投资机构开始集中入局,春华资本、中信资本、上达资本、时代资本都已公开递表。

截至目前,已有13家SPAC公司在港递交上市申请,并有四家成功登陆港交所,主要发起人分别为招银国际、嘉御资本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卫哲、前香港金管局总裁陈德霖以及春华资本联合农银国际。

此次递表的Everest,是由弘毅投资和农银国际融资联合发起的,农银国际在港交所已有SPAC的成功案例,弘毅投资去年也曾有过SPAC的实践。

据悉,2021年6月,弘毅投资成立的SPAC Hony Capital Acquisition Corp.更新《招股书》,计划以“HCAA.U”为证券代码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可以看到,弘毅投资正在SPAC市场持续发力。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SPAC作为一种反向并购上市方式,具有快速高效的优势,是解决一些需要继续上市的公司登陆资本市场的“捷径”,这是其天然优势所在。弘毅投资作为基金管理和投资机构,上市和并购投资的成功退出十分重要,而布局SPAC市场除了可以结合自身在投资市场的自由优势获取投资收益之外,甚至可以将部分SPAC公司直接作为自身投资标的的退出通道而直接上市,何乐而不为呢?

当PE遇到SPAC,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弘毅投资会由此迎来下一个事业高峰吗?评论区聊聊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