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角兽基金”真的值得买吗?

“独角兽基金”真的值得买吗?
2018年06月09日 00:50 老虎财经

工业富联敲钟、药明康德16个涨停、小米递交CDR申请……无论通过IPO还是CDR项目,独角兽已经正式降临A股,与之配套的、被监管层定位“普惠金融”的独角兽基金”也迅速获批。只是,这“独角兽基金”真的如预料般优秀吗?

在6月6日深夜,CDR试行办法披露的当天,6只专注投资战略配售企业的“独角兽”基金同步获得了证监会的批文。华夏、嘉实、南方和招商基金等六家基金公司在6月7日发布了发售公告,预计最快将于6月11日发行。

这6只由证监会主导的“独角兽”基金,因为可参与独角兽战略配售、超低费率、政府主导等多重因素,而引来了广泛关注。

事实上,因“独角兽”基金本身被定位“普惠金融”,这6只首批战略配售基金只对特定机构客户开放认购,不对其他机构开放。其中,基金优先面对个人投资者,其后则是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发行等。

想想药明康德的16个涨停板,未来的蚂蚁金服、滴滴等超级独角兽相继登陆A股,如今的“独角兽”基金看起来简直就是会下金蛋的母鸡,能够参与进去,躺着赚钱或许不再是梦。

不过,这“独角兽”基金真的有这么美好吗?

  • 独角兽价值谁来决定?

目前所称“独角兽”,除了未上市但获得超高估值的新经济公司之外,还有更多的已在海外实现上市的众多互联网公司,例如耳熟能详的BATJ,而证监会加班赶制出来的CDR试行规则,也正是为了迎接这些优质的企业回归A股。

于是,由于CDR这种特殊的发行机制,各位“留学生”的价值就不完全由国内市场来决定了。

CDR(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即中国存托凭证,指一种代持股票的凭证。事实上,存托凭证的价格实际上是随着普通流通股所在市场波动的。以中国人寿在美股的ADR为例,ADR价格的波动便受到其在A股的股价影响,这也是下图中其K线出现大量缺口的原因。

因此,已在海外上市的BATJ、网易等,其CDR价格无疑会以其在美股、港股市场的价格为标尺。以港股+CDR方式,同步在A股和港股上市的小米,其CDR价格也会以港股价格为主导。

至于其他未上市美团、大疆等众多独角兽来说,因其自身股权架构等多方面的问题,未来采用美股+CDR或港股+CDR的方式发行,也是大概率事件。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港股的科技股估值已经处于历史高位了,这从腾讯控股的“股王”外号中可见一斑。事实上,美股的科技股也已达到了历史高位。

2017年的BAT,基本上都实现了股价翻番,腾讯股价的涨幅更是近115%。

此外,相较于2017年的稳步上涨来说,2018年美股波动情况明显甚于去年,运行并不稳健。而目前的独角兽基金存在“三年锁定期”,未来科技股走势值得深思。事实上,CDR可能会因为海外正股大跌,而同步下跌。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监管层指定的“独角兽”公司,是在海外市值已经2000亿的企业,而非处于早期上市阶段的公司。腾讯或阿里巴巴这些已经上市多年,股价与估值都已经翻了几倍。

  • 封闭式基金的折价与流动性

“独角兽”基金因参与战略配售,会有18个月-3年的锁定期,因此,6只战略配售基金也设置了3年的封闭期。

而这一锁定期可能会导致折价问题。有分析指出,虽然规定了3年的封闭期,但发行6个月后,这些基金就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不过,因为这些基金尚有2年半的封闭期,所以会存在折价的情况,然而大体量封闭式基金折价可能会更甚于普通封闭式基金。

数据显示,封闭期为18个月的华夏磐晟定开混合基金,目前年化折价率约在10%;而2018年初发行的兴全合宜,白马基金的属性让成为“爆款”,当前,其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已经跌倒0.9元左右。

同时,独角兽基金的封闭期达到3年之久,这对资金的流动性形成了很强的限制,产生的不确定性也会更高。

有分析人士称,3年封闭期较长,这期间会发生什么无法不确定,独角兽概念虽好,但能够支撑股价和估值的还是企业的业绩和基本面表现。

此外,这些规模庞大的封闭式基金还面临着到期流动性的考验。

有分析指出,虽然基金封闭期为3年,但这并不意味着战略配售要锁定3年,而战略配售锁定期很可能是1年,基金公司会在配售成功后,综合配售条款和市场情况择机卖出,以最大化寻求产品收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战略配售的体量通常较为庞大,而以公募模式集中参与战略配售,这样的流动性考验是此前A股未曾面临过的。

而据界面新闻报道,目前6只基金,各行按照300亿下任务,每家银行代销单只产品的规模起点是50亿,单只产品规模的上限达到是500亿。这意味着,单只独角兽基金的目标规模在300亿-500亿,总规模将在1800亿-3000亿。

  • CDR带来的估值泡沫

历史告诉我们,“留学生”通常会被高看一眼,而这也正是众多中概股当初即便需要通过复杂拆除VIE结构也要回归A股的关键因素。

但这对于患有“优质企业贫乏症”的A股来说,往往意味着估值泡沫。例如最近接连收获了16个涨停板的药明康德,从美股私有化退市时,市值3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220亿元,而如今登陆A股之后,其市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

对于通过CDR回归的独角兽企业来说,有分析指出,国内发行的CDR,并不与其在美股或港股上市的正股转换,不存在跨市场套利的机制,这也相当于CDR是在A股重新上市,因此这也意味着,其存在估值重估的可能。

参照众多中概股回归情况来看,这当中存在着较大的估值风险。一则,BATJ等被认定为“独角兽”的海外上市公司,其体量虽然庞大,但依然保持着较高的增速。数据显示BATJ、网易这5家公司,在2015年至2017年间,其营业收入平均年增幅为44%,总市值平均增幅87%,它们被认为处于“成熟成长期”。

此外,虽然美股的科技板块估值处于较为稳定的高位,不过A股的科技板块与之存在估值差异,同时AH股还存在溢价的情况,因此,这些盈利能力强、估值相对较低的科技巨头,未来回归A股时,可能会存在甚于此前公司的估值泡沫。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独角兽基金在发售时,若个人认购不积极,还有社保基金、年金等特定机构“殿后”,毕竟募集下限是50亿。这一颇具“中国特色”的发行方式,虽然被认为是“不会亏”的保证,但会不会也成为泡沫的买单者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