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模型到画作,微缩世界里的悠长记忆

从模型到画作,微缩世界里的悠长记忆
2022年09月15日 20:26 中国财经报官博

从模型到画作,微缩世界里的悠长记忆

——访汽车模型收藏爱好者、《老北京公交记忆》系列手绘原创作者李明卿

模型里的汽车梦

午后的阳光打在橱窗上,整整两面墙的各式汽车模型透过玻璃显得格外精致逼真,好像下一秒就要疾驰在公路上。李明卿打开柜门,取出几个个头稍小的车模放在桌上,眼睛里光芒闪烁,视线从未离开他的宝贝们,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夏天。

这个生于1994年的年轻男孩儿的汽车收藏史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收藏的车模将近3000台。在海军大院长大的李明卿儿时最喜欢搬个小马扎坐在部队的大楼门口观察来来往往的大汽车,觉得十分炫酷。与其他男孩不同的是,稍长大些的李明卿开始了解与玩具汽车材质、价值都大不相同的汽车模型,向车模店里的老师们学习挑选和保养车模的知识。“车模和玩具不同,它是严格按照比例进行缩放的,细节都是按照真车做的。但我当时年纪小,买回来就把包装扔了,还不懂包装也是车模价值的一部分。”李明卿略带惋惜地指着柜子里那几个没有包装的车模解释说。

李明卿的父亲当时就职于汽车贸易公司,对儿子的喜好极力支持,爷俩经常一起收集、讨论汽车模型。他翻开厚厚的相册如数家珍地讲着从小到大参加过的车展、去过的汽车博物馆,让人不禁感慨:当一个孩子的爱好没有被扼杀的时候,他的世界是何其丰富多彩。

李明卿所拥有的第一台车模是一款红旗轿车,他把玩着手中的模型来详细地讲解起来:“它是一汽集团授权制造的,比例是1:87,是一个国际化通用的比例,军用吉普也一样。它的可玩性是非常高的,这个地方还是可以打开的。虽然这是比较简单的塑料材质,也承载着关于这款车的历史记忆。1:87这个比例在德国是非常吃香的,因为那边流行玩一些场景搭配,这个比例跟建筑模型搭在一起非常真实。”

李明卿的部分收藏

在他所有的收藏里,殡葬车和消防车模型应该是最为独特的部分。世界各国不同时期、不同型号的消防车模型被陈列在二楼一个单独放置的木柜里,外行很难分辨它们的区别。殡葬文化在中国有较为根深蒂固的忌讳,因此收集殡葬车模型也十分罕见。而李明卿的展示柜里却有着属于殡葬车的一方天地,足以见得这个男孩收藏眼光和喜好之独到。

北京公交则是李明卿模型收藏里另一个有趣的系列,目前已经收藏有近40台。“第一台北京公交模型是他在万通小商品城里淘来的,后来开始在北京公交集团直接购买。”他拿着一台红色涂装的BK670公交车模型与另一台蓝色的,讲起其中的区别,“红色是1985年以后统一的,蓝色是1985年以前的。这个车一直是八九十年代的主力车型,大概在2002年前后就逐渐不用了。为了迎接北京奥运,开始更换天然气车型。”

李明卿拿起旁边一款铰链式BD562公交车模型回忆起童年:“这个车我特别有情怀,因为当时在小学的时候,春游都坐这个车。它载客量非常大,前面和后面一般是分两个班坐。我就喜欢坐在中间这个位置,因为中间是个大转盘,坐在这里脚尖会左右摆动,一转弯底下就晃。中间这个地方也有椅子,会随着车的转向摇摆,特别有意思。有些同学还特别喜欢坐在售票员这个位置。”

画作里的老北京

公交如何作为一条独立的线索来记录城市的时代变迁?李明卿有着自己的体会:“北京公交其实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就被老百姓广泛认可了,因为它具有多拉快跑、车况稳定这些特点,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变迁。另外比如5路、52路这些经典线路,基本上都在北京的市中心跑,串联着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它们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路线和记忆。”

毕业于北京服装学院的李明卿有着不错的美术功底和色彩敏感度,加之爷爷本身是画国画出身、母亲也擅长书法和工笔画,在这样耳濡目染的家庭氛围中,他开始拿着画笔尝试将自己收藏的公交模型画成和城市生活相结合的手绘作品。与老照片不同,这些手绘作品需要更多地实地采风并融入自己的创作构思。

“老车文化爱好者”是李明卿在小红书平台上的账号昵称。在这里,他与大家分享有关汽车模型收藏、汽车知识等内容,而最重头也是最“吸粉”的则是那些有关老北京公交车与地标建筑的手绘作品。在这些作品中,公交车是当仁不让的主体,背景是车子驶过沿线的代表性建筑和景点。在他的评论区,总有些粉丝惊喜地回复:“这个车我小时候常坐!太亲切了!”甚至有粉丝将自己收藏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北京旅游手册》寄来给他,因为里面有当时北京所有公交车的运行线路。这本泛黄的小册子也成为了李明卿如今出门采风的重要参考资料。

BD562型铰接式无轨电车-112路&中国美术馆
BK670型铰接式公共汽车-5路&鼓楼
斯柯达706RO型客车&西交民巷
宇通ZK6125HG3型公交车-运通122路&全国农业展览馆

“这些画不是用一种材料画成的,通常会用到彩铅、水粉和马克笔进行搭配,来实现不同的光感、晕染或者做旧效果。”李明卿指着在微博上走红的那张画讲起自己的创作过程,“这幅画是5路车和鼓楼的一个搭配,画的是大概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车型——BK670铰链式公交车。这幅图里有很多细节,比如骑自行车的老百姓的穿着打扮、路面的车辙以及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出租车。所以画公交不是只画公交本身,里面有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和记忆在。

李明卿的公交收藏和手绘在互联网上吸引了众多公交爱好者,这些人中有曾经的公交司机、售票员以及其他的汽车收藏者……每一幅被观众惊叹“细节拉满”“回忆杀”的作品背后,都有着这些人最中肯的修改建议。“有人私信我说,以前我就开这路公交,开了二十年。你这个方向盘旁边的格局不对,应该是如何如何……”他举例讲了其中一个细节。手绘作品的创作是李明卿个人的怀旧情结使然,而画作带来的共鸣、碰撞和交流,才是它最有意义的部分——属于这座城市人们共同的记忆。这些画也成为了那些缺少照片的年代最好的历史补充,成为了记忆与想象共同驰骋的沃土。

今天的变化 就是未来的记忆

李明卿就这样,用画笔将属于北京城的共同记忆微缩在一张张白纸上。

他走进书房,拿起一张正在创作、才刚刚画完主体公交车的作品介绍起来,“这幅画是为了纪念冬奥这个历史性时刻而创作的,很有意义。背景能看到线稿中勾勒的山脉,画的是延庆的景区,但是里面融合了一些创作进去的元素,比如迎宾路、雕塑、长城。其实这个角度是看不到长城的,但是为了凸显地方特色,我把它也放进去了。”他手上的作品中已经完成的公交车主体部分画的正是从德胜门开往京张路口北的919路快车——北京冬奥会所采用的福田欧辉氢燃料电池客车,浅绿和白色的涂装十分醒目。它的氢动力正适合在高寒地区行驶。

作画过程图

“比如112路无轨电车之前刚刚撤线,这条线路已经在北京运行了几十年,经过美术馆、东四那边,老百姓对它很有感情。所以我画什么,也看时机。哪个车退役了,哪个车又更新了,这些跟公交有关的新闻我都会关注,因为跟我的创作内容可能会有一定的关联。作品的延伸,其实就是北京的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变迁。首钢园里现在有无人驾驶的公交车,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的代表。再过几十年会有更先进的公交车和更加美观的代表性建筑的时候,我都会跟随这些不断去更新我的作品。”对李明卿来说,用公交的视角来见证并记录今天的北京和画已经被淘汰的公交车型一样意义非凡。这些作品在多年后依然会成为新时代人们口中的“老”北京记忆,从这个层面来讲,以今日为节点,通过他的手,历史上的北京经典公交车型总有被画完的那一天,但为这座城市存续记忆这件事,似乎永远都是正在进行时。

“我正在为每一张作品编写简介和故事,后续会全部集结成册进行出版。但是有很多都在反复修改,比如以前创作时参考老照片比较多,色彩相对黯淡,后面可能会让色彩更加多一点、明亮一点。也有很多视频公司看了我的作品觉得很有意思,找我合作,这些以后可能也会考虑。”李明卿兴奋地打开电脑,划着鼠标讲起自己的下一步计划,眼里的光芒似乎又明亮了许多。

从模型到画作,再到他未来计划中的视频、文创衍生品,这是一份蕴藏在微缩世界里悠长的记忆,也是李明卿作为一个汽车模型收藏者向汽车文化传播者的蜕变。

来源:中国财经报

记者:刘祎璠

编辑:傅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