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财政机关文化】
财政人的本色
秦晗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国内经济迅速增长,高考中财经专业受到追捧。我因此选择了财政部直属的中南财经大学,与财政工作结缘。1996年,江苏省财政厅成立三个新业务处,我大学毕业即加入,从事社保工作,与江苏财政社保事业共同成长了15年。这15年,我见证了江苏财政社保从起步到发展,再到完善的过程。这段经历让我自豪和有成就感,也让我始终关心弱势群体,不忘责任。财政文化精神和财政人的传统与作风,一直激励我坚守初心,不断成长。
初入职场,我体会到财政工作的艰辛。1997年,养老保险基金由经办机构征收,需纳入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我和处长、科长三人骑自行车,多次与经办机构协商,解释国家政策,消除他们的顾虑。当年年底,省财政厅正式启用财政社保专户,自此,全省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顺利进入财政监管“笼子”。养老保险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后,经办机构负责征收,财政部门承担发放的责任。从那时起,我开始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制度政策的研究。在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下,政府要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对养老金出现的缺口承担兜底责任。面对逐年增加的养老金缺口,各级政府财政压力很大。如果对养老金缺口形成的原因不加以深入分析,不仅容易形成财政赤字和债务风险,而且也不利于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自2001年以来,我参加了五次财政部社保司的养老保险精算培训,深入理解了养老保险的精算原理,并开始思考如何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以减轻财政压力。2005年,我的硕士论文聚焦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自平衡机制,主张挖掘基金潜力实现内部平衡,而非仅依赖财政资金。该论文在社会保障专家童星的指导下获得优秀评价。2007年,江苏省发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财政厅参与制定,强调扩大覆盖、改进养老金计发和做实个人账户,这与我研究的自平衡机制方向相符。
从1997到2007年,我亲身经历了10年间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点点历程,从差额缴拨到全额缴拨再到社会化发放,从经办机构征收到税务部门征收再到纳入财政预算管理,从养老金拖欠到足额发放再到建立正常的增长机制……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走过了不平凡的路程,向前迈进的每一步都不轻松,但都是那么坚实有力。为此,无数从事社保工作的财政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努力。
敬业、奉献、担当是财政人的核心精神。在重要节日,我们深入养老院、福利院和低保家庭,关心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和教育医疗情况。2010年春天,我们带着福利院的残障孤儿参观海底世界、享受麦当劳,度过愉快的一天。那天,我提前为自己负责照顾的一个6岁聋哑儿童准备了学习用品,从刚见面时的胆怯生疏到分别时的依依不舍,让我感受到弱势群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我意识到我们的责任重大。
社保体系作为经济社会的安全网和减震器,经过长期发展,现已更加完善和密集。人们能够感受到社保改革的益处: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显著增加;异地就医结算制度让患者能够便捷地享受医疗服务;低保制度为残疾人提供生活和医疗救助;非从业人员通过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获得医疗保障。
江苏财政倡导“忠诚、勤勉、细致、温和、坚定、清廉”的人文精神,引导财政人员继续努力,勇敢前进,为新征程创造辉煌。
(作者单位:江苏省财政厅)
编辑:张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