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与文学创作如何碰撞出“跨界”火花?——青年网络作家谈文学多形态转化新趋势

《黑神话·悟空》与文学创作如何碰撞出“跨界”火花?——青年网络作家谈文学多形态转化新趋势
2024年09月26日 10:17 中国财经报官博

雍雍鸣雁,九月归秋。近日,第九次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73名青年作家及文学工作者欢聚于此,共话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文学多形态转化”成为热议话题之一。记者有幸采访到牛凳、古兰月及蒋话三位知名青年网络作家,探讨文学多形态转化的无限可能。

嘉宾简介

牛凳,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丽水市作协副主席。曾获第四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提名奖,入选浙江省第六批“新荷计划”青年作家人才,代表小说《春雷1979》《汴京上元局》等。

古兰月,中国作协会员,首批浙江省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曾获第五届茅盾新人奖·网络文学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冰心散文奖等。已出版长篇小说《守艺》《龙井》等20余部。

蒋话,原名蒋嘉骅,中国作协会员,浙江省网络作协理事、嘉兴市作协副主席、嘉兴市网络作协主席,鲁迅文学院第42届高研班学员。

记者:中国首款3A单机游戏《黑神话:悟空》发售以来,孙悟空、《西游记》、中国神话故事等话题风靡网络,掀起一场古典文化热。各位如何看待此次中国传统文学与游戏产业碰撞出的“跨界”火花?

牛凳:我认为这样的“碰撞”是值得肯定、鼓励乃至推广的。事实上,像《黑神话·悟空》这样将传统文学与游戏相结合的做法,并不新鲜。我是80后,在少年时期就喜欢玩《三国志》《仙剑奇侠传》《轩辕剑》等早期国内单机游戏,直到现在都还记得游戏中的很多情节。可以说,这些游戏已经成为80后、90后两代人的美好回忆。但是,现在市面上的很多游戏,能被人们记住并唤起一代人青春的,少之又少。据我观察,带有“致敬经典”等slogan的游戏,背后都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支撑,而中国传统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学赋予了游戏更持久的生命力和更深厚的底蕴,使之有了从产品到作品、再向经典进化的可能性。

当然,这也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对互联网时代的青年来说,游戏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媒介,可通过更大范围、更多途径、更广覆盖面去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过程中,游戏既是载体,也是手段。所以说两者的结合是彼此成就、“双向奔赴”的过程。

古兰月:对于《黑神话:悟空》这样能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游戏产业相结合的做法,我还是比较期待与欣赏的。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途径。

文学多形态转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阅读习惯的变化,文学作品需要以不同的形式呈现,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这种转化不仅能够扩大作品的影响力,还能够为作者带来更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更多的创作灵感。我认为这种“跨界合作”是双赢的。对于游戏产业来说,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可以提升游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进而吸引更多玩家。对于文学创作者来说,游戏的成功可以带动原著的关注度,甚至可能激发新的创作灵感。这种传统文学与现代产业的结合,不仅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还能够为创作者和相应产业带来新的机会。

蒋话:《黑神话:悟空》这款游戏出了第一个预告片的时候,我就非常关注,等到它正式发售时,我第一时间下载并开始体验。玩到第三章的时候,我遇到了邪恶方的怪物头领百眼魔君,也就是蜈蚣精,输了二十多次仍不能击败他。然后我灵光一闪,想起了童年时阅读《西游记》原著的情节,当时孙悟空也是破不了蜈蚣精的金光,求助毗蓝婆菩萨,最后用一根绣花针战胜了蜈蚣精。于是我返回游戏搜寻,发现自己确实遗漏了一个可探索区域,经过探索后果然得到了一根绣花针。用绣花针打败蜈蚣精的那一刻,我心中百感交集。那是成年的我与童年时代的我灵魂隔空交流的“神迹”,也是游戏与文学“跨界”交融互动的最佳范例。

记者:谈到文学多形态转化,牛凳老师应该有更直观的感受。

牛凳:是的。作为网络文学作家,无论是从小说的知名度、传播度,还是商业价值的转化与变现等方面来看,我都是文学多形态转化的直接受益者。尤其近几年的作品,从网络连载、纸质书出版到外文译本出版,再到有声广播剧、影视、游戏等改编,都能体现这一点。

很显然,近些年的文学多形态转化也大大拓宽了文学的“边界”,让文学变得更有温度、更接地气,以多样化的形态走进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文学本就不该只属于小部分人,而是应该敞开大门,拥抱世人。

记者:网络文学自诞生起就深受国内年轻人喜爱,如今在国际文学界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网络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

牛凳:我觉得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探讨:网络作家和作品本身。网络文学非常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两个力就像发动机,保证网络文学在文学的道路上高速驰骋。我认为,最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网络作家,永远在一代代青年作家中产生。每年都会有很多才华横溢的新人作家涌现而出,网络作家的队伍因此井然有序地壮大。

从作品本身来谈,我认为有三点:一是随着作家水平的不断提高、读者群体的不断扩大,网络文学的主题将趋于多元化、细分化;二是随着科技的飞跃发展,网络文学的内容将更贴近人工智能、大数据、元宇宙、VR、AR等科技,创作过程将更智能化和个性化,传播方式也会更高效和精准,同时也让读者享受更加“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比如早些年我们追网文想互动一般发评论,这些年则可以发即时弹幕,互动性更强了;三是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网络文学逐渐承担起“出海”的使命,如何融进中国元素、讲好中国故事、呈现中国精神,将是网络文学未来发展的重要指引和目标要求。

蒋话:在互联网信息流日新月异的现今,网络作家的创作正趋于多元化,除了传统文本创作,通过短视频、直播、漫画等创新演绎文学的方式也正走向前沿,被越来越多的读者青睐。除了传统出版之外,寻求数字化转型与新媒体融合,利用数字出版、电子书、音频、播客、社交媒体等平台拓宽传播渠道,从而实现文学与现代传播形态的深度融合,也是对网络作家综合能力的一次“升级考验”。

古兰月:我从2005年开始写散文,一直到2017年才开始全职写网络小说。其实那时候我进入网文圈算是晚的,年龄也偏大些,当时有一些前辈劝我这条路很辛苦,因为都是年轻人在拼体力、脑力,但我还是坚持了下来。我觉得网络文学作为当下流行的文学形式,在未来一定是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阵地。

谈点不成熟的认识吧,建议谈不上,毕竟我在网文圈的时间不长。首先,网络文学应该继续在内容上进行创新,不仅注重传统题材的现代演绎,还应该探索更多元的题材和风格。其次,加强与国际文学界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翻译、合作创作等方式,让更多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走向世界。期待看到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学作品能被翻译成多国语言,让世界各地的读者都能欣赏到中国故事的魅力。

记者:今年5月,采用“70%AI建构+30%人工后期润色”方式完成的长篇小说《天命使徒》发布,这是一部模仿网络文学的人工智能小说,标志着AI在文学创作上有了新的尝试。AI将给文学发展带来哪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古兰月:我认为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这个现象。AI创作对文学发展既有好处,也有挑战,它的影响体现在提高创作效率、丰富创作内容、挑战传统文学观念以及引发道德和伦理疑问等方面。

一方面,AI能使文学创作的流程变得更加高效和智能化。它可以协助作家进行资料收集、文本分析、创作建议等工作,从而提高创作效率。另一方面,AI丰富了文学创作的样式和内容。它不仅能够模仿人类作家的写作风格,还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文学样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使文学作品更加多样化。然而,AI创作也挑战了传统文学观念,引发人们对文学的定义和评判标准的新的思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文学的本质,探讨创作的文学性。同时,AI创作引发的道德和伦理疑问也不容忽视,例如写作是否侵犯人类作家的知识产权,创作出的文学作品是否应享有版权等。这需要文学界和法律界共同探讨和应对,以促进文学的健康发展。

蒋话:我觉得AI的出现对作者来说是一件好事。作为工具,AI可以协助作者完成资料整理、文本校对和快速翻译等较为基础且机械化的工作。而一名优秀的作家往往有着深刻的思想与独到的视角,尤其是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个性化的语言习惯,AI也许能模仿,但暂时无法创造出新的思想维度。尽管AI能通过“模仿+汇总大数据”的方式创作出水准在线的小说,但还无法创作出充满个性张力、包含思想维度的优秀作品。如果你的问题是AI能否写出《红楼梦》那样的作品,能否成为曹雪芹,那么我想答案就很明确了。

记者:对于网络文学“出海”,各位有哪些畅想?

蒋话:对于文学“出海”,我觉得不光是网络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红楼梦》等传统名著也应该得到更好的翻译,这样能让国外读者更好地理解我们深厚的传统文化。还是以《黑神话·悟空》为例,这个游戏在海外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国外玩家玩了游戏才得知,原来孙悟空源自咱们中国的《西游记》,而不是日本漫画《七龙珠》。游戏迅速刮起“西游热”,很多国外博主主动给大家科普《西游记》的相关知识。世界各地的朋友被我们的传统文化所吸引,从而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文学作品,这就是最好的状态。

牛凳:网络文学“出海”,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文化输出。我认为要想让更多人喜欢我们的网络文学,首先要营造一个支持作品百花齐放的创作环境,其次可以推广即时翻译。早期的网络文学“出海”主要依靠人工翻译,现在有“人工翻译+AI辅助”的方法,但如果未来有一天,网络作家的文章能被即时翻译,会不会有更好的传播效果呢?就比如我今天在起点、番茄小说和七猫中文网新更了几章,外国读者能在平台上同步看到精准翻译后的文章,是不是更快些?当然,这需要技术的支持和大量资金的投入,也是我对网络文学“出海”的一点期待吧。

来源:中国财经报

记者:陈映其

编辑:牛向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