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财政在保障经济总体平稳运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一揽子增量财政政策、加强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等措施,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近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内需不足、风险积累、新旧动能转换等挑战,对明年财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政策发力方向作出重要部署。
为做好明年的财政工作,需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一是充分利用赤字空间和债务工具,引导市场主体预期,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做优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财政在宏观调控上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二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加大财政在重点领域的支出强度,为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基本民生保障、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三是要扎实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更需要以科学的财政工作扎实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财政空间,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济形势,国内需求不足是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全方位扩内需不仅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更有利于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内生动力。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的稳定器,能够向市场传递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的信号,从而提振和坚定市场主体的信心。通过加大支出强度、适当提高赤字、合理增发债务等措施,充分发掘可利用的财政空间,为扩大消费和有效投资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拉动社会总需求回升。
一是改善社会预期,大力提振消费。一方面,多渠道提升居民收入。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及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通过财政精准施策缓解中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压力,增强其消费能力。注重盘活存量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用有限的财政增量资金改善企业和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增强消费信心,释放社会消费需求,形成经济持续稳健增长的内生动力。另一方面,加大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力度。拓宽政策涉及产品类目,优化补贴申报流程,提升政策的便捷性和普惠性,促进绿色循环消费。同时,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改善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充分释放消费潜能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二是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投资积极参与,实现投资规模和效益的同步提升。科学筹划债券发行,强化财政与金融协同作用,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一方面,优化专项债券预算下达流程,确保资金精准配置到重点项目,避免资金滞留或低效使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另一方面,适当提高专项债券用于项目资本金的比例,减轻项目融资压力。
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积极支持重点领域发展
财政支出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为重点领域发展和重大战略推进提供资金支撑,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政府应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强度,精准高效支持重点领域发展,切实保障基本民生,强化财政的政策指引和资金保障职能。
一是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加大财政支出强度,保障科技创新能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支持青年人才培养和引用,建设区域创新高地,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保障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政策,支持企业纾困,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二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保障就业,用好就业支持政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优先保障财政教育支出,支持义务教育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学业奖学金、助学金标准,支持教育培养质量,支持教育强国建设。加大社会保障财政支出规模,加强普惠育幼、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医疗卫生体系,促进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加大公共安全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强化治理能力建设和应急能力提升,打造更安全、更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助力城乡融合发展。优化财政补贴政策,落实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新型城镇化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倾斜支持重点地区,保障困难群体基本生活,统筹推进均等化发展。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大生态财政支出强度,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出台财政奖补政策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财政支出优先支持绿色技术研发、运营和绿色低碳转型,引导绿色产品的供给和消费。五是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大财政投入规模,完善税收优惠和进出口补贴政策,扩大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规模,参与国际税收规则制定,深化跨国合作,支持稳外资稳外贸,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
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扎实推进财政科学管理
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科学管理财政资源有助于强化宏观调控功能、平衡区域发展。在新形势下,扎实推进财政科学管理,要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加强财会监督等方面持续发力,全面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水平。
首先,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一是健全现代预算制度,深化财政治理。从顶层设计入手,推动零基预算改革,完善支出标准体系,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与绩效管理。同时,加快推进财政管理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完善预算管理系统。二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适应新业态发展与税制公平需求。优化消费税制度,逐步扩大征收范围,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税目管理,同时完善奢侈性消费税目设置。调整消费税征收环节,探索从生产环节向消费环节后移,并将其部分或全部划归消费行为发生地,以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三是理顺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提升财政治理效能。适当加强中央事权,更好地发挥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和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更加明确中央与地方的职责边界,从根本上优化事权划分。健全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稳定增长机制,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其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适度提高财政赤字率,为地方政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推动隐性债务置换专项债券的发行,以“延长债务偿还周期”换取“增加财政操作空间”,有效缓解短期偿债压力。与此同时,加强专项债券资金管理,推动资源向优质领域集中。通过实施大规模债务置换和强化财政支持,切实提升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提高财政可持续性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加大财会监督力度。加强财政科学管理,通过健全制度规范,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来源:中国财经报
作者:马海涛
编辑:秦斯成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