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泰量化投资:一家“行业ETF超市”的崛起

国泰量化投资:一家“行业ETF超市”的崛起
2023年05月18日 08:00 资识

20234月28日,从去年10月底6毛6不到开始一路上升的国泰游戏ETF,在之前未曾回调的走势中强悍涨停,最高达到1.527元,不到7个月涨了大约130%。

当天晚上,国泰基金量化投资部运营的公众号“ETFLOF”,却对投资人进行了“劝止”。

实际上,4月中旬开始,“ETFLOF”一直针对部分TMT板块的泡沫提示风险。这在很多公司看起来很难做到的行为,是国泰基金量化投资团队知行合一的动作。

国泰基金旗下有一堆的ETF产品,本来就是为投资者方便交易、更好赚钱而生。如实地去描述自己的产品,如实地交流投资对于市场的看法,是这支量化投资团队的日常。

“2020年以后,我们团队一年对外的路演和采访交流差不多有400场。”在与梁杏3月交流时提到。

而这样大量的沟通路演中,她要占到其中的170180场

ETF这样的标准化、透明化的产品,对于投资团队的要求是多维度的。开发合适的产品,做精细的投资管理,还有让合作伙伴和客户更好地使用产品,增加体验感……这些都很重要。

聪明投资者访过梁杏两次,每次都有些匆匆忙忙,第一次甚至是在奔往下一个会议地点的路上完成。

但挺好,围观了她真实的工作状态。

这次聊完,梁杏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地点。这是她繁忙的一天,也是国泰量化投资团队平平无奇、习以为常的一天。

去有鱼的地方

按照跟踪指数标的不同,股票型ETF可分为规模指数etf(宽基指数ETF)、行业指数ETF、主题指数ETF、策略指数ETF和风格指数ETF。

前三者的资产净值合计占股票型ETF的99%,后两者中有业绩记录的较少。因此,频繁出现在大众眼中的,一般是前三者。

而主题指数ETF的投资范围也更多体现在投资行业的上下游公司,类似于行业ETF的补充。

2004年,国内发行的首只ETF基金——华夏上证50ETF就是宽基ETF,这一年也成为国内ETF发展元年。

从这一年开始,一直到2017年,宽基ETF在股票型ETF中资产规模比重一直维持在80%以上但从2018年起,该比重不断下降至2022年的53%。

宽基ETF规模增长一览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12.31

2019年,因为行情,宽基指数ETF占比下降,同时,行业主题ETF开始加入“权力的游戏”

而国泰播下的行业指数ETF种子,也开始从嫩芽迅速成长为枝桠,正好赶上了市场对于行业ETF这个工具的需求“天时”。

那一年,国泰证券ETF是规模净流入最多的ETF。

“行业ETF我们进去得比较早,但2015年底我们决定要做行业ETF的时候,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明确发展起来,当时只是认为它一定是有真实需求做了之后正好赶上了2019年以后的崛起。”梁杏说道。

国泰抓住了行业ETF扩容发展的大贝塔。

2019年之后行业主题ETF资产规模增长明显提速,2020年其资产规模同比增长2.4倍,占股票型ETF的比重也由8%提高到17%;而截至2022年底,行业主题ETF占比达到38%。

各类股票型ETF产品规模比重

资料来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注:数据截至2022.12.31

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以来,国泰基金量化投资团队,频频现身上市公司调研名录的原因。他们也是国内行业主题ETF迅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不择人声鼎沸处

“我们不喜欢往太拥挤的路径上走,希望能保持自己独特的属性和基因,做我们相信是有价值的事情。

就像传奇乡村音乐家洛雷塔·林恩(Loretta Lynn)说的那句话:你必须是第一,或者最好的,或者与众不同。

国泰自2011年起布局旗下ETF产品,不同于其他公司优先在宽基指数撒播种子的传统方法,国泰另辟蹊径——主攻行业主题ETF。

“我们把这些符合国家战略方向的行业主题开发成ETF产品,一方面服务国家战略、支持实体经济,另一方面也是为投资者提供高效的投资工具,让投资者能够分享国家战略导向的行业增长成果。”总经理周向勇谈及布局的契机时说道。

作为“公募创一代”的国泰,其实很早就在这条路上摸索。

早在2011年,目前由国泰艾小军管理的国泰上证180金融ETF上市交易,这只产品也标志着行业ETF在国内走出了无人区

2012年,国泰更是创造了“十日三创新”的行业记录,连续上报国债ETF(首批债券基金ETF),纳指ETF(首只跨国ETF)、黄金基金(首批黄金ETF)。

2016年布局了证券ETF和军工ETF,2019年布局了科技类的生物医药ETF、芯片ETF、计算机ETF和通信ETF,2020年布局了钢铁ETF和煤炭ETF等等。

可以说,国泰的指数基金产品,不管是研发还是上报审批,都领先于绝大多数同行至少一个身位。

2015年股市大幅波动,当时备受关注的分级基金通过转型、清盘陆续退出市场。

而国泰却从中看到了机会,“我们发现,做大的分级基金都是行业指数分级基金。行业主题分级在规模和流动性等方面比宽基分级要更有吸引力。即便当时把杠杆的因素去掉,这种投资者的需求也是存在的。

而且,“我们当时决定回到ETF的时候,宽基ETF基本上都已经被占满了,后入者就不太有机会。如果再去做,意味着要花很多资源,只会事倍功半。”

梁杏解释道,选择做行业ETF,洞察客户的真实需求非常重要,同时也是结合同行布局的情况和自身的基因禀赋

“我们现在的布局跟同行还是蛮有差异的,很多同行都是大宽基,但我们选择了以行业ETF和主题ETF为主。”

事实证明这也是“水大鱼大”的方向。国泰后来者居上,走了一条差异化竞争的路,去了有鱼且人不多的地方。

地利人和的种子

养大一颗种子固然欣喜,但不在人声鼎沸处播撒,在业务发展起来前,更需要公司的战略定力,像灯塔一样,给团队勇气。

ETF是一条非常“烧钱”的业务线。产品的布局、发行、培育、运营,销售团队各环节的沟通衔接,投资者的沟通等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持续的投入。

“拉长时间看,这些等待、煎熬,都是值得的。”周向勇在一次采访中回溯ETF发展时说道。

2016年的产品规划会上,周向勇就为被动指数类产品做了清晰的战略定位。

“瞄准行业ETF的‘蓝海’,在未来的结构性行情中,获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也能给投资者提供快易廉明的投资工具。同时,我们要主动控制产品的发行规模,注重投资者体验,细水长流。”

2016年7月26日国泰证券ETF上市时,只有2亿出头的规模,到2017年底时也不足8亿。前后脚成立的军工ETF也境遇相同,经历两年多的寂静时刻,才被市场的聚光灯所照耀。

公司没有产生犹疑即使在规模效应寥寥的前几年,仍然在坚持和持续投入。

目前量化投资团队有25个人,分成主动量化业务和被动量化业务,将产品、投资研究、市场等职能集于一身

团队可以自主决定要发什么产品,有自己的投资研究支持可以根据团队对市场的判断和反应跟合作伙伴和客户去做及时交流。

这样的团队一体化,实现了整个的效率Max。

“当别的公司还在纠结发什么产品,要不要发的时候,我们已经发完了,把种子播下去了。这是我们的一种优势。

梁杏把这种定力和机制,归结为团队做好行业ETF的“地利”。

在这定力和机制的引导下,团队目标很纯粹,就是提供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合适的时间推合适的产品。

团队中的“老人”艾小军2007年就加入国泰基金,金融工程出身,也做过产品研发,对于运营精细度要求很高的ETF产品和投资都非常熟稔。

2021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的黄岳,有TMT领域的实业背景,当下市场中一些受到关注的产品如生物医药ETF、游戏ETF都是他在掌舵。

整个量化团队,总共有9个基金经理。

“我们心比较齐”。

梁杏、艾小军们能安心花时间给渠道和客户交流离不开背后的整个团队,从产品、研究、投资到销售、宣传的动作划一、优势互补。

一家行业ETF超市的自我修养

“从大的方面来说,资本市场正在发生调结构的转型升级过程。落实到我们ETF和指数基金的发展上,ETF作为资产配置工具的意义不断强化,ETF部分替代个股投资趋势更加明显。特别是近年来,市场上ETF品类不断丰富,进一步满足了市场上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这些都是ETF生态圈不断完善的体现。”副总经理张畔最近在一场论坛上谈及ETF前景时说。

他很明确表示,国泰在ETF上给自己的定位是做“行业ETF超市”

“我们尽量把货架布置得更丰富,产品本身的质量更好,为投资人无论是机构还是高净值客户,提供更多产品选择。”

国泰给自己的ETF定位,在市场的印象中已经得到呼应。

很多投资人,从个人投资者、私募机构到FOF基金,在选择行业ETF的时候,首先就会想到国泰,哪怕同样的跟踪指数,国泰的很多产品会成为投资者的首选。

因为流动性、投后服务……这些产品同质背后很重要的“软实力”也是投资人选择的要素。

逐渐形成了国泰行业主题ETF的护城河

截至2023年3月31日,国泰旗下非货币ETF基金共计48只,总规模1054亿元,位列行业第

行业主题ETF产品共计36只,总规模936.05亿元,稳居行业第一。艾小军一直管理的国泰证券ETF,也是行业ETF中规模最大的,达320.16 亿元(截至2023年4月27日)

这些产品布局广泛,覆盖A股、港股、美股、债券、货币、商品等不同资产,围绕金融、消费、科技成长、周期等板块。

国泰在布局ETF的时候,一直很注重创新产品的研发比如我们在2019年的时候布局的芯片、计算机、通信,还有2020年布局的煤炭钢铁,2021年布局汽车。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黄岳说道。

“国泰因为布局的行业比较齐全,所以我们做得比较客观,没必要非让客户去买某个产品。哪个阶段哪个产品或者市场怎么样,我们会如实呈现我们对市场的认知。”

公司上下有这样的共识,也才有很多时间点上,投资团队对于某些行业ETF进行“劝止”提示。

每次对外交流中,团队最想传达的信息,就是每个产品的本质。让投资真正了解清楚后,再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以及投资偏好,来决定要做多少。

“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产品规模会不断扩大,但我们深知不是所有产品都适合所有客户。所以帮助客户搞清楚这到底是一个什么产品,其实更为重要

公司把这种产品沟通或者说投资者教育,定义为扎扎实实的“投资者服务”

在内部看来,ETF的增长规模和速度,恰恰是投资者的投资理念迭代的结果,而不是从业人员主动推动的结果。

“所以我们强化内功的时候,要求投研人员至少具备权益的行业研究员对于行业的认知以及跟踪的能力。”

这种投研内功也反映在团队对外高频、高质量的内容输出中。

“ETFLOF”这个公众号的运营已持续近10年,每周固定会基金经理1-2场的讨论进行干货输出分享出现一些市场热点或者异动,团队及时把提示分析给到投资

“投资者慢慢成长的过程中,他会有一个自己的框架方法论,能让他更好地去把这些工具纳为己用。这是我们在日常的投资者服务中,最希望达成的。”

某种程度而言,这种与投资者共生共赢的相伴成长,也是工具化产品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写在最后

很多同行都想学习国泰行业ETF做大的方式,但发现学不来。

尤其是能够“快准狠”地进行行业布局,又从上到下能够“佛系”地接受首发规模很小,把重点放到长期的、持续的“养大”过程中去。

知易行难。

不得不说,国泰基金的行业ETF是天时地利人和共振的结果。

量化投资团队的“育种师”梁杏,从业16年,始终保持一份探究心和让人望其项背的鸡血状态”。她说自己很享受投资带给自己的新鲜感

“市场本身有自己的魅力,总有层出不穷的新东西,吸引我主动去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把新东西搞明白。

2011年7月加入国泰的梁杏,是和国泰行业主题ETF一起成长起来的。“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行业主题ETF业务的生长其实也是折射国泰基金整体文化的一面真实镜子,持恒一个方向,即持有人的收益和获得感,埋头种因。

用对的机制,找到对的人……形成一种生态的正循环。

2022年10月,国泰成为第二批申报增强策略ETF产品的基金公司之一。2023年2月6日,国泰中证1000增强策略ETF正式发行,仅一天时间就宣布提前结束募集,也是今年首只“日光基”指数基金。

国泰ETF的马太效应正在渐次呈现。

对于一个自成生态的环境而言,一切才刚刚开始。

注: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 Cong Ming Tou Zi Zhe / ——

编辑:周周

责编:艾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