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CSP- J2出成绩了!
我也第一时间就上去后台查成绩了。
心里当然充满了忐忑和期待,毕竟Joshua小哥哥考完后信心满满地跟我说,他有90%的把握可以拿到300分。
300分是什么概念呢?
一个小学生在CSP-J2考试中拿300分,是比数学还香的“硬通货”,意味着不少好学校都有可能会向他伸出橄榄枝。
我当然希望孩子能心想事成,梦想成真,这样我也可以提前“解放”了。
然而,一打开成绩单,我发现——孩子第三题爆零了,最后总分只有200分。
2
CSP的考试规则是这样:总共4道题,每题100分,满分400分。
一般来说,几十分就可以拿三等奖,100分就能拿二等奖,而一等奖的分数线大概在210-270之间波动。所以200分大概率是二等奖。
虽然有些遗憾,但想了想自己对编程也不懂,于是把成绩截图发给老师,当作是汇报也是请教。
晚上老师去查阅了Joshua的源代码,结果一看发现——
这孩子考场上没仔细检查,编译其实没通过,但他没发现,直接白白丢了至少60分。
这也符合Joshua当时的反馈。
他说考场上编译通过了,并且清楚第三题的解题思路。
一般来说,编译通过就等于自测成功,对于逻辑、思路清晰的孩子来说,是可以自估成功的。
但他自己没检查出来,而编译没报警,那就没办法了。
考试就是考试,“一将功成万骨枯”,小小的疏忽带来了遗憾的结果。
回到家后,我哭笑不得地把情况告诉哥哥。
讲完老师的分析后,我安慰他说:“看来属于你的美好得等到明年了。”
哥哥听完后也有些哭笑不得,笑着抱了抱我,然后回到房间继续学习去了。
我也转身忙起了自己的工作,度过了平静的一夜。
3
本以为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结果今天早上和公司小伙伴聊起时,她却直接惊呆了:“你竟然不抓狂吗?”
我:“抓狂什么呀?”
姐妹说:“这太遗憾了!白白丢了60分!不然小升初都可以提前拿下了!”
我笑了笑:“是有遗憾,但结果已定,也不影响后续的规划呀?”
姐妹感慨,说要向我学习这种心态,觉得我的情绪恢复力太强了。
尤其是孩子面对小升初这样关键的考试,从一等奖的水准掉到二等奖的分数,竟然也能如此平常心对待。
我仔细想了想,是恢复得有些快吗?
可能是因为这些年来,我们家对每一场考试和比赛都没有过多赋予成败的意义。
考得好,庆祝一下;考得不好,复盘总结。
无论成绩如何,都不会影响未来的学习节奏。
“乱我心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比起遗憾和懊恼,我们更专注于未来的脚步,所以自然不会让一场考试影响生活的心情。
图源:
网络4
这让我想起上周的一个个案。
孩子小升初进入重点班后,月考成绩却在班里排在倒数,因此,妈妈怒火中烧,在家忍不住大发脾气,孩子也因母亲的情绪崩溃痛哭。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分析后发现,孩子考砸真的不能全怪孩子:
考上重点班后,整个暑假孩子都在外,父母为了奖励孩子,带他旅游了整个暑假的三分之二。
除了买了几本新教材,基本没有布置任何学习任务。
开学以来,家长也没有给孩子配备基本的学习资料和教辅,孩子仍然保持小学时期的学习状态,只关注日常进度。
然而,初中的考试难度陡增,尤其是重点班。
在高手如云的重点班里,家长和孩子都对难度缺乏准备,第一次月考滑铁卢是很正常的。
如果能想明白这点,其实是不需要发展到“情绪崩溃”这一地步的。
图源:
网络5
但妈妈之所以情绪崩溃,实际上是由大脑的应激反应触发的。
面对意外的挫败时,杏仁核——大脑的情绪中枢,会迅速启动“战或逃”反应,使人产生愤怒、挫败等情绪。
妈妈的情绪反应就属于这种应激反应,她将孩子的成绩视为“威胁”——一种挑战她作为母亲角色的威胁,因此产生了过激的情绪反应。
是源于怎么样的“挑战”和“威胁”呢?
再深入分析下去,妈妈在孩子进入重点班后对其抱有了较高的期待,但并没有做好学习节奏上的衔接准备。
期望越高,现实与期望的偏差越大,就越容易产生失落情绪,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落差”。
这种落差与“失望厌恶”效应有关——我们的大脑偏爱确定的结果,因此当实际结果低于预期时,情绪冲击会更强烈。
此外,家长可能已经无意识地将孩子的表现视作自身的成就。孩子考得好,家长会觉得“成功”;当期待落空时,对自我价值的打击往往更为深刻。考得不好,则感到“失败”。
因此,在这种情绪下,
家长容易将失望和怒火发泄在孩子身上,却无法冷静下来陪伴孩子共渡难关。
图源:
网络6
所以,你发现了吗?生活中许多不幸福、不快乐的来源,往往是因为“妄念过重”。
心理学家埃利斯曾在书中提到,很多情绪困扰源于对“成功”的过高期望。
社会经常会把成功定义得过于狭隘,将其与分数或成绩等外在指标挂钩,忽视了更内在的成长因素。
孩子的成绩固然重要,但他们在成长中的韧性、专注力、创造力,同样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甚至比分数更为关键。
失败了又如何?成功了又如何?这些都只是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站点。
比起纠结那个已经是“过去式”的分数,我更愿意告诉孩子:“在努力的过程中,你其实已经获得了许多成就。”
当孩子不再把分数当作唯一的成就来源时,他们就会有更多空间去看到自己在其他方面的成长。
这不仅让他们更轻松地面对成绩波动,也能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图源:网络
7
在那次的咨询中,我和家长有这样一段对话:
家长:萌芽老师,怎么办,孩子考了倒数!
我:是啊,那又怎么样呢?
家长:可是,考了倒数啊!
我:是啊,那又怎么样呢?
家长:……
家长和我聊完后,我又私下和孩子交流了一下,孩子同样问了我:
孩子:萌芽老师,怎么办,我考了倒数!
我:这意味着,你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呀。
孩子:啊……
这次谈话后,家长告诉我,孩子的心情变好了,整个人也振奋了许多。
家长非常惊讶,为什么我的学习优化建议孩子愿意听,而自己的话孩子却很抗拒。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孩子从我的言语里看到了希望。
我相信,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家中也有年幼的孩子。他们会经历许多挑战、比赛、考试和活动,体验各种挫折,也迎接各类收获。
但请你始终坚信——
成绩只是成长的一部分,真正决定未来走多远的,是孩子面对挫折的心态和那份坚持不懈的成长思维。
帮助孩子在失败中寻找进步的契机,而不是被一时的挫折困住。
让他们从每一次失败中汲取向上的动力,家长则以平和的心态陪伴他们走过每一个挑战。
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让孩子拥有一个坚韧、开放、积极的人生态度,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图源:
网络互勉,萌芽。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