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贾嘉
编辑丨白话日报
薛宝钗与林黛玉的世纪大和解,是红楼传统经典争议曲目。
有人像书中的宝玉一样,为“孟光接了梁鸿案”惊喜,觉得嗑到了真爱。
也有人替林妹妹委屈,觉得她像个职场新人一样,被宝钗这个老油条套路了,宝钗只是要收服她,并不想真的跟她做朋友。
燕窝粥事件中宝钗的表现,常被人用来证明她们的塑料友情。
陈洪绶《举案齐眉图》(局部)——这么相处也挺累的……
某天,宝钗来探望又又又生病的黛玉,替她分析病案,说你这病不能靠人参肉桂这种东西,比起益气补神,平肝养胃更重要,还给她种草燕窝粥。
看准了,宝姐姐是燕窝粥的最佳代言人。
林妹妹的掏心窝子回复有400多字,有点长,但信息量不小。
太长不看版:
黛玉:我曾经以为宝姐姐是坏人,我错了,你劝我不要读坏书,教我吃燕窝养身,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太难了,不折腾都招人恨,何苦给人添麻烦。
细读版在这里:
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得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了今年十五岁,竟没一个人像你前日的话教导我。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我还不受用,昨儿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你方才说叫我吃燕窝粥的话,虽然燕窝易得,但只我因身上不好了,每年犯这个病,也没什么要紧的去处。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已经闹了个天翻地覆,这会子我又兴出新文来,熬什么燕窝粥,老太太、太太、凤姐姐这三个人便没话说,那些底下的婆子、丫头们,未免不嫌我太多事了。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丫头两个,他们尚虎视耽耽,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况我又不是他们这里正经主子,原是无依无靠投奔了来的,他们已经多嫌着我了。如今我还不知进退,何苦叫他们咒我?
值得细琢磨的,是宝钗听了这段表白,反应似乎有点敷衍:
宝钗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
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这里又有买卖地土,家里又仍旧有房有地。你不过是亲戚的情分,白住了这里,一应大小事情,又不沾他们一文半个,要走就走了。
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起小人岂有不多嫌的。
宝钗笑道: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罢了,如今也愁不到这里。
黛玉听了,不觉红了脸,笑道:人家才拿你当个正经人,把心里的烦难告诉你听,你反拿我取笑儿。
宝钗笑道:虽是取笑儿,却也是真话。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黛玉忙笑道:东西事小,难得你多情如此!
宝钗道:这有什么放在口里的!只愁我人人跟前失于应候罢了。只怕你烦了,我且去了。
黛玉道:“晚上再来,和我说句话儿。”
在黛玉倾情交心的时候,宝钗为什么言词闪烁?
很多读者都嚼了这段奇怪的对话,发掘出很多解释,比如黛玉过于热情吓到了宝钗,比如宝钗暗示黛玉应该外嫁,比如心里明白黛玉真正的病根,但没法说出口,等等。
但如果细读对话连接处,不难发现,宝钗卡壳的地方,都是黛玉对贾府环境的抱怨:一则不是正经主子;二则受宠遭人嫉恨;三则治病劳师动众;四则花了人家的钱。
在分析宝钗态度之前,我们首先要问的是:这种抱怨成立吗?
1
贾府员工会嫌弃林黛玉吗
贾府奴仆丫鬟婆子们,会因为多了林黛玉吃饭的筷子而利益受损吗?
事实可能恰恰相反。
请大夫、熬药、人参、肉桂、脂粉、家具,一草一纸,都是公共采购成本。贾府少养一个林黛玉,这些钱还不知道是谁花呢。
更重要的是,按照贾府的潜规则,所有的项目,都允许经手人有自留利润。大的项目像贾蔷组戏班子,贾芹管理家庙,抽成抽得盆满钵满。小的项目,比如大观园婆子给晴雯请大夫,敢跟宝玉要一两银子,你相信大夫能拿满这一两吗?我是不信的。
探春理家的时候,曾经砍掉两项支出。一项是贾环和贾兰每人上学吃点心或者买纸笔的八两银子年费,另一项是各房小姐们每月二两银子的头油脂粉钱。这两项支出的共同点是,钱不是交给受益人,而是直接从公账支给买办。但实际上,买办或是拖日子不按时交货,或是交上来的东西或是劣质或是残品尾货,小姐们根本没法用,都得自己花钱另买。
公司新增一个需要花钱的项目,普通员工高兴还来不及——项目经费燃烧成啥样不重要,重要的是经手人有没有赚到。
你看王熙凤新增一个大观园的小厨房项目,就直接引发了一场宫斗。
实际上,贾府多养一个林黛玉,且不说有没有从林家捞油水,只说潇湘馆的团队配备,就不知道让几个底层家庭多一个收入来源。
怡红院的小丫头春燕曾经算过一笔家里的账:
先时老姐儿两个在家,抱怨没个差使,没个进益,幸亏有了这园子,把我挑进来,可巧把我分到怡红院。家里省了我一个人的费用不算外,每月还有四五百钱的余剩,这也还说不够。后来老姊妹二人都派到梨香院去照看她们,藕官认了我姨妈,芳官认了我妈,这几年着实宽裕了。
春燕的妈妈和姨妈虽是贾府奴仆,但是只要没派差,就没有收入。有了大观园,春燕先找到了工作,哪怕是最底层的小丫鬟,每月也有500多钱的收入。后来建了戏班子,认了演员做干女儿,就像是现代的经纪人,芳官藕官们每月的钱粮米菜脂粉衣裳日用百货,全部都要经干妈们的手,这财发得绝对不小。
大观园打工人:林姑娘花谁的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她不花也不会给我。
王熙凤:林妹妹的嫁妆,老太太自有私房钱,根本不用我给。
贾府公账里,不可能不出潇湘馆的月例,老太太的私房还要再给林妹妹发一笔。所以我们看到,不太缺钱的黛玉,能随手抓一把钱赏小丫头佳蕙,也能随手给几百钱让婆子打酒。
这样的林妹妹,有什么值得让人们多嫌甚至“诅咒”的地方呢?
可能有人对她占了宠爱有不满,可能有人吃过她牙尖嘴利的亏,甚至也许(我说也许啊)有人觉得她的存在打乱了某些既定安排,但这些人,不会是林妹妹口中的“那起小人”。
我们能理解林黛玉,她觉得自己是个“废物”,只会给别人添麻烦,她只看到了劳师动众花钱如流水,看到了丫鬟婆子忙里忙外,看到了一个大夫又一个大夫换来换去,但她可能并没有看到,有些人苦的不是被支使,而是没项目,没差遣,没收入。
林妹妹完全有底气说:普天下的人,我不嫌弃就罢了,竟叫那些鱼虾嫌弃我不成?
2
薛宝钗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因为以上,所以,薛宝钗不附和黛玉,最简单的原因就是:她不同意呀。
只是,面对着卧病的黛玉,不管是解释“这些人根本恨不着你”,还是点破“你真正害怕的不是这些小人”,都不符合宝钗的为人处事。顺着黛玉的话,骂城市套路深,更不符合宝钗性格。
宝钗只能说“这样说,我也和你一样”——我也是个不正经主子,有人恨你的话,恐怕也同样会恨我,我也可帮你分担仇恨。
宝钗又说“将来也不过多费得一副嫁妆”——这句话有点歧义,你可以理解为:反正总有一天要毕业的,学校里这些破事能忍就忍吧。你也可以理解为:你都确定几个月后要拿N+1了,大家根本没必要找你的麻烦,不要打个车都怕人家不给你报销。
这两句,不但不敷衍,反而有点一针见血的意味。结合后面那句“虽是取笑,也是真话,我在一日,就与你消遣一日”来看,宝钗的意思更明显:什么是“真话”,就是你我迟早都要出嫁,不必担心那些有的没的,不如过好还能相处的每一天。
把黛玉的燕窝粥业务包办下来,本来并不符合宝钗的处事风格。
中国传统民间智慧告诉我们,挡人财路,深仇大恨。在贾府就有实例:小姐们发现了外边买办交上来的胭脂水粉不好,就让自家奴仆去买,但买回来发现——还是劣质。平儿一句话道破真相:豪奴们也不敢断人家买办的财路。
宁可得罪了里头,不肯得罪了外头办事的人。
不说说红楼熟人社会,只说现代职场上,你砍掉一个看上去冗余的项目,换掉一个交付质量不太行的供商商,停掉一笔对外投放的市场费用,给一个认证权限加一个审批流程……都有可能影响到别人的钱包。
为什么大厂反腐不容易?最难的地方在于有些人跟着吃肉的上线多少喝到了汤,有些人道德底线太高不屑于私下举报,有些人胆子小只盼着恶人自有恶人磨,有些人担心圈子太小挡人财路日后不好相见。
客居贾府的宝钗,长期私下给林姑娘供应东西,事虽不大,若被有心人传开,一是会让贾府甚至老太太面上无光——自家孩子缺东西不敢说话,还要跟亲戚悄悄要;二是涉嫌挡人财路——老太太一句话,有的是人想接林姑娘的燕窝供应链。
但是宝钗还是答应了黛玉,“多一事不如省一事,不惊师动众”。
只能说:钗黛CP是真的。
好在宝姑娘并没有做太久的供应商,宝玉知道了燕窝的事,便通过贾母和凤姐立项,把这事过了明路。宝玉曾跟紫鹃提到过这么办的理由:要做长期项目,就不能只靠外包。
我想着宝姐姐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她要,也太托实。虽不便和太太要,我已经在老太太跟前略露了个风声,只怕老太太和凤姐姐说了……如今我听见一日给你们一两燕窝,这也就完了。
讨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联的贾宝玉,其实比谁都机灵练达。
木石,金玉,其实都是真的。
3
红楼梦也是一部友情岁月
我从不认为红楼梦是一部钗黛争夫的宅斗故事。
反之,这个故事里,有着太多“Girls help girls”的意味深长:宝钗对黛玉、湘云、香菱,王熙凤对平儿、可卿,平儿对探春、柳五儿、彩云,鸳鸯对司棋,春燕对芳官……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只是苍凉,不是悲切,它紧接着“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举案齐眉,到底意难平”——即使美中不足,白玉有瑕,终归也是美的暖的,是可以互相依靠着活下去的。
真正的悲剧是什么?“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是属于两个女孩的生死契阔,她走了,她的泪不见得就比他少。“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大观园的两个保护者,曾经一桌吃饭一床睡眠的搭子,也许终将陌路而行。“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一个赫赫扬扬百载的家族,保护不了她最忠厚老实的女儿。
她们其实都很优秀,只缺了选择自己命运的自由。旧时代的国法不给她们独立的财产权,而是将她们本身划归到“财产”范畴,等价标签就是彩礼和嫁妆制度。
林黛玉的不安全感,并不是来自周围意义不明的目光,而是对于不测未来的恐惧,就像她咏落花写柳絮,一朝春尽红颜老,叹今生谁舍谁收。没有人给她的命运兜底。
薛宝钗劝她说,你不要作“司马牛之叹”。——这个典出自《论语》:孔子的弟子司马牛跟同学子夏抱怨说,人皆有兄弟,就我没有。子夏劝他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有敬畏之心,行动谨慎不犯错,待人有礼有节,四海之内皆兄弟。
司马牛是春秋时代宋国的贵公子,曾有兄弟五人都是高官显贵。后来他的兄长反叛国君失败,全家出逃。司马牛一人来到鲁国投奔了孔子。丢了泼天的富贵,也远离了亲人,所以才有所谓司马牛之叹。
孔子周游列国至宋国时,曾被司马牛的哥哥桓魋追杀。后来桓魋失势,司马牛竟去做了孔子的弟子。世界还是很小的。
除了跟子夏抱怨,司马牛还问过孔子:如何做一个君子?孔子的回答是:
君子不忧不惧。
宝钗想跟黛玉说的,应该不是子夏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而是孔子的“不忧不惧”。
不需要惧怕周围的眼光,只要自己问心无愧。
不需要担忧没有发生的事,只问自己有没有尽力。
不需要在意那些恨你的人,因为爱你的人可能一样多。
同样是写柳絮,宝钗的版本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别人嘲笑她有野心想上天,我只看到她跟宿命搏斗的样子。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