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工业密码|暗夜“鹰眼”

国家工业密码|暗夜“鹰眼”
2024年10月12日 09:52 科普中国

“眼睛瞪得像铜铃,射出闪电般的精明……”

《黑猫警长》是几代人心中的童年经典,

每当主题曲旋律响起,相信很多人都可以哼上两句。

事实上,

如黑猫警长般“精明的眼睛”

不只存在于动画片中。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

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暗夜为袍、

借星月之力,

凭借智慧与勇气,

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

特别是“奇袭白虎团”那一战,

美军都惊呆了,

他们不禁感叹“月亮是中国人的”。

奇袭成功,

靠的是志愿军的肉眼肉身。

而在当年的战场上,

敌军早就用上了先进的夜视装备,

这让我们敲响了警钟。

今天,

让我们一起踏上研发国产夜视装备的旅程,

解密我国第一支红外线瞄准具。

我国第一支红外变像管样管的诞生

1956年,

时任国防部部长彭德怀

和副部长兼任军械部部长王树声

到现兵器工业集团夜视院集团

光电仪器公司的前身

国营第二九八厂视察。

他们带来了一支

志愿军从朝鲜战场上缴获的

美制枪用红外瞄准镜。

这不仅是一份战利品,

更是国家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召唤。

“今后要做红外线瞄准具!”

彭德怀的话,

字字真切、掷地有声,

吹响了二九八厂向高峰攀登的号角。

这条“上坡路”可不好走!

硬件匮乏、技术空白、经验缺失,

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但咱中国人,

从来都是吓不倒、压不垮的!

清除杂草、打磨地板、粉刷墙壁……

二九八厂的同志们,

愣是把山洞改造成了实验室

还有人用废旧设备搞出了新花样,

用行动诠释了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山洞旧址

“取经之路,虽远必达。”

时间来到1958年2月,

为了攻克难关,

二九八厂的技术精英们四处求学,

夜以继日地学习着红外变像管相关技术。

在时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副所长龚祖同的主持下,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探索,

研发工作终于在初夏五月,

迎来了初步曙光——

我国第一支红外变像管样管诞生了。

虽略显稚嫩,

其技术性能和各项指标也还未达到预期,

但样管的成功研制却像一颗新星,

瞬间照亮了所有人的心。

那一刻,二九八厂沸腾了,

朱德、郭沫若等时任国家领导人也纷纷点赞,

给大家伙鼓足了劲。

中国夜视技术迈上新台阶

有了初步的成功,

二九八厂更是火力全开。

到了1958年末,

随着技术精英们学成归来,

工厂内涌动起前所未有的创新热潮。

二九八厂迅速成立了红外变像管研制组

对存在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一一进行剖析,

并制定方案。

他们采取统一部署、分工明确的策略,

对每一个技术瓶颈持续发起冲击。

在制管过程中,

团队开启了“智慧碰撞”的“诸葛会”,

通过集思广益,

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

二九八厂不但圆满完成了任务,

还大幅提升了效率与质量,

实现了零件制造的完美飞跃。

1959年春节工厂领导与职工代表合影

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数光电阴极

说它是红外变像管的“心脏”

一点也不为过,

其研制就像攀登珠穆朗玛峰,

稍不留神就得从头再来。

二九八厂的同志们不畏艰难,

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不断优化监测与控制方案,

终于攻克了光电阴极

灵敏度稳定性的技术难关,

全面掌握了高性能电真空

红外变像管的研制技术。

▲光电阴极制造现场

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了刻度。

团队成员们以厂为家、不舍昼夜,

经过近300天的持续奋战

和300多次的反复试验,

终于在1959年9月5日凌晨2点钟,

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

第一块光电阴极面成功封装成整管,

二九八厂自主研制的

高性能红外变像管正式面世,

这标志着中国夜视技术

从此迈上了新台阶。

▲兵器工业集团夜视院集团研制的第一支红外变像管

如今的夜视装备

已不仅仅局限于军事领域,

它们的身影也活跃在公安边防、

森林防火、油田监控、

工业检测、医疗CT等广阔民用领域,

我国的夜视技术实现了

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域领跑的华丽蜕变。

这一跨越,

不仅是科技进步的见证,

更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坚韧不拔精神的结晶。

▲兵器工业集团夜视院集团研制的红外气体探测设备,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领域,远销中东地区

回望过去,我们感慨万分;

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

新时代的兵工夜视人,

将继续站在科技兴军的前沿,

用智慧和汗水,

推动我国夜视技术向更高水平迈进。

朋友们,

让我们一起期待国产夜视装备,

在未来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撰稿丨汤静怡 童子钰

内容来源 | 兵器工业集团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