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难、房租涨,“复工找死”竟成中小微企业绕不开的魔咒

贷款难、房租涨,“复工找死”竟成中小微企业绕不开的魔咒
2020年03月18日 12:17 财视传媒

“不复工,等死;复工,找死。”这句戏谑的话,现实中竟一语成谶。

随着疫情逐渐消退,各地企业陆续进入全面复工复产阶段。但诸多重大考验随之到来。从复工前材料提交需要不断修改审核、每天应对各种检查,到复工后员工不能及时就位,即使员工到位了,受疫情影响只能50%的人员办公;开工后,上下游产业无法协同,园区里快递不能送上门,房租不减免还可能面临涨价,现金流极其紧张却求贷无门,诸多问题困扰着复工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很多都处于“命悬一线”的状态。

真正的全面复工,到底距离我们有多远?

房租不减还要涨价!说好的减免租金这么难?

2月5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主要包括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企业正常生产运营等三个方面。

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对中小微企业的房租减免。

而在此前,万达商管集团就宣布,将对全国各地所有万达广场的商户自1月24日至2月25日时间内的租金及物业费实行全免政策,算是一个表率。随后各地各大商业项目在更改营业时间的同时还主动为商户减免租金为中小微企业及商户减免租金。

但并不是所有物业及业主如此,实际情况也并未如政府提倡的措施一样有效。

“你的房租减免了几个月?”

“准备了一大堆材料,减免了半个月房租。”北京海淀一位创业者向财视传媒透露疫情期间的房租减免事宜。事实上,半个月租金的减免,只能是“杯水车薪”,并不能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有企业主甚至发问:“公司按照要求接近一个月没在公司办公,办公后应防疫要求复工率不得超过50%。但写字楼一分钱不少,这合理吗?”

更严重的是,房租不仅没有减免,反而涨租。

一位在北四环某大厦租了将近十年的租户近日表示,办公面积从一间到现在的半层,房租没有减免,近日还接到物业5月份要涨房租的通知。疫情之下,政府对中小微企业的租金减免的号召不仅没有落到实处,却还要涨租金,让一些企业主十分失望。而该企业主也表示会在之后搬离该大厦。

也难怪网友会感叹,口号喊得震天响,国家给的优惠政策什么时候能够真正落地?

关于减免中小微企业房租方面,北京市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如下:

中小微企业承租京内市及区属国有企业房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按照政府要求坚持营业或依照防疫规定关闭停业且不裁员、少裁员的,免收2月份房租;承租用于办公用房的,给予2月份租金50%的减免。

对承租其他经营用房的,鼓励业主(房东)为租户减免租金,具体由双方协商解决。

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的企业,由市区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

对在疫情期间为承租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减免租金的特色园、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创业基地、文化产业园、视听园区等各类载体,优先予以政策扶持。

企业复工,租金成本占很大一笔支出费用。对于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租金,国家出台了政策减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申请减低租金。但中小微企业,在实际中关于房租的减免和补助在申请过程中却十分困难。因为租金问题,一些小微企业不得不搬到租金更便宜的共享办公或在公寓里进行办公,以削减开支渡过难关。

但愿,期待中的房租减免早日落实,而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填表一大堆,贷款仍无门!

中小微企业如今面临巨大考验,最关键的就是“现金流”。

疫情爆发之后,虽然很多机构联合多家银行金融机构出台扶助中小微企业的贷款业务,但能贷到款的企业并不多。甚至出现某企业因法人变更为父亲,银行需要证明“你爸是你爸”才可以获得贷款。

疫情爆发之初,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就公开“哭穷”,自曝账上资金撑不过三个月,最终在北京市金融局的大力支持下,收到来自浦发银行北京分行4.3亿元的授信。然而,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像西贝一样拿到贷款,更多处于弱势的中小微企业遭遇现金流危机,正面临生死困局,有些甚至早已关门倒闭。

这段时间,各地纷纷出台帮扶政策,央行也先后推出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和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专用额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同时,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至2.5%。但是,政策利好、优惠措施的背后却是,能拿到贷款的是小概率的事情,需要企业属于疫情防控相关行业,被列入发改委、工信部确定和备案重点企业名单。

残酷的现实再次证明,中小微企业想要从中分得一杯羹,势必登天。

相比之下,大企业申请专项贷款则要简单得多,近期,凤凰财经发布微博话题“抗疫专用贷款发给谁?”根据文件显示,小米申请了50亿元贷款,用于包括口罩和温度计等医疗设备的生产销售;美团点评申请40亿元贷款,用于为武汉医务人员提供免费送餐的资金支持;奇虎360申请10亿元贷款,用于购买医疗相关产品以及开发追踪新型冠状病毒的密切接触者相关的APP……

没有现金流,没有产业链协同,没有优惠扶持政策的落地,还面临各种成本上升,很多“复工复产”也就流于形式,不少企业甚至只能“为了复工而复工”。这就不难理解,有些企业在无所事事地熬了一段时间后,绝望地宣布裁员降薪或关门。

他们艰难地熬过了冬天,却倒在了春天来临之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