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王石、宋志平,那些“好为人师”的企业家到底图啥?

马云、王石、宋志平,那些“好为人师”的企业家到底图啥?
2020年07月02日 11:30 财视传媒

中国企业家中,不乏曾经当过老师的大佬。

最为国人耳熟能详的当然是马爸爸。在投身商海之前,马云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英语老师。讲课讲得不但别人觉得好,他自己也觉得好。在日后的一众企业家当中,马云的演讲始终保持着娓娓道来式的风格,层层递进,激情适度,让听者不觉间就走入了他描绘的图景,确实是讲课中的高手。

同样知名的还有前北京大学老师俞敏洪。从北京大学到新东方学校,俞敏洪就没离开过教育。此外,万通的冯仑曾做过中央党校的老师,嘴皮子一样溜得很。略显低调的复星集团郭广昌创业前是复旦大学的老师,东软集团的刘积仁则起家于校园创业,直到今天,企业内部都更多称呼他为“刘老师”而非“刘总”,让人倍感亲切。

年轻时能从老师到企业家让人敬佩,隐退后,转身教育,致力于授业解惑也成为不少企业家的选择。

《中外管理》杂志曾坚持多年对受访的企业一把手发出“杜拉克(即德鲁克)经典五问”,其中最后一问是:“我的后半生的目标和计划是什么?”近半数的企业家回答都类似:讲学、教书。因为,自己摸爬滚打,积累了一生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分享给更多的后来者。

是的,对这些曾经沧海的群体来说,如果说有什么行业能兼顾公益的心态和商业的手法,能带来更强的使命感,难道教育不是第一选择?

马云:投身“乡村教育计划”

最轰动的依然当属马爸爸。别人做教育是转身,而对教师出身的马云来说则是回归。而且和大多数企业家更倾向于针对创业者做商业管理类的教育不同,除了“湖畔大学”,马云做的更多的是针对学生的基础教育。他的微博从开博至今,昵称一直没变:乡村教师代言人-马云。

图片源于网络

2019年9月10日,教师节这天,55岁的马云正式宣布退休。

其实,早在2015年,依托马云公益基金会,乡村教师计划已经启动,且以此为起点陆续发展出乡村校长计划、乡村师范生计划、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乡村少年宫计划等,形成一套针对中国乡村教育,越来越完善的支持体系。

截至2019年末,这套体系已经通过评选,入选了500名老师、200名师范生和60名校长,其中79%的入选者来自国家级贫困县,直接影响学生1万人。入选的老师每人可获得持续3年总计10万元的支持,包括个人支持和专业培养;校长则可持续3年每人获得总计50万元支持,能够通过国际游学、领导力培训等项目提升教育理念、管理能力和社会影响力。

据悉,有40家合作企业参与基金会项目,投入资金4164万,同时带动4353万元的社会资源落地。

王石:创新型的深潜学院

“如何在人生第三阶段发挥影响力?作为企业家,不仅做公益慈善,而且要创新、引领。”王石说。

在中国企业家群体中,王石一向以不走寻常路著称,就连退休后创立的商学院都别具特色。2017年,在万科工作了33年的王石辞任万科董事会主席,作为企业家中的运动健将,他于次年创办了深潜公司,其中包括深潜学院——全国唯一一家将运动挑战全程融入课程的商学院。

在王石看来,体育、学习都不能太功利化,所以,与直接教授知识、分享商业管理经验的商学院不同,深潜学院看上去有点儿随性:并不刻意去影响企业管理,而是希望对企业家群体的精神、生活方式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向学员灌输的是:不仅做好一家成功的企业,还要拥有一个健康阳光的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深潜学院成立后迅速吸引了一大批明星企业家,包括:冯仑、徐少春、徐小平、毛大庆等。2020年,在摸索了几年之后,深潜学院宣布对课程进行升级。不但设立了“导师战略委员会”——当然是王石本人领衔,同时还包括学术界、文化界、企业界、医学界等众多大师级人物;课程体系也拓展升级为五大课程模块,包括:竞技体验与运动挑战、经济管理与金融投资、人文史哲与艺术美学、运动健康与医学心理等,和普通的商学院大为不同。

“回归本源,消解焦虑,打开视野,突破瓶颈”,是深潜学院的定位和使命。

不过,也许因为太随性,深潜学院成立四年来一直在赔钱,王石把接广告的收入几乎全填了进去。为了能做得更为持久,深潜也一直在摸索盈利模式,接下来可能会重点和国际学校合作,发力青少年的训练营,并进一步从精英圈层走向大众市场。

宋志平:孜孜立言的国企企业家

尽管带领企业在商海中搏击几十年了,但宋志平始终拿不准自己能不能被称为企业家。直到2017年9月25日,国务院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国有企业家”。

2年后,时年63岁的宋志平,正式从中国建材退休,转而出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双料会长,成为上市公司的主教练员。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说话轻声慢语,看上去毫无杀戮之气的宋志平此前已在企业里渡过了40年的时光,并曾一手将中国建材、国药集团两大央企从泥潭中拖出来,先后进入世界500强之列。他推进的建材行业联合重组,作为经典管理案例被写进了哈佛大学的教科书。

和只重实干的企业家不同,宋志平一边干一边写,到退休时已经出版了十几部著作,全是做企业的经验和教训,他自称为做企业的习题集;和主要负责搭台子的马云及王石也不同,宋志平这个教练员,不但搭台,而且亲自上讲台。在清华、北大、中国政法大学、安徽财经大学等各大知名高校里,他是商学院学生真正的管理学教授,和这些跃跃欲试待进下场的后浪们,一起分享,一起探讨,笑语风声。曾经,他在企业里提出要像办学校一样办企业,管理就是教育。而今,在学校,他鼓励商学院学习医学院的临床制度和会诊制度,更多深入企业一线,增加“临床经验”,遇到具体案例,进行管理会诊。

茅理翔:致力于二代传承教育

出生于1941年的茅理翔,在中国企业界,是不折不扣的前辈,早年间曾有“世界点火枪大王”之誉。1996年,他和儿子茅忠群共同创办方太厨具,创业大获成功的同时,没想到,在企业传承上也做出了范本。这在后来被他总结为“三三制”:带三年、帮三年、看三年;“三交、三放”:大胆交、坚决交、彻底交,放心、放手、放权。

凡是优秀企业家不免乐于“布道”,曾短暂地做过中学老师的茅理翔,在把方太做出名堂后,也经常外出讲课。在这个过程中,他常常碰到遇到交接班困难的父子。彼时的他赫然发现,在改革开放近30年后,第一代企业家大多已经超过50岁,其中部分人甚至已近70岁,民营企业交接班的高峰期即将到来,但大多数父子既没准备,也没方法。

这让茅理翔找到了退休后的使命。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6年,66岁的茅理翔彻底将方太交到儿子手中,创办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也是我国唯一一所民企接班人学校。他撰写书籍,而且亲自站上讲台,将自己创业式传承的经验和教训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学员听。对许多后辈,不厌其烦地持续沟通指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二代接班人们。江浙一带,中小型民营企业众多,大量“海归二代”不肯屈就接班,或者接班后和父辈产生激烈的管理冲突。当地团委还曾和家业长青接班人学院合作,组织或迷茫或桀骜的二代们前来学习,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2014年,浙江大学成立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茅理翔还捐赠了2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这位一辈子痴迷于企业运营与管理的老者,真真正正地期盼着,能有更多人站出来,探索家族企业文化、管理、转型创新的传承,造就一批承担社会责任的“百年老店”。

最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家“隐退”,他们累积数十年的经验教训及财富理念,无论对于后来的创业者,还是对于需要关爱的特殊群体,及需要辅助的弱势群体,都可谓一座宝藏。如何让他们在退出企业经营管理之后,继续发挥“余热”——让前行者坚毅、让无助者有力,或许也是一道社会命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