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貌解析水滴公司商业版图后,我们发现它不仅只有水滴筹

全貌解析水滴公司商业版图后,我们发现它不仅只有水滴筹
2021年04月29日 11:19 财视传媒

日前,水滴公司正式向美国SEC递交了IPO申请。其实早在几个月前市场出现其IPO传闻后,网上存在多种论调。这些论调包括:公益组织怎么还能上市?水滴筹不是免费的,这公司怎么赚钱?

当下的这种误会,有点类似公众和舆论在拼多多上市前对其误解,比如拼多多因为低价所以假冒伪劣?拼多多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拼团导流?究其深层原因,一个是两家公司都太年轻,拼多多上市时刚成立3年,而水滴也还不到5年,再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客户主要分布在3线及以下的下沉市场,而这些人并非社交媒体的发言者,他们的声音也很难被处在一二线的主流舆论关注到。

尽管随着拼多多的上市和之后的市场表现,以及百亿补贴吸引一二线年轻人,很多误解已经得到自然的消弭。但我们还是试图在当下这个时间点梳理一下水滴这家公司。

从全局上来说,水滴公司是一家“健康保障平台”,使命是“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保障亿万家庭”。健康保障平台具体做什么?招股书中说,“致力于保险和健康服务的领先科技平台”,用水滴CEO沈鹏在去年8月D轮融资时的表态来说,“利用互联网和科技为用户提供更多更高效的保险保障服务,也将围绕用户需求加速探索医疗健康等服务。”

招股书显示,水滴目前围绕"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保障亿万家庭"的使命,主要开展了水滴保、水滴筹等业务。整合发展,增强用户参与度、提高健康保护意识,实现用户全生命周期价值的最大化。

从收入来说,水滴保的佣金收入占据绝对大头,2020年保险经纪收入26.95亿,占全年收入30.279亿的89.1%,水滴筹一直坚持0服务费不产生收入。

水滴筹

2016年水滴互助上线2个月后,因为经常有没参加互助的用户得了病没钱治,或者互助的钱不够看病,就打电话来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看病钱么?这让水滴公司意识到大病筹款的需求。在研究完市面上已有的服务后,推出了公司目前为止关注度最高、外界争议也最大的业务水滴筹。水滴筹凭借三个法宝:服务费免费、微信一键登录和线下筹款顾问帮助进入网络个人大病救助领域,并迅速在1年半后成为市场第一。

沈鹏说,成立水滴筹的初心,是想给有困难的大病患者提供一个向熟人求助的工具和服务。而作为网络个人求助,水滴筹无非是把原先民间线下的求助行为搬到线上,通过亲友分享、移动支付等方式帮助陷入困境的大病患者及家庭发布、传播求助信息,让赠与人也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帮扶。

相较于传统的求助方式,大病求助平台充分调动了底层民众的自救、互助能力,极大地降低了公众发起筹款的门槛,能够更高效地完成个人救助。拿水滴筹来说,截至2020年12月31日,超过3.4亿人通过水滴筹累计为170多万名患者捐款370多亿元。

筹款行为属于病后救助,是保险保障生态的初级保障。但水滴筹对整个水滴公司整个生态的作用是触达用户和激活用户对自身身体的关注。筹款场景与社交传播方式的结合,水滴筹可以较为有效地唤醒用户对于疾病和医疗资金缺口的感知,可以说是水滴保险保障生态的起点。

因为水滴筹在朋友圈的热度,加上水滴公司下面还有个做社会责任板块——水滴公益,所以有很多人自动的把免费、帮助别人和公益慈善划上等号。人们一直以为水滴公司就是水滴筹,觉得水滴筹和水滴公司做的就是公益组织的事情,在水滴筹筹款的大多是患了大病但缺钱治疗的所谓“弱势群体”,加上其实公众对公益层面的很多专业知识是缺乏了解和理解的,人们便想当然地以为免费服务的水滴筹是在做慈善,误以为水滴筹就是慈善公益组织,进而指责其“左手商业、右手公益”。这也是困扰水滴公司最大的一个误识。

但显然,和快手、美团和滴滴这些互联网公司一样,从诞生第一天开始,水滴就是一家互联网领域的商业公司。正如民政部2020年8月发布的《个人大病求助互联网服务平台自律公约2.0》中所明确的:“个人求助是利用网络社交渠道,针对特定个人发起的赠与行为,不是面向非特定对象的慈善募捐”。也就是说,个人求助不是公开募捐,不能称为公益筹款,而爱心网友通过水滴筹给求助者捐款(赠与)的行为,尽管按照民间的口头说法叫“做慈善”,但显然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慈善,不能混为一谈。

进一步讲,水滴公益和水滴公司也都不应被称为公益组织、慈善组织。水滴公益作为民政部指定的第二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之一,根据《民政部办公厅关于遴选第二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的通知》,它是一个由境内企业开办运营,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为慈善组织提供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发布服务的网络平台。而北京水滴互保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该平台的运营主体,是一家有限责任公司,而并不是一家以面向社会开展慈善活动为宗旨的非营利性组织(即慈善组织)。

关于水滴筹,市面上广泛流传着一种恶意的揣测,指责水滴筹利用用户捐款的沉淀资金和莫须有的30天筹款周期进行资本运作,谋取利息。而对这个揣测,水滴筹也屡次澄清过,在水滴筹求助页面上的用户协议也明确写道:“相关款项产生的利息将全部用于因平台提供求助服务产生的相关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平台运营费用、联系用户的通讯费用、履行本协议所产生的费用及其他平台因提供求助服务产生的合理费用。”另外,水滴筹每年还要自掏腰包补贴数千万元帮助筹款用户。水滴筹还推出了“边筹边取”服务和“实时打款”功能,筹款人可随时多次申请提现,不限次数,超过50%的筹款用户,75秒内即可完成提现,直接刺破了“利息说”者的阴谋论。

水滴保

其实2016年创业之初,沈鹏等人就想要做互联网普惠保险,但是因为牌照等需求,加上审批走流程需要时间,所以才选择从互助业务切入。创业一年后,2017年5月,水滴公司正式获得保监会批复全资收购了保多多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得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水滴也正式涉足互联网保险分销领域,而这是水滴公司第三块也是目前而言最重要的业务。

通过水滴保,水滴公司完善了其保险保障的商业闭环。水滴筹帮助触达用户和普及教育用户的保险意识,水滴保是收入主要来源,承接用户保险需求。两大场景互相协同,共同帮用户解决医疗资金供给。以上共同成为基本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

水滴保、蚂蚁保险、腾讯微保都是互联网保险经纪或代理平台,自身不能自主研发保险产品,这是他们和众安、泰康在线这些互联网保险公司不一样的。也就说,保险分销平台上卖的都是其他保险公司的产品,当然保险平台也可以反向和保险公司定制产品。目前水滴保已与国内超过60家知名保险公司达成合作,推出200余款保险产品。

做保险,水滴先选择了传统保险公司。当时没有太多顾及,增量市场和增量用户——下沉市场。水滴和各大保险公司合作,挑选和定制一些高性价比的健康险产品,帮助他们去覆盖年轻用户、老年人、蓝领等人群,推广普惠性保险。用沈鹏的话说,“更想在有需求的用户里,去做一些更有消费意义的产品,去满足他们”。

相对同行,水滴保的明显优势就是下沉、普惠和科技赋能。如果说水滴保最初起步凭借的是水滴创造的场景渠道和流量的话,那么随着整个保险行业进入线上化、数字化转型,水滴也开始转型为科技赋能,以互联网的大数据和AI方式协助保险公司一道更好服务用户。

对于保险科技而言,最基础的构成即是大数据。水滴筹和水滴互助之前积累的健康数据、理赔数据和用户需求数据,不啻为互联网保险时代的富矿。基于平台的大数据智能推算和海量用户画像,不但可以高效的了解用户需求和为其推荐服务,还能与保险公司合作定制,为用户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保险产品。

在这个过程中,水滴保做了几件算是创新的事情:2018年5月,推出首个免息分期支付的医疗险产品;2019年3月,推出首个投保年龄上限80岁的老年医疗险产品;2018、2020年推出带病投保的“无忧甲状腺保险“和“糖保保特定疾病保险”……

而从2020年开始,水滴的科技赋能明显提速。8月份更是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20亿元发力保险科技新基建。水滴自主研发的CONF医疗知识图谱,目前已经覆盖了99%诊断库、医疗保障目录库和全国95%以上各类医院及鉴定机构。已投入使用的“007”智能理赔系统,通过全流程智能化作业远程快速理算核赔,系统准确率可以做到99.7%,理赔速度从之前的按天计算,提速至按小时甚至按分钟计算。

2020年健康险市场超过8000亿,增速在各大险种一枝独秀,2019年中国互联网保费达2696亿人民币,按照24%的CAGR估计(过去10年CAGR 83%),中金公司预计2030年中国互联网保险市场规模将接近3.3万亿人民币。招股书显示,以2020年健康险和寿险的保费收入看,水滴是中国最大的独立第三方保险平台,2020年实现超过144亿元人民币的首年保费(FYP)。

有一些人批评水滴公司通过水滴筹和水滴互助给水滴保险导流,称其将爱心导流卖保险。这些要求有些“洁癖”。毕竟,通过免费产品和体验为自己的商业项目导入用户和流量也是许多互联网企业的惯用策略,原本就无可厚非。再者,水滴只是给用户推荐一些适合用户的价格普惠的保险产品,并不是强买强卖捆绑式销售,用户有自主选择权,可以不买直接关闭广告。在网上有一些理性的评论认为,如果水滴公司没有保险带来的收入,谁又能长期支持一个免费的筹款平台呢?又有谁来为这些陷入困境的筹款人助力呢?

拓展健康医疗

从2020年中开始,水滴公司陆续试水“水滴好药付”和“水滴健康”,也将业务边界拓宽至健康服务板块,进入健康管理行业。这一举动在商业逻辑上顺理成章。水滴公司掌握着庞大的有健康保障需求的人群,天然连接着健康产业的各个环节。一方面可以连接健康咨询、体检筛查等预防式的健康人群需求,另一方面可以连接购药、问诊、康复等与医疗救治直接相关的需求,通过线上线下的服务对接,可以将这些用户需求动态衔接起来,有希望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

招股书中阐述道,在未来战略上,水滴公司的目标是打造一个"保险+健康"的生态圈,进一步扩大用户覆盖面和参与度,提高心智占有率,利用独特的解决方案解决病前保障和病后支持,加深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信任;与战略伙伴一起进一步渗透到保险价值链,目标是向保险公司提供智能核保、智能理赔等数字化服务;投资于数据分析和技术基础设施;深化与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打通各种医疗支付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广泛的医疗服务选择,构建健康生态圈。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