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兰田瑶族乡位于灵川县西北部,属边远山区,境内山高岭叠,山地面积占总面积96%。这里有着丰富的竹木资源,毛竹生产和加工也是瑶乡群众的主要经济支柱,手工造纸便是当地瑶族人家传承数百年的一种传统手工艺。兰田古法造纸一度经历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但凭着村民的执着坚守,近年来,兰田手工纸走了出去,得到了更多人的认可。如今,当地政府和村民都在努力,想要把古法造纸这个“活化石”传承下去。
原始的古老技艺在深山中代代相传
灵川兰田瑶族乡南坳村深潭自然村,是一个地处偏远的瑶族村寨。村里有40多户人家,绝大多数都以种地和造纸为生。近日,记者来到这个位于深山的小村中,放眼望去,村子里随风摇曳的竹子和竹楼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居风景。
走进42岁的村民赵玉成的家中,他搬出两摞捆扎好的纸,这些手工造出来的草纸颜色发黄,有一股淡淡的香味。他告诉记者,一摞纸有80张,重量大概在60多斤。
“造纸技术曾经是中华民族的骄傲,然而对于现代的人们来说,古老传统的手工造纸技术似乎已变得非常遥远。在桂林,除了深潭村以外,真正的传统纯手工造纸技术已经比较少见了。” 灵川县文化馆专家告诉记者,据《灵川县志》记载,灵川瑶族草纸生产始于清代中叶,盛于民初,至今有200年的历史了。
兰田手工造纸从砍竹至生产出纸品,工序繁多,基本上为人工完成,整个过程包括砍竹子、沤竹麻、洗竹麻、踩竹浆、拌竹浆、捞浆(抄纸)、晒纸、修纸等,工艺流程完整,与《天工开物》一书中介绍的造纸术大致相同。
在深潭村,随处可见四四方方的水池,当地人称之为沤竹池。休息片刻之后,赵玉成和父亲扛回新鲜的竹子,用专门的工具把竹子破成片状,再捆扎搬运到专门泡竹片的池子里。他告诉记者,沤竹的时候要把竹子铺开,铺一层,撒一层石灰,一个沤竹池可铺5层竹片,竹子的纤维在石灰水中浸泡软化,才能进行下一步加工。
“我从15岁开始接触造纸,那时候小孩子们放学后也不去外面玩,就坐在家里撕纸,小伙伴见面都互相问你家里今天造了多少纸呀?”赵玉成笑着对记者说,这门手艺是祖传的,他从没刻意去学,就是从小看大人做,不知不觉地就会了。他十来岁的时候,就跟着大人们上山砍竹子,赶在“小满”前,将砍下的竹子用石灰泡上。之后,用脚踩等方式把石灰洗掉,再堆放发酵一个多月,隔3、6、9天各换一次水,然后将原料踩浆放入水槽中搅拌……
“然后就要踩竹浆,以前的传统办法是用竹篾编织一张3米长、1米宽的席筛,再用木头、木片做一个略有斜坡的架子,将席筛放在架子上,把竹麻倒在席筛上,人站上去踩,直到把竹麻踩成丝状、筋状,所花时间约为一天。造一担纸,需耗时五个月。”赵玉成说。
在赵玉成家里,他的妻子正在自家后院忙碌着。她站在一个盛满黄色浑浊液体的长方形水槽边,把细密的竹帘在水里左右摆动几下,捞出来,倒扣粘贴在平整的模板上,然后小心翼翼将竹帘移开,纸膜便粘在板上。如此反复,没过多久,模板上叠放出淡黄色还滴着水的层层湿纸堆。
“这招在我们造纸中,相当于‘水中取宝’,这看起来像浑水的东西,舀一勺就是一张纸。”赵玉成的妻子笑着说,然后还要将纸堆中的水压出,再将纸一张张撕开,折成四小张,分散晒干。
“我们这套造纸的工艺没有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原料就是竹子和树叶煮出来的粘浆,这么多年下来对这里的环境没有任何影响。而且大家选用生料法造纸,没有经过蒸煮,排放的废液也相对更少。”深潭村另一户造纸的村民告诉记者,早年,村民们大多很穷,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要把造好的草纸挑到周边的集市去卖掉,再买鸡鸭或者割肉回家过年。
打破经济困境,为谋发展打好基础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兰田手工造纸曾一度遭遇“低迷”。赵玉成告诉记者,兰田手工造纸主要用于包装、糊窗、糊墙、家庭书写、祭祀。但随着市场的选择越来越多,兰田手工造纸市场也不断在缩小。
“我们村2003年才通公路,村里人除了造纸有经济收入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方式了。我记得在2007年,我们手工造的纸一下子就卖不出去了,导致许多人宁愿卖竹子都不愿意卖纸,造纸的人也减到只有几户人了。”赵玉成说,看到许多村民放弃造纸出门打工,他的内心也觉得十分可惜。
“当时觉得可惜也没办法,外面早就用机器造这种纸了,效率比我们高很多。不过,也还是有老板说,那些纸没有我们的好烧,我们手工做的细致,更容易燃。我的心思就又活动了起来。” 赵玉成说,后来他花了半年的时间在临桂和龙胜等地推销兰田手工草纸。
“我当时就挑着纸挨个村去走,好多人都以为我是骗子。时间一长,大家对我熟悉了,才渐渐愿意接受我的纸。”赵玉成说,后来他开始收集全村人造的纸,帮他们寻找销路。现在,每年经过他销售的兰田手工纸都在500担以上。
“如今,很多老板慕名而来,经过电话预约后,造纸户将纸拉到路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一担纸大约450元,一户人家一年大约产50担纸,可获得两万多元的收入。”赵玉成说,现在兰田造纸的人又多了起来,全乡大概有50多户。
“我想,只要造纸还能为村民们提供一些经济效益,那它就还有存在的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后让造纸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赵玉成说。
加强保护,让古法造纸能够得以传承
“我们这个手工方法的造纸,最需要耐心和勤快。记得我小时候,看着长辈们每天都重复这样的工序,很冷的天,还用脚在泡着冷水的原料堆里反复踩,手也被水槽里的水冻得发紫,就这样老一辈坚持做下来,这些细节对我影响蛮大的。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耳濡目染学会了造纸的方法,更感受到了老一辈的吃苦耐劳。我们长大后自己也当家了,自然也就这样承担下来,做着当初长辈们做的事。” 今年54岁的邓义珠说。已经有30年造纸经验的他看来,造纸对于深潭村不仅有经济意义,还有文化的意义。
邓义珠说,当年深潭村几乎没有一条能和外界连通的路,家家户户都这样造纸自己用,剩余的,就挑出去卖。后来路通了,年轻人纷纷走出大山,求学、打工,留在村里的都是年纪较大的。
“现在,年轻人对造纸感兴趣的越来越少,我家里的儿女都不肯学,也许再过几年,深潭手工造纸这门手艺真没人能接下去了。”59岁的村民赵成恩说,他的儿女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只剩老两口在家种田、造纸。由于纯手工造纸工序多,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高等,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古法造纸确实面临着如何传承下去的困扰。
近年来,灵川县和兰田瑶族乡为保护兰田手工造纸传统技艺,对该乡手工造纸技艺进行了普查,了解、掌握全乡手工造纸业的现状和造纸户家庭情况,将兰田手工造纸技艺列入了县级保护名录,同时引导瑶寨同胞做好手工土法造纸技艺保护和传承工作,2018年兰田手工土法造纸技艺也被列入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果再不对传统手工造纸这一古老的技术加以保护,我们的后代就只能去博物馆回忆这一伟大发明了。现在虽然还有一些困难,但我相信只要通过努力,这一门传承上百年的技艺一定能传承下去。”采访中,邓义珠感慨地说。
“我们已经开始了对兰田手工造纸技艺的保护工作,并将帮助传承人对陈旧作坊和破损器具进行维修、完善,对传承人的生产活动给予政策扶持,挑选一批技艺高超的师傅开展传艺和交流活动,促使兰田手工造纸技术永葆活力。”兰田瑶族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桂林日报记者刘健 通讯员莫建杨 周文莹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