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活的反而被揍?“鞭打快牛”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干活的反而被揍?“鞭打快牛”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2018年08月14日 09:50 亲亲小保

几千年来,牛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关于牛的成语、牛的故事也在人们口口相传。

有句俗语叫“鞭打快牛”,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农夫有一头水牛和一头黄牛。

农夫拉着两头牛犁田,他先给黄牛套上犁枷,但黄牛任凭他怎么吆喝就是不走,折腾半天没犁了几路田。

农夫换上水牛,水牛不用吆喝就主动拉着犁往前走,但农夫还是不断地鞭打水牛。

水牛很是不解,就停下来问:“主人,我已经尽心尽力地帮你拉犁了,怎么还老是打我?”

农夫说:“黄牛不拉,只有你拉,不打得你跑快些,什么时候才能犁完田?少废话,快走!”说罢又是一鞭。

职场中,“鞭打快牛”的事,也是屡见不鲜。

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也能发现,很多干的越快的人,总会有更多的工作安排下来;而那些慢悠悠的人,工作量却没有很多。

我们不禁想问:

为什么不追究“慢牛”的慢?

克服困难的人,总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而那些不善于克服困难的人,却总是可以得到较容易完成的任务。

在故事中,我们看到了黄牛不愿干活,水牛干活很卖力,农夫却鞭打水牛。可是农夫是否想过:黄牛为什么不干活?是不会干还是不愿干?如果是不愿意干,又为什么不愿干?

我们要想一想牛慢的原因。

或许是因为:

① 把工作分给不擅长的团队成员,并且不加指点,就是把“快牛”变成“慢牛”。

② 把工作分给身体精神状态不好、主观意愿不强的“快牛”,一样会变成“慢牛”。

③ 工作分配不公,“快牛”心生芥蒂,同样会变成“慢牛”。

又为什么要持续鞭策“快牛呢?

水牛多干了活,却没有得到激励,反而多挨了鞭子。我们可以猜想接下来的故事剧情如何,要么水牛夺栏而出,要么水牛学习黄牛。而这也与职场中优秀员工的去留类似。

职场中,“快牛”的工作能力是十分明显的。公司可能为了提高业绩会不断压榨“快牛”的劳动力。但是一味的鞭策带来的可能不是公司业绩的提升,还会有逆反心理。

农夫考虑过“快牛”的玻璃心吗?

“快牛”心生不满,“慢牛”乐得其所,哪个更重要?

故事中的老农,如果够聪明,在鞭策的同事能对“快牛”大加赞赏。指出“快牛”诸多的优点是“慢牛”比不了的,或许不加草料也不至于让“快牛”不开心。

为什么不对“慢牛”大加鞭策呢?

故事不往下讲我们也能猜测到,慢牛的结局:要么农夫训练黄牛学会干活;要么宰杀。公司不养闲人,懂得管理的公司也不会让“慢牛”一直慢下去。

在团队工作中,不能任由“慢牛”一直存在。

红衣教主周鸿祎此前关于定期清理小白兔员工的微博还历历在目吧。

如何使“快牛”保有活力呢?

使“快牛”变的更快,就要对“快牛”进行及时激励。

激励一般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物质激励一定要及时兑现,不要给团队成员不切合实际的许诺,否则,一旦最后没有达成所愿,不但“快牛”会有种“卸磨杀驴”的愤慨,恐怕团队负责人也会从此失去了威信。

在矫正价值观和情绪影响方面,物质的诱惑远远没有精神的引导来得有效。给予团队成员口头嘉奖、在团队中树立榜样、适当授权、让其承担更高层面的工作、指导其进一步成长等等,都是精神激励的重要举措。

使“快牛”变的更快,也要给其喘息调整的机会,保持可持续发展。让牛耕种,前提是要喂好粮草。

“快牛”多干活是肯定的,但是,鞭打快牛也得有个限度,否则只能“挣脱犁枷跑了”。

如何让“慢牛”改观呢?

在团队工作中,不能任由“慢牛”一直无改善的存在。能力是在实践锻炼和学习中不断提高的。

鞭子打在“慢牛”身上就是要勇于赶“鸭子”上架,放手把能力较弱的“慢牛”推上前台,迫使他们潜心学习,勇于实践,逐步提高本领。

我们要清楚:职场中,两种牛是时刻存在的。但是“快和慢”却是在相互转换,并非“慢牛”永远是慢牛。

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看了“慢牛”的悠哉,也看到了“快牛”的不平。但是我们也要清楚,职场能升职、能获得更好的草料的只能是“快牛”。所以,身为职场中的你,如果你是“慢牛”请努力学习,如果你是“快牛”请继续加油。

因为“慢牛”的下场是注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