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政委:经济数据中隐藏的就业线索

鲁政委:经济数据中隐藏的就业线索
2021年07月23日 21:28 格隆汇APP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兴业研究鲁政委,作者:郭于玮、鲁政委

6月三驾马车的表现均好于市场预期,城镇调查失业率也稳定在5.0%,国务院却在7月初意外宣布降准。我们该如何理解当前的经济形势与政策选择?

分析发现,6月经济数据中隐藏着一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线索:

第一,虽然城镇调查失业率不高,但城镇新增就业的两年平均增速依然为负。考虑到城镇新增就业是不考虑就业后再失业的“毛增量”,而非“净增量”,上述数据可能折射出城镇就业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

第二,当前GDP的恢复主要由人均产出较高的行业所贡献,因此,GDP恢复的程度可能好于劳动力市场恢复的程度。因此,我们依然需要宏观经济呵护就业市场,帮助实体经济固本培元。

6月数据中最积极的信号,是居民的消费意愿出现了回升。不过,从三驾马车对GDP增长的拉动来看,居民消费倾向的回升只能缓冲GDP增速下降的斜率,不足以抵消投资放缓等其他的下行压力。

7月7日国常会意外宣布降准。市场担忧降准是否意味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然而,7月15日前后公布的6月出口、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三驾马车”的表现均超出市场预期,城镇调查失业率也稳定在5.0%的水平,似乎反映经济增长的动能不弱。我们应当如何透过数据表象理解政策选择和当前的经济形势?本文将对此展开分析。

一、超预期数据背后的隐忧

事实上,6月的经济数据中隐藏着一些容易被我们忽视的线索。

第一,城镇调查失业率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就业市场的情况,城镇就业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完全恢复。2021年6月的城镇调查失业率是5.0%,较2019年的均值5.2%低0.2个百分点,似乎表明就业情况已经好于2019年。然而,如果我们观察城镇累计新增就业人数会发现,2021年6月城镇累计新增就业的两年平均增速仅为-2.7%,说明新增就业人数低于疫情前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人社部的定义,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员数与自然减员人数之差。而自然减员人数是指报告期内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办理正式退休手续人员和因伤亡减员的人数。这意味着新增就业人数不考虑就业后再失业的情况,是“毛增量”而非“净增量”。受疫情影响,2020年出现了高于常年的失业。2020年的就业人员总数为7.5亿,较2019年下降了2407万人。由此来看,2021年的新增就业人数需要比常年更高才能够弥补2020年的缺口,使就业人数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事实上,2021年的城镇新增就业低于2019年。

城镇调查失业率与新增就业人数之间的矛盾表明,当前的失业率数据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真”。根据统计局的解释,城镇调查失业率中所统计的失业人数是当前没有工作,近3个月积极寻找工作,如果有合适工作能在2周内去工作的人因此,两类人员可能被城镇调查失业率统计所遗漏。第一类是由于城镇没有工作机会,选择返回农村居住的人员。这一部分人员会因常住地的变化而退出城镇劳动力调查的范围、进入农村劳动力调查的范围。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的外出农民工中,年末在城镇居住的进城农民工13101万人,比上年减少399万人。第二类是由于丧失信心等原因不再寻找工作的人。虽然我国并未披露由于丧失信心等原因不再寻找工作的劳动力的数据,但美国的经验显示,在U3失业率(最近4周寻找工作但没有工作的劳动力比例)上升时,因丧失信心等原因而不再找工作的劳动力比例也会上升,表现为U6与U3失业率之差上升。因此,虽然城镇调查失业率已经下降至5.0%,但城镇劳动力市场很可能还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第二,当前GDP的恢复主要由人均产出较高的行业所贡献,因此,GDP恢复的程度可能好于劳动力市场恢复的程度。2021年第二季度,实际GDP两年平均增长5.5%,较2019年第四季度低0.6个百分点;名义GDP两年平均增长9.1%,较2019年第四季度高出0.3个百分点。这表明潜在产出水平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恢复。不过,如果我们仅观察GDP,可能会高估劳动力市场恢复的程度。

我们可以用2018年经济普查披露的分行业就业情况和2018年分行业名义GDP来估算不同行业的人均产出。数据显示,房地产业、金融业和信息服务业的人均产出水平最高,而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的人均产出水平较低。如果我们用各行业2021年第二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与2019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之差来衡量不同行业的恢复情况,可以发现,人均产出较高的行业的恢复程度相对较高。这意味着,虽然GDP两年平均增速正在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就业市场的恢复程度可能不及GDP。

从上文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虽然6月经济数据表现超出市场预期,但经济复苏不均衡的挑战依然严峻,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恢复进程偏慢,城镇劳动力市场恢复的程度可能并不像城镇调查失业率表现出来的那么乐观,我们依然需要货币政策为实体经济固本培元。

二、经济动能此消彼长

展望未来,这一轮经济景气小周期的高点已经过去,经济动能正在此消彼长。

继出口两年平均增速见顶回落之后,6月房地产投资累计两年平均增速也开始掉头向下。疫情后驱动经济增长的两大动能均已出现减速。经济运行的领先指标——信用扩张指数也显示下半年经济增长的动能将继续放缓。

不过,此前拖累经济增长的消费正在出现改善。在疫情爆发后,居民的消费意愿出现了明显的回落。2020年第二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这里定义为可支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较2019年同期低2.9到5.2个百分点不等。而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约69.4%,较2019年同期的降幅收窄至1.0个百分点。其中,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回升快于城镇居民。实际上,如果不考虑就地过年的2021年第一季度,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呈现逐季缓慢改善的态势。

那么,消费意愿的改善是否足以抵消投资与出口下滑的影响呢?根据我们的估算,与2019年同期相比,2021年第二季度消费、投资和出口对GDP两年平均增速的拉动分别变化约-2.1、0.6和0.6个百分点,导致2021年第二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较2019年同期低0.9个百分点。粗略估算,2021年第二季度消费倾向的下降可能使消费对GDP两年平均增速的拉动下降了0.3个百分点。考虑到居民收入的变化通常较为缓慢,如果居民收入增速保持不变,而随着海内外逆周期政策的退潮,投资与出口对GDP的拉动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即使消费倾向恢复到疫情前也不能完全弥补投资与出口放缓所带来的影响。因此,消费倾向的恢复只能改变经济增速放缓的斜率,不足以扭转经济下行的趋势。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