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压力下,银行报表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多重压力下,银行报表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2022年09月28日 08:51 格隆汇APP

本文来自: 固收彬法,作者: 天风研究孙彬彬团队

上半年政策发力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银行对实体经济让利,国有大行资产扩张最为显著。在资产扩张的同时,2022年上半年各类上市银行净息差均呈现收窄。

息差收窄,一方面是因为政策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更重要的还是存款定期化问题。

活期占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叠加局部地区疫情暴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同时受资本市场震荡影响,居民投资向定期储蓄转化。

为改善盈利状况,上半年上市银行资产中证券投资、同业投资同比增速回升力度较大。债券投资方面,以工行和农行两家大行为例,2022年上半年两家银行均明显提高了对1-3个月和5年期以上期限债券的配置,总体拉长久期增厚收益。

上市银行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了制造业、租赁/商业服务业与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

疫情影响下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叠加局部消费场景受限,房地产销售、居民个人消费延续低迷,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个人房贷、消费贷以及信用卡透支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仅个人经营贷占比有所上升,汽车贷款占比较去年末持平。

2022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小幅下行,但下行幅度明显趋缓。其中,锦州银行、广州农商行、天津银行、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2022年中报公布的不良贷款率超过2%。

新增不良的原因,主要如下:

(1)信用卡业务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干扰等因素影响,部分持卡人收入水平受到冲击,导致还款能力下降,信用卡业务逾期和不良增加;

(2)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房地产企业因经营不善或诚信不足等原因,违约有所增加;

(3)个别地区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加剧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融资平台债务违约和不良有所增加。

2022年上市银行半年报已披露完毕,本文根据上市银行半年报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负债成本、监管指标等方面进行简要分析。

1. 银行总体资产扩张提速、息差小幅下行

上半年多轮疫情冲击之下,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政策发力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银行资产增速也从2021年末的8.79%快速上升至2022年7月的11.23%。其中,国有行的资产扩张最为显著,城农商行表现次之,股份行资产扩张幅度较小。

在资产扩张提速的同时,2022年上半年各类上市银行净息差均呈现收窄。

一方面,今年上半年在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调降,分别累计下调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叠加市场利率下行,生息资产收益率承压下行。

另一方面,银行负债端成本相对刚性,尽管4月多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但从中报数据来看,上市银行整体负债端成本较去年末仍有小幅上升。

展望未来,参考上海银行在2022年中报的预判“信贷市场利率可能继续下降,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市场利率中枢低位波动,随着监管加强存款利率管理,中长期存款成本略有下降,负债成本改善可部分对冲资产收益率下行的影响,净息差将略有收窄”。

2. 银行资产:贷款占比被动下降,各项资产收益持续下行

2022年上半年,政策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行,为改善盈利状况,上半年上市银行资产中证券投资、同业投资同比增速回升力度较大,贷款增速小幅回落,从而导致贷款占比有所下降。

生息资产各分项收益率均有所下行。上半年政策引导下,银行资产中占比最高的贷款利率持续下行,带动生息资产收益率整体回落。

下面我们主要围绕贷款和证券投资两个主要科目,对银行的资产配置作进一步分析。

2.1. 贷款投向:企业贷款和票据贴现占比上升

(1)分贷款类型

从贷款类型来看,上半年公司贷款和票据贴现占比整体出现上升,这与疫情冲击下政策引导银行加大实体企业信贷投放力度,以及信贷需求回落背景下银行的票据冲量行为有关。相较之下,个人贷款余额虽然维持正增长,但资产占比回落较为明显。

具体到个人贷款方面,疫情影响下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叠加局部消费场景受限,房地产销售、居民个人消费延续低迷,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个人房贷、消费贷以及信用卡透支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仅个人经营贷占比有所上升,汽车贷款占比较去年末持平。

(2)分区域来看

由于各银行业务所覆盖的区域各有偏重,且不同银行在区域的划分口径上有所差异,我们在上市的国股行(基本实现全国展业)中选择披露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重点地区的部分银行进行对比。

国有行:中西部地区占比最高维持在35%左右,长三角地区次之。2022年上半年除中西部地区贷款余额占比略有收缩外,其他区域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股份行:长三角地区占比最高,中西部地区次之。2022年上半年股份行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贷款余额占比继续维持增长态势,而环渤海和中西部地区占比则略有下降。

总结来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成为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新增贷款的主要贡献来源。

(3)分行业来看

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了制造业、租赁/商业服务业与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应了上半年基建投资维持高增速的情况。

从最近五年的新增信贷行业占比情况观察,地产贷款余额同比转负,制造业延续回升,基建相关行业新增贷款占比总体有所下滑,但合计占比仍然是新增贷款的主要支撑。

从银行存量贷款行业分布观察,与2021年末对比,租赁、商业服务与贸易、制造业、以及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分别维持存量贷款行业占比前三格局。

在地方融资平台口径下,从部分银行披露的具体数据来看,银行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广义口径风险业务余额同比增速均有回落。招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业务不良贷款(资产)率分别提升0.11和1.4个百分点,参考兴业银行的披露情况来看,不良资产率上升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公司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资产总额压降;另一方面,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个别区域风险暴露,不良有所增加。但公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不良资产总体规模较小,对资产质量影响不大。

在房地产方面,在2022年上半年房地产延续“房住不炒”总基调,虽有各地地产政策的边际放松,但在弱基本面背景下,叠加局部信用风险事件影响,上半年房地产市场延续低迷,各类上市银行房地产对公贷款余额占比均出现明显下行。

2.2. 贷款逾期情况

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贷款逾期占比较去年末整体有所增大。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行、股份行和农商行的逾期贷款占比有所下降,城商行的逾期贷款占比回升幅度较大,主要拖累为哈尔滨银行2022年中报逾期贷款占比达19.9%,剔除哈尔滨银行后的城商行逾期贷款占比整体下行。

从逾期贷款的期限结构来看,截至2022年6月末,逾期在1年以内的贷款占比较2021年末有所提升,反映上半年新增贷款逾期情况有所恶化。

从监管的视角来看,监管部门常用银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来衡量银行资产分类的准确性和不良贷款划分的真实性。从上市银行数据来看,2022年上半年各类银行这一占比整体均低于90%,但股份行和城商行的读数较去年末有所上升,个别城农商行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不良贷款的比例超过100%。

2.3. 不良贷款率

从关注类贷款占比和非正常贷款(不良+关注)占比来看,股份行和农商行的资产质量较2021年末有所恶化,国有行和城商行的非正常类贷款占比总体有所下降。

仅从五级资产分类视角的不良贷款率来看,2022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小幅下行,但下行幅度明显趋缓。其中,锦州银行、广州农商行、天津银行、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2022年中报公布的不良贷款率超过2%。

分区域分布来看,我们依旧以上市的国股行(基本实现全国展业)中选择披露了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中西部等重点地区的部分银行为样本。观察贷款不良率的区域分布情况,2022年上半年除珠江三角洲外的其它各重点区域的不良贷款率整体有所下降,多数银行在珠江三角洲的贷款不良率较去年末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从中信银行披露情况来看,不良贷款区域分布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珠江三角洲及海峡西岸地区个别大额客户出现风险降级不良,导致该地区不良贷款增加较多;二是环渤海、西部等地区的不良资产处置力度较大,不良贷款余额下降明显。

分业务类型来看,以国股行为例,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中的各项贷款的不良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但从占比来看,上半年公司贷款占比延续回落,个人贷款和海外及子公司不良贷款的占比则有所上升。

分行业来看,以上市国股行为例,不良贷款中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交运仓储和邮政业占比较2021年末明显下滑,但上半年房地产业以及租赁、商业服务与贸易业在不良贷款中的占比提升明显提升。

参考兴业银行披露,公司不良贷款和逾期贷款指标较上年末小幅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

(1)信用卡业务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干扰等因素影响,部分持卡人收入水平受到冲击,导致还款能力下降,信用卡业务逾期和不良增加;

(2)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房地产企业因经营不善或诚信不足等原因,违约有所增加;

(3)个别地区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加剧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融资平台债务违约和不良有所增加。

2.4. 证券投资:标准化债券和资管产品比重均有所下降

银行证券投资主要包括两类:一是直接的、标准化的债券投资,二是对资管产品投资(如公募基金、理财、非标、资管计划、ABS等,统称结构化主体)。

整体来看,不同类型商业银行资产端标准化债券占比有所分化,而资管产品投资占比有所下降。

标准化债券配置种类方面,商业银行整体继续增持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包含同业存单)和企业债券占比延续回落。

从债券投资期限来看,59家上市银行中仅部分银行对债券投资的剩余期限结构进行了公布。以工行和农行两家大行为例,2022年上半年两家银行均明显提高了对1-3个月和5年期以上期限债券的配置,其它期限债券占比显著下降。

参考招行2022年半年报策略披露来看,

受国内疫情反复、宏观经济承压及央行降息降准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债券市场短端债券利率整体下行,长端债券利率下行空间不足,呈现区间波动走势。债券投资方面,对于人民币债券投资,本公司基于年初对债市利率震荡下行的总体判断,在一季度主动加大投资力度,配置账户保持高仓位,适时拉长久期,进一步提升信用债主体资质,优化组合结构,并通过持续波段操作和适度的杠杆策略,增厚投资收益;对于外币债券投资,本公司适当缩短外币债券组合久期,把握信用利差波动机会,加大信用债区间操作力度,有效提高组合收益。

资管产品方面,公募基金占比有所提升,资管、信托和ABS占比有所下滑。

3. 银行负债:负债压力有所缓解,付息成本压力进一步凸显

虽然2022年上半年除存款外的其它负债占比和成本整体均有所下降,但由于存款在银行负债组成中占比最高,且上半年存款的占比和成本进一步提升,带动上市银行计息成本整体有所提高。

在吸收存款方面,上市银行计息负债中存款占比环比整体提升,具体到存款结构来看,个人存款和企业存款同比增速均有所回升。2022年4月,央行指导利率自律机制建立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以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上半年各类型上市银行存款成本率均有所提升,银行成本压力高企。

更具体地来看,受局部疫情等因素扰动下需求收缩和供给冲击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上半年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净息差进一步承压参考招商银行半年报披露来看,“2022年上半年,活期占比下降主要是由于报告期内,宏观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叠加局部地区疫情暴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同时受资本市场震荡影响,居民投资向定期储蓄转化。”

上半年商业银行在存款压力有所缓解,应付债券、向央行借款、同业负债三项占比均呈现下滑。债券发行和同业负债成本率整体均呈现回落,与上半年市场利率走势基本相符。

从同业负债监管角度考虑,将同业存单包括进同业负债,统计的59家商业银行当中,锦州银行和兴业银行同业负债占比超过1/3,此外还有渤海银行、上海银行和郑州银行三家同业负债占比超30%。

4. 资本充足率下降,资本补充需求提升

受到疫情扰动、局部信用风险发酵影响,银行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仍然承压,上半年各类型上市银行资本充足率均有下降,并且无论是一级资本还是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银行仍有较大的补资本需求。

具体到上市银行,与总体样本结论一致,我们同样也发现绝大部分银行的不同资本充足率指标较2021年末均出现恶化。

5. 小结

上半年政策发力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促进银行对实体经济让利,国有大行资产扩张最为显著。在资产扩张的同时,2022年上半年各类上市银行净息差均呈现收窄。

息差收窄,一方面是因为政策引导贷款利率下行,更重要的还是存款定期化问题。

活期占比下降主要是由于宏观经济面临诸多困难,叠加局部地区疫情暴发,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同时受资本市场震荡影响,居民投资向定期储蓄转化。

为改善盈利状况,上半年上市银行资产中证券投资、同业投资同比增速回升力度较大。债券投资方面,以工行和农行两家大行为例,2022年上半年两家银行均明显提高了对1-3个月和5年期以上期限债券的配置,总体拉长久期增厚收益。

上市银行新增贷款主要流向了制造业、租赁/商业服务业与贸易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

疫情影响下居民收入预期偏弱,叠加局部消费场景受限,房地产销售、居民个人消费延续低迷,2022年上半年上市银行个人房贷、消费贷以及信用卡透支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仅个人经营贷占比有所上升,汽车贷款占比较去年末持平。

2022年上市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小幅下行,但下行幅度明显趋缓。其中,锦州银行、广州农商行、天津银行、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2022年中报公布的不良贷款率超过2%。

新增不良的原因,主要如下:

(1)信用卡业务受经济下行、新冠疫情干扰等因素影响,部分持卡人收入水平受到冲击,导致还款能力下降,信用卡业务逾期和不良增加;

(2)房地产市场持续下行,房地产企业因经营不善或诚信不足等原因,违约有所增加;

(3)个别地区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加剧部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融资平台债务违约和不良有所增加。

风 险 提 示

逆周期政策不确定性,海外疫情发展超预期,外部环境变化。

报告来源: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报告发布时间:2022年9月28日

本资料为格隆汇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发布,未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资料内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资料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若您并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资料授权发布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本平台不是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本资料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资料内容当日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资料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