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产业承接的上限

东盟产业承接的上限
2022年10月06日 17:27 格隆汇APP

本文来自:招商宏观静思录,作者:招商宏观团队

核心观点

随着产业多元化布局叠加当地政府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东盟在踩对“时间点”的背景下承接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凭借传统比较优势尝试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不过,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成本以及语言环境等因素限制了东盟可承接的产业选择和空间。

对于东盟产业承接,我们知道的是:

受中国自主选择产业转型升级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东盟成为第五次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具体而言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发达国家或地区直接转移到东南亚地区;二是为了实现更低的成本投入以及应对美国贸易制裁,企业将产业从中国转移到东盟。

东盟承接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成本和人口结构优势明显。劳工组织《2020—2021年全球工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名义月工资1165美元,印度尼西亚202美元,马来西亚888美元,越南292美元。另外,东盟人口结构年轻,以中国人口结构变迁为基准,越南人口年龄结构与2001年的中国类似,马来西亚与2000年的中国类似,印度尼西亚与1994年的中国类似。

对于东盟产业承接,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

东盟可能并非只想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半导体行业为例,新加坡晶圆产能和半导体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分别约5%和19%。为了进一步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2022年5月,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与美方签署半导体供应链合作备忘录,TF AMD、德州仪器、罗姆、AMD和英飞凌等多家半导体巨头都已在马来西亚投资建厂。

但,基础设施、土地成本以及语言环境等因素严重制约了东盟可承接的产业选择和空间。尽管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优惠的关税政策都为东盟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但制约产业承接“上限”更多的是基础设施、土地成本以及语言环境等因素。数据显示,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和菲律宾等多个国家的公路密度都低于中国。就工业用地价格而言,2021年中国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约为40—50美元/平方米,而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工业用地价格普遍高于中国。除此之外,相比于中国单一的官方语言普通话,尽管东南亚各国逐渐开始普及英语和汉语,但各国间的官方语言仍存在较大差异。

相比于“空间”,东盟承接产业转移更得益于踩对了四个关键性的“时间点”:一是中国进行产业升级的自我驱动力强;二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为东盟创造了尝试替代中国工厂的可能性;三是RCEP的协商和签订加速了区域内部的产业分工和融合;四是新冠疫情爆发使东南亚地区成为投资建厂的重要避险地。

一、对于东盟产业承接,我们知道的是?

对于东盟产业承接,我们知道的是:

东盟主要以承接外迁产业为契机完成产业结构变迁。

到目前为止,全球共完成了四轮大范围的国际产业转移,当前世界正处于第五轮产业转移开端。受中国自主选择产业转型升级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影响,东盟成为此次产业转移的主要承接地。

具体而言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发达国家或地区直接转移到东南亚地区;二是为了实现更低的成本投入以及应对美国贸易制裁,企业将产业从中国转移到东盟。

东盟承接产业转移的劳动力成本和人口结构优势明显。

劳动力成本是影响产业转移最重要的因素,劳工组织《2020——2021年全球工资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名义月工资1165美元,印度尼西亚202美元,马来西亚888美元,越南292美元,东盟的工资普遍低于中国。

另外,东盟人口结构年轻,2021年中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占比为70%,越南约为68.6%,马来西亚约为69.3%,印度尼西亚约为67.9%。以中国人口结构变迁为基准,越南人口年龄结构与2001年的中国类似,马来西亚与2000年的中国类似,印尼与1994年的中国类似,此外2020年中国出生率为8.52‰,越南为16.1‰,马来西亚为16.44‰,印度尼西亚为17.45‰。

因此,尽管从劳动力人口占比上看,中国普遍略高于东盟,但就人口结构变迁和人口出生率来说东盟依然处于年轻化的增长阶段。

二、对于东盟产业承接,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

对于东盟产业承接,我们更需要知道的是:

东盟并非只想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公司也陆续开始在东南亚投资建厂。

提起对东盟的产业转移,我们想到的更多是关于低端制造业的布局,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以半导体行业为例,新加坡是东盟中重要的半导体生产基地,晶圆产能和半导体设备占全球市场份额分别约5%和19%。为了进一步推动半导体产业发展,2022年5月,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及工业部与美方签署半导体供应链合作备忘录,TF AMD、德州仪器、罗姆、AMD和英飞凌等多家半导体巨头都已在马来西亚投资建厂。此外,早在2009年越南就启动了首个集成电路开发计划,吸引了包括英特尔、Amkor等国外半导体厂商的投资,疫情后多个国际半导体巨头进一步加快了对越南的产业链布局。Technavio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4年越南半导体行业年复合年增长率有望达19%。泰国在2021年修改了对半导体制造业的投资优惠政策,对晶圆制造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给予达10年的税收减免,这直接使得电器和电子行业成为外资主要投资的行业选择。

不过,东盟承接产业转移的“下限”是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优惠的关税政策,但制约产业承接“上限”更多的是基础设施、土地成本以及语言环境。

前文讨论中提到,劳动力成本较低和人口结构年轻化是东盟承接产业转移的较大优势,除此之外,为了吸引其他国家来本地投资建厂以及促进出口额的增长,东盟各国纷纷对外资企业和出口企业采取了多元化的低税率或免税政策。以上这些都是承接产业转移具备的基本优势所在,换句话来说,这些优势决定了东盟是全球第五次产业转移主要的承接地。

但东盟能够承接多少的产业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替代中国制造工厂的角色是由除这些“下限”优势之外的基础设施、土地成本以及语言环境等因素决定的。

交通基础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了货物运输效率的高低,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效率。便捷的交通能有效节约进出口的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加快货物周转速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产业转移。作为中国和东盟最重要的货物运输通道之一,东盟目前的公路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普遍较低。2019年数据显示,中国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土地公路长度)为53,仅次于泰国和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老挝、缅甸和菲律宾等国家的公路密度都低于中国。

工业用地面积和价格是衡量产业承载力的重要指标,单就工业用地面积而言,东盟肯定远远低于中国。就工业用地价格而言,2021年中国工业用地出让价格约为40—50美元/平方米,而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的工业用地价分别约为33—129美元/平方米、50—65美元/平方米、138—400美元/平方米、90—162美元/平方米,工业用地价格高于中国。

除此之外,语言沟通是否无障碍是影响产业协同合作的重要因素,相比于中国单一的官方语言普通话,尽管东南亚各国逐渐开始普及英语和汉语,但各国间的官方语言仍存在较大差异。东南亚的不同国家凭借自身比较优势承接的产业并不相同,而语言沟通障碍限制了国与国之间产业集聚效应和企业规模扩张效应的发挥。

相比于“空间”,东盟承接产业转移更得益于踩对了“时间”。

与中国相比,东盟的地理位置更加优越,是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也拥有马六甲海峡这个全球运输“咽喉”,其中老挝是其中唯一的全内陆国,全球自由贸易的开展为东盟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地理“空间”上的天然优势为东盟发展进出口贸易创造了绝佳的环境,与中国距离较近也为其承接产业转移准备了相应条件。然而,从前面分析可知,其实相比于中国来说,东盟具备的比较优势并不多,甚至交通基础设施、土地成本、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都比不上中国。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第五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锚定东盟,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东盟踩对了四个关键性的时间点:一是中国自身产业环境发生较大变化,进行产业升级的自我驱动力强,选择将部分低端产业转移到距离本国近且地理位置优势突出的东盟更容易实现自身的产业迭代;二是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为东盟创造了尝试替代中国工厂的可能性,中国公司以及其他跨国公司纷纷选择在东盟生产和出口这种方式逃避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三,RCEP的协商和签订密切了多个东盟的经济贸易合作关系,加速了区域内部的产业分工和融合,为承接产业转移创造了更具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四,新冠疫情爆发引发的供应链产业链危机使跨国公司纷纷选择东南亚地区作为投资建厂的重要避险地。

综合来看,随着产业多元化布局叠加当地政府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东盟在踩对“时间点”的背景下承接了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凭借传统比较优势尝试承接技术密集型产业。不过,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成本以及语言环境等因素限制了东盟可承接的产业选择和空间。

风险提示:

历史预测未来有偏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