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区龙泉中学引入非遗文化课“白族三道茶”

盘龙区龙泉中学引入非遗文化课“白族三道茶”
2024年04月10日 16:41 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掌上春城讯4月9日,盘龙区龙泉中学邀请大理州非遗文化“白族三道茶”传承人乔献营和高级茶师杨昭君走进校园,她们用大理白族最传统的“三道茶”仪式,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文化展示课。

乔献营和杨昭君身着漂亮的白族服饰,银壶、烤茶的老瓦罐、烧红了木炭的火盆和银制的茶杯……彰显出了三道茶特有的云南文化韵味。

乔献营讲述了“白族三道茶”的历史和申遗过程,她介绍,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白族称“三道茶”为“绍道兆”,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并富于戏剧色彩的饮茶方式,也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回味”的茶道,早在明代时就已成了白族人家待客交友的一种礼仪。

乔献营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三道茶”的制作过程。第一道茶为“苦茶”。制作时,先将水烧开,由司茶者将小砂罐置于文火上烘烤,经过上百次抖动,使茶叶受热均匀,待罐内茶叶转黄,茶香喷鼻,也称之为“百抖茶”,再注入银壶烧沸的开水。第二道茶为“甜茶”。司茶者重新用小砂罐置茶、烤茶、煮茶,并在茶盅里放入少许红糖、乳扇等,沏成香甜可口的甜茶。第三道茶为“回味茶”。司茶者将茶盅中放的原料已换成适量蜂蜜、花椒、核桃仁、桂皮、盐,形成了五种不同味道的舌尖碰撞,其回味无穷。

看完演示后,学生和教师代表在乔献营老师指导下,一步步学习“三道茶”的制作,并把制作好的“三道茶”双手献给现场的教师和同学们品尝。

“三道茶”不仅仅是一种饮茶礼仪,制作工艺考究,更蕴含着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苦茶”寓意着做人的道理是:要想立业,必先吃苦;甜茶寓意着人生在世,无论做什么,都只有吃得了苦,才会有甜。回味茶寓意为:时刻牢记先苦后甜的人生哲理。

“白族三道茶”作为云南民俗茶艺中独特的饮茶方式,文化内涵厚重、寓意深远。盘龙区龙泉中学相关领导表示,学校引入“白族的三道茶”作为特色课程,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更希望学生在制茶活动中领悟茶中之道:未来的甜蜜幸福,都是今天辛苦努力奋斗出来的。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陈力

责编:苏昊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