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铁纪守护绿水青山

  傍晚的海晏村,游人如织。落日余晖洒在滇池水面上,金色的波浪伴着清风,让这个古朴的村落充满生气。到滇池边散步,到海晏村看日落……已成为昆明市民和游客休闲娱乐的新选择。

  近年来,昆明市扎实抓好以滇池保护治理为重点的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昆明蓝”“滇池清”“春城绿”“四季花”成为春城昆明的亮丽名片。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之大者”“市之大事”,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政治监督“护航行动”,细化重点任务,强化监督措施,贯通监督力量,推进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压紧压实生态保护责任,深入推进“高原明珠、绿美春城”建设,推动全市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持续向好。

  为找准监督发力点,昆明市纪委监委探索建立党建和业务协作单元运行工作机制,依据相关监督检查室和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工作职责关联性,调整党支部架构,重组“农林水口协作单元”,组建“昆明市纪委监委领导领衔+监督检查室+审查调查室+派驻(出)机构”组团联动协作模式,结合生态环境、水务、农业农村等系统特点制定监督事项清单,确定重点监督任务,通过“党建+业务”工作联动、“室组”双月工作例会研究、派驻机构每月轮值等机制,推动监督执纪监察联动协作高效运转。

  “暗管是否已经拆除?是否还存在生产废水直排螳螂川的情况?”日前,昆明市纪委监委第四协作单元成员驻市生态环境局纪检监察组围绕是否把环保理念深植于心、问题整改是否到位、日常业务环节是否处置到位、反馈问题是否彻底根除、制度措施是否常态化落实等内容,深入西山海口工业园区某金属材料制造有限公司和某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监督检查,重点关注是否存在虚假整改、敷衍整改等情形。

  昆明市纪委监委用好业务协作单元机制,充分运用“室组地”“室组+职能部门”联动监督机制,通过日常监督、专项检查等,推动全市生态环境部门认真履职尽责,督促市、县(区)相关职能部门坚持系统观念,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系统施治。截至目前,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涉及昆明市问题有33个,已完成整改28个,其余5个问题正按计划推进,交办的1201件投诉问题,已完成1194个,阶段性办结7个。

  对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可能存在的作风腐败问题,坚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2023年,全市纪检监察机关问责生态环保领域48人。

  “在严肃查处的同时,我们坚持以案促改、以案促治,督促案发单位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挖问题根源,堵塞制度漏洞,做深做实护航生态文明建设‘通篇文章’。”昆明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昆明市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典型案例警示、震慑、教育作用,由相关监督检查室组织全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务系统领导干部召开一次警示教育大会、开展一次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沉浸式体验、聆听一次系统性、领域性问题剖析讲解等方式,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知敬畏、明底线、守规矩。

  同时,充分发挥派驻纪检监察组“贴身”监督优势,督促市生态环境局等职能部门加强对项目规划立项、招投标建设管理、资金拨付等重要环节的监管,制定出台《强化重大投资项目环评服务保障措施》《昆明市生态环境局行政执法工作流程》等管理制度20项,确保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效监督是关键。”昆明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以研究提出的2024年15项年度重点监督任务和8项专项监督任务清单为指引,找准切入点,做深做实政治监督“护航行动”,持续为建设“高原明珠、绿美春城”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记者董宇虹 吕文康 通讯员杨洋 李航报道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