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2022年03月15日 15:40 内蒙古NEWS

准格尔旗

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准格尔旗地处黄河几字弯,流经总长度238公里。近年来,准旗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黄河沿线俨然已经成为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景观地带,母亲河成为造福沿岸百姓的幸福河。

初春时节,黄河准格尔段迎来大批白天鹅、鸿雁等候鸟经过,它们时而静卧水面,时而振翅齐飞,有的伸着长长的脖颈悠闲自在地觅食,有的在水中追逐嬉戏,有的顺流漂移,在碧水蓝天的母亲河中形成了水鸟成群游弋、结伴翱翔的黄河生态盛景,为春季增添了勃勃生机。

鸟儿的选择,就是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力佐证。

这几年,摄影爱好者李志刚坚持用相机,记录着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变和沿黄民生风景。“我们是生态保护的见证者,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绿色植被大幅度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增强,脸上的笑容更多了。”李志刚说。

黄河沿岸广种绿植不但可以减少黄河的含沙量,还能减少水土流失。长期以来,准旗人总结出“山顶植树造林、山坡退耕种草、山腰披植复绿、沟底筑坝淤地”等综合治理模式,深入实施沿黄生态廊道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从源头遏制粗泥沙入黄,完成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环境治理,确保黄河水体安全;推行了河长制、湖长制,严格执行24小时入黄水质监管;实施沿黄生态廊道建设项目,2019年以来,完成林业生态建设22.13万亩,完成草原建设39万亩,让过去的黄河土山变成了如今的绿水青山,滩区已是“草长莺燕飞”。

“过去这儿全是黄土坡,土壤沙化,一阵风吹来满眼满嘴的土。”旗林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林业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市、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治理修复,提升林业生态建设质量,全旗城乡生态面貌明显改善。2016-2020年,我旗林业生态建设坚持城乡统筹,突出重点,国家工程与地方工程相结合,认真组织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造林补贴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和地方重点区域绿化项目,完成林业生态建设76.9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56.21万亩,封育5.75万亩,森林抚育2万亩,森林质量提升13万亩。”

母亲河孕育了这片沃土。

十二连城乡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发展目标,依托丰富的沿黄、盐碱地资源,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产品,实现农业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功能,将原本寸草不生的万亩盐碱地,经过石灰和黄河水改造,变成了良田。目前,十二连城乡有盐碱地8.5万亩,种植的稻花香水稻亩产达800斤左右。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现在的十二连城乡生物多样性大大提高。

依靠生态越来越好的黄河,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的十二连城乡开始发展渔业养殖,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产业层次高、产业链条长的“良商”进驻,在短期内实现“大渔带小渔”式合作发展模式,帮助老百姓建鱼塘,提供饲料、渔药、渔机具、技术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目前全乡水产养殖面积1.5万亩,养殖包括草鱼、鲤鱼、甲鱼、小龙虾、螃蟹等10余种水产品种,实现渔业经济年产值1.8亿元,老百姓吃上了“生态饭”,挣起了“生态钱”。

“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加快发展高效特色现代农业,对区域特色产业进行合理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壮大规模经济。对大田作物推进标准化种植、机械化生产,设施农业推广应用现代种养殖技术。畜牧业推动规模化、生态化、循环化发展,助力生态振兴。”十二连城乡综合保障和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李岳飞说。

生态优势就是旅游发展的优势。

蓝天下,黄河水静静地流淌,岸边山高峡深,沿黄景色带越来越美、色彩越来越丰富……良好的生态,逐渐成了旅游的金字招牌,也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黄河环境治理见效,准旗在黄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其中,国家4A级景区准格尔黄河大峡谷就镶嵌在黄河岸边,以生态为底色,打造集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乡村田园等于一体的旅游。伴随着包子塔景点漂浮码头、崔家古寨、窑洞四合院、索道、沿河栈道等项目的建成,盘活了黄河古道文化旅游。游客畅游在此,美不胜收的景色尽收眼底,幸福感满满。

令人欣喜的一组数字,再次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9年准旗游客接待人数155万人,旅游景区营业收入达到21.6亿元;2020年游客接待人数81.3万人,旅游景区营业收入达到7.2亿元;2021年游客接待人数122.48万人,旅游景区营业收入达到9.977亿元。生态旅游产业正在成为强县富民的支柱产业。

随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黄河更美了,更加动人心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