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花生,大家都很熟悉,一直以来它都是大家接触最多、吃得最多的坚果,也被称为“长寿果”。
随着花生逐渐上市,很多人都是几斤几斤往家里买,有的人说花生是血管垃圾的“克星”,还有的人说花生能补血、能减肥……
确实,花生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植物中的牛奶”。适当吃一点对身体确实有好处。而且,国际上又有新的研究证实,每天吃4~5粒花生,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降低中风风险!
花生的6大好
1
减少中风风险
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卒中》上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日本的男性和女性中,多吃花生与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有关联。
与不吃花生的人群相比,每日花生摄入4粒左右的人群:
脑卒中总发病率降低了 16%
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降低了 20%
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降低了 13%
研究人员分析认为,花生含多种对心血管健康有益的物质,如不饱和脂肪酸。对于改善血脂、抑制炎症、控制血糖等均有好处,可帮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
健脑益智
花生中的卵磷脂,以及赖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等几种氨基酸,有助于促进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力,辅助预防老年痴呆,因此也有“益智果”的美誉。
3
维持血管弹性
健康的血管本身就具有弹性,无需再软化,但当人体血液中的脂类物质过多、血液粘稠时,就会促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氧化,并沉积在血管壁上形成斑块。
花生富含的胆碱和卵磷脂,具有良好的乳化特性,能阻止部分胆固醇沉积、清除部分已沉积物质,此外还有助于保护血管细胞健康,维持血管壁的弹性。
一定量的花生还有助于阻止甘油三酯快速升高,有利于血管正常扩张,不给斑块形成提供条件。
有干预研究发现,如果在饮食中用适量花生来代替部分红肉,患糖尿病的风险能降低21%。
4
保护心脏健康
花生富含一种叫辅酶Q10的物质,能修复心肌细胞膜的破损,确保心肌细胞弹性,让心脏的收缩和舒张更有力量。适当吃一些,对心脏健康很有好处。
5
辅助防癌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尹慧勇研究组,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Redox Biology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表明:花生红衣中提取的多酚类活性物质原花青素-B2具有较为显著的抗肿瘤功效。
6
养护肠胃
花生中蛋白质含量丰富,能帮助中和胃酸。磷脂也能帮助保护胃粘膜。
专家也曾提过:早上起来空腹嚼10粒生花生,一直嚼到很细再咽下去,可以帮助胃酸分泌量大的人来缓解反酸和嗳气。
花生这样吃,守护健康
小编发现,在生活中,有许多女性朋友属于体寒的体质,经常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不论是夏天还是冬天,手脚都没有温暖过,其实这是因为我们是缺血造成的,当然有些朋友天生就有身体发冷。
对于这种情况,建议你在平时吃更多的花生,对我们身体的气血调节非常有帮助。
红糖+花生,不出半月,
湿气少了,血管或许变干净
红糖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食物,有很好的补气血,祛湿气的效果。它的温暖效果也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温度,防止体寒的伤害。
食材:花生、糯米、红糖、红豆、红枣、枸杞
做法:将花生、红豆、糯米提早用清水泡洗好。再将泡洗好的糯米、花生、红豆控水加至在电饭煲或者破壁机里,选择炖煮或五谷豆浆功能。炖制好后加入红糖、枸杞、去核的红枣调味。
这种花生粥可以促进身体代谢和血液循环,体虚、体寒人群都可以试试。
其他美味搭配
01
补血:蜜汁花生枣
红枣100克、生花生仁100克,温水浸泡后放锅中加适量清水,小火煮到熟软,再加蜂蜜200克,至汁液黏稠停火。
也可用高压锅煮30分钟左右,蜂蜜可待花生仁、红枣熟后入锅。
02
健脾消脂:花生红枣薏仁粥
带衣花生、红枣、赤小豆、薏苡仁各40克,红米30克,一起熬粥喝。
03
养肝:花生豆浆
花生、大豆一起榨汁喝,有较好的降血脂、延年益寿的作用,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此外,豆浆也有补虚润燥、清肺化痰之功效,两者一起,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4
美容养颜:花生猪脚汤
剁好的猪蹄过一遍热水,花生带皮洗净,与猪蹄放入砂锅,加枸杞、盐适量,大火煮开后改小火慢炖3小时左右,加香菜点缀出锅盛汤食用。
05
养护血管:老醋花生
取适量生花生,用陈醋浸泡一个星期,吃饭的时候配上一勺,当做佐餐小菜即可。
这些人不适合多吃
1、油脂分泌旺盛者
花生的油脂含量非常高,吃多了容易促进毛囊分泌更多油脂,所以易长痘、油脂分泌旺盛的人不宜进食太多。
2、肝胆疾病患者
花生是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会促使胆汁大量分泌来帮助消化吸收,对胆囊有很强的刺激。如果肝胆疾病患者过量食用花生,会大大加重肝胆的负担。
3、高尿酸、痛风患者
每百克花生中,嘌呤含量高达96.3毫克。而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人日常饮食中要严格控制嘌呤的摄入,所以此类人群不宜多吃花生。
4、腹泻患者
花生中含有大量的油脂,不易消化,而且花生有润肠通便,所以腹泻的人吃花生会加重病情。
5、对花生过敏的人
花生是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之一,对花生过敏的人不建议食用。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