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中的心理学

《思考,快与慢》中的心理学
2021年12月11日 22:09 选基小助手

回想容易出错的瞬间:认知放松、光环效应、摩西错觉、眼见为实...

跟大家玩个小游戏,请大家看下面这道题,并快速给出答案:

A bat and ball cost $1.10.

The bat costs one dollar more than the ball.

How much does the ball cost?

.

.

.

.

.

数据显示:哈佛大学50%以上学生都回答错了这个问题,他们给出的答案:0.1美元。而正确答案应该是:0.05美元。

如果你答错了,很正常,绝大多数人都会这样的,这是认知天性。如果你答对了,恭喜你,你的思考习惯非常好,已经超越了很多人,因为你总是愿意保持思维的活跃,你是一个爱思考不容易被洗脑的宝宝。

有没有发现,大脑有时会惰性思考而我们却不自知——Daniel Kahneman在他的Thinking Fast and Slow《思考,快与慢》一书中给了我们很多启发。

本期我们继续与易方达基金、湛庐文化、中信出版社为您奉上“世界因我而改变系列”——《思考,快与慢》、《虚拟人》、《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耐心的资本》。

一位百亿基金经理的认知剖析

克服人性弱点、掌控投资行为

易方达基金经理郭杰分享:过去几个月的市场表现分化较大,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考验。面对长期主义与阶段趋势、持续上涨与“跌跌不休”的强烈对比冲击,又到了考验投资人信仰的时刻。

如果投资只是把优秀的公司挑出来,那就太低估了投资的难度。”完整的投资过程不仅需要判断,还包括行为。今天我们就谈谈如何更好地把握投资行为。以我个人的切身感受而言,人性的弱点,可能是投资过程中最大的敌人。

许多经典的著作都曾讨论人性和行为:丹尼尔·卡尼曼是行为经济学的鼻祖,其著作《思考,快与慢》是行为经济学的经典,书中系统性地描述了人类行为偏差的表现和来源,值得细细品味。著名投资人芒格的演讲《人类误判心理学》应该是最早总结人性对投资影响的文章。詹姆斯·蒙蒂尔的《行为投资学手册》则直接根据投资实战的经验,指导如何更好地投资。他们的结论均表明,投资人能否克服人性弱点、掌控投资行为是成功投资的关键。  

达尔文的进化论很好地解释了生物演化。人类的大脑是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是外部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使得人类相比其他动物具备更大的生存优势,并且在文明的创造过程中贡献了巨大的价值。但人类大脑的运行机制并不适应投资这个新生的复杂事物。过度自信、认知偏差、情绪驱使是投资人众多行为偏差中的三种典型表现。

(1)过度自信。无数的心理学实验都验证了人们总是倾向于过度乐观和自信。这种乐观情感是生物适应性的表现,可以让人类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得更好,但在投资中却会带来巨大风险。如何防止过度自信?使用批判性思维,学会质疑。当我们习惯了正面思考的时候,从反面去想想事物的可能性;当我们习惯了一种视角看待问题的时候,尝试着从另外的维度去思考。

(2)认知偏差。芒格总结了十几种认知偏差,后来的心理学家也贡献了许多,都值得我们一一对照反思。各种认知偏差形成的原因都指向了人类思维的两个倾向:损失厌恶和贴现率的时间差异,即人们对损失的厌恶程度要远大于对收益的偏好;人们对眼前和当下的重视程度远大于对未来和长期。

(3)情绪驱使。人类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判断准确性。积极的情绪会让我们高估事情成功的概率;而消极的情绪会产生相反的结果。我们经常拿客观和理性来要求自己,但似乎没有有效的衡量标准,客观世界的基础概率是一个很好的评估基线,也就是所谓的常识。同时,面对情绪,试着去观察情绪、分离情绪;还可以试试正念冥想的方法,让情绪不再绑架你的大脑。

i知识:

丹尼尔·卡内曼,1934年出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1954年毕业于以色列希伯来大学,获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2002年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0月8日15时30分,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由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以色列教授Daniel Kahneman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Vernon L. Smith分享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Daniel Kahneman是因为“把心理学研究和经济学研究结合在一起,特别是与在不确定状况下的决策制定有关的研究”而得奖。Vernon L. Smith是因为“通过实验室试验进行经济方面的经验性分析,特别是对各种市场机制的研究”而得奖。著有《思考,快与慢》、《噪声》。

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美国投资家,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副主席。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这位(2021年)已经97岁高寿的老人,在过去的46年里,他和巴菲特联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纪录——伯克希尔公司股票账面价值以年均20.3%的复合收益率创造投资神话,每股股票价格从19美元升至84487美元。

詹姆斯·蒙蒂尔(James Montier),著名基金经理,现为GMO资产管理公司资产配置团队成员。此前曾担任法国兴业银行的全球策略联合主席,在汤姆森-埃克斯塔尔年度*策略分析师调查中名列前茅。他是英国杜伦大学的访问学者,也是英国皇家社会科学院成员,被媒体誉为特立独行的交易者、传统理论的批判者和具有创新精神的投资家。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安皮里卡资本公司的创办人,也是纽约大学库朗数学研究所的研究员。曾在纽约和伦敦交易多种衍生性金融商品,也曾在芝加哥当过营业厅的独立交易员。两部超级畅销书《随机漫步的傻瓜》和《黑天鹅》已经成为华尔街投资人士必读的经典著作。

回到当下的市场考验,投资人该如何面对?首先是尊重其存在的必然,市场大多数时间都处于高估或低估的状态,本质上并非投资者真的缺乏常识,而是人类行为本身因外部环境所导致的非理性,因此不必用对抗的心态去面对;其次,一味的恐慌或者贪婪都会成为成功投资的障碍,对价值偏离的判断必须是敏感而非麻痹的,必须有清晰的锚定让自己知道现在处于什么位置;最后,投资人必须建立一套稳定的投资框架和应对机制,让你能围绕自己的投资目标,专注地开展投资行为,而不被各种外部因素和自身情绪所干扰。

纳西姆·塔勒布说过:“即使我们可以意识到自己有各种偏见,我们也必须认识到,知识并不等于行为。”有一句话调侃道:“纵使我懂得那么多道理,也无法过好这一生。”认知和理解人性还不足以让我们能做的更好,这也正是人性弱点的顽固之处;但这些是掌控投资行为的前提,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反馈,改善思维习惯,优化投资行为。这都是慢功夫,需要时间的积累。

在元宇宙打造你的第二分身

未来世界的数字化生存指南

● 人类躯体死亡,思维是否有可能继续存在,从而实现思维不朽?思维克隆人、网络人等虚拟人将如何颠覆人类对“我”的定义?

● 利用思维克隆技术,我们能否重新构建所爱之人的记忆、行为方式以及人格特征?思维克隆人和其生物学原型有着怎样的区别?未来,我们该如何界定思维克隆人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

● 毫无疑问,思维克隆人的出现将会对传统人类社会产生深刻的哲学影响、社会影响、法律影响以及伦理影响,人类传统社会将被彻底颠覆。那么,作为人类的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如何“给思维克隆人一个说法”?

● 元宇宙概念大爆发,虚拟人成为最受入局者关注的切入点,玛蒂娜•罗斯布拉特《虚拟人》一书将帮助你全面了解虚拟人,了解人类未来与自己的虚拟人分身共生的未来!

以上这些问题和思考,我们都可以从《虚拟人》一书中寻找到“答案”,这本书是近年来很少见到的、想法大胆、与众不同的前沿科技好书。通过思维克隆技术的方式创建一个虚拟人出来,并且虚拟人能获得公民身份,能结婚、离婚,还能生孩子……看来,这位现实版的“弗兰肯斯坦”——玛蒂娜•罗斯布拉特是真的要彻底颠覆人类社会的运行方式,将史无前例的风险带到人类社会。

奇点大学校长,谷歌工程总监,畅销书《人工智能的未来》作者雷·库兹韦尔说,如果本我未曾改变,那么我们的心灵电路是生物的还是电子的,两者之间又有什么差别呢?

1999年,我写出了《机器之心》(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一书,并认为,“到2029年,我们将在机器中实现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这些人工智能将能够通过“计算机之父”艾伦图灵提出的“图灵测试”,即一个人类裁判能否通过即时对话将人工智能与真人区分开。

健康领域将是人工智能应用无法跨过的一环。人造T细胞将会增强人类的免疫力。今天,人类的生物免疫系统并不能识别癌症(它认为癌症是你身体的一部分),也无法识别致肿瘤病毒逆转录酶病毒,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能够使用非生物性免疫系统完成这项工作,这种免疫系统可以从互联网上下载新的软件来处理新的病原体。这些“纳米机器人”将通过毛细血管进入大脑,将新皮质(处理思考的大脑外部结构)连接到云端。今天,我们可以访问云端上的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而21世纪30年代以后,我们将能够访问额外的新皮质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重塑人类大脑的计算能力需要每秒做1014次计算。人类创建的超级计算机已经拥有了这种能力,个人计算机将在21世纪20年代早期拥有这种能力。虽然设计出人类级别智能的软件将需要更长时间,但人类在建模和重塑新皮质能力方面已经取得了指数级的进展。创造新皮质的合成模型是我在谷歌做工程总监时的研究项目。我仍然坚信,到2029年,我们将拥有人类级别人工智能的软件开发能力。而沃森正是这一努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玛蒂娜的Terasem 基金专门致力于实现这种场景,本书将会详尽地探讨这种前景。

人类级别的人工智能已经呼之欲出。虽说玛蒂娜描述的前景令人畏惧,但正如我在20世纪80年代描述的前景一样,大规模的通信网络会连接所有人类。当这些新技术出现时,人们很快会将其纳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这些新技术,我们的生活将何以为继。

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

揭示职业生涯、团队合作、影响力升级中的客观规律

这本书比较适合的读者群体:科学家、科技工作者、高校管理者、科研机构管理者、泛商业读者、大众读者。

这是一本写给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才指南,凭借丰富而坚实的数据积累、科学而系统的研究方法,科学解答科研人员尤为关注的问题。汇集网络科学前沿研究,揭示职业生涯、团队合作、影响力升级中的客观规律。

这本书获得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志明、武汉大学人文社科教授马费成、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谢宇、香港城市大学讲座教授陈冠荣、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唐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教授丁颖、北京师范大学复杂系统国际科学中心主任狄增如、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苟利军、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教授皮埃尔•阿祖莱、《自然》杂志总编辑玛格达莱娜•斯基珀、英国皇家生物学学会会士约翰•R. 赫利韦尔的联合推荐。

科学学的概念一开始出现在哲学层面上,但近年来计算机、大数据和网络理论的迅猛发展让它变得越来越成熟并具有可计算性和可分析性,从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科学研究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研究领域日趋交叉的环境下,我们如何衡量科学影响力?是选择大团队还是小团队?人工智能将会对科学研究产生哪些影响?

当你开始思考这些问题,不妨阅读《给科学家的科学思维》,它是社会科学进入开普勒时代的典范,书中结合复杂系统、网络科学、统计学、机器学习等方法,对科学学几个重要方面的研究内容做了系统而翔实的综述,深入研究了“科学家个人的年龄、机构背景等因素与其长期学术产出和影响力之间的关系,尤其剖析了“成功孕育成功”现象在科学家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一线学术工作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i知识——学科关键词:

科学学;网络科学;马太效应;成功孕育成功;h指数;Q因子;厄尔多斯数;爱丁顿数;引用量;先发优势;优先连接;适者成功;适应度;连通分量;复杂系统;范式转移;白色空间;数据分析;无标度网络;复杂网络;连通分量;累积分布;累积优势;合作者网络;看不见的大学;影响因子。

科学学,正在全面重塑科学的未来

科学革命通常由新工具的发明所驱动,显微镜、望远镜、基因组测序等工具和技术的发明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度量和推理能力。

我们可以使用的最新工具是什么呢?

是当今社会意外衍生出的大量数据资源,它足以勾勒出科学事业的全景,能够出色地帮助我们在深度和广度两个层面上了解科学事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实际上,现今的科学家每年都会产出数以百万计的出版刊物、预印本、基金申请书和专利,从而使那些令人叹服的成果及其实现方式得以巨细靡遗地保留下来。对这些数据的运用催生了一个新的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科学学。通过帮助我们以定量的形式认识科学的演化,这门学科有望在科学、技术、教育领域具有巨大的价值。

作者提到,在撰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的读者是所有对科学背后的机制充满好奇心的科学家与学生。科学学的创立者之一托马斯·库恩(Thomas Kuhn),原本是一位物理学家,后来成为哲学家。他于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Scienti­;c Revolutions)一书,激发了全世界对科学进行研究的兴趣。

库恩提出的“范式转移”(paradigm shift)概念,今天仍然适用于几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并且继续主导我们对科学界新思想的产生与普遍认同的认识。沿着这个思路,科学学在很多方面都应该是下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研究领域,它有望解决每位科学家都极为关注的一系列问题,甚至超出库恩的最初设想: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达到他们的最佳工作状态?科学创新的生命周期是多久?职业生涯中出现突破性进展的迹象是否存在?什么样的合作会带来成功,什么样的合作则注定会导致灾难?年轻的研究人员怎样将他们的成功概率最大化?所有一线科学家都可借助本书这个工具,并且依托数据,更好地洞察科学事业的内在发展规律,从而有可能在科研机构和学术圈中明确方向,实现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科学学的广泛影响力还包括它对政策制定的影响的可能性。因此,本书对学术机构的管理者大有裨益,他们可以借助科学学做出基于实证的决策。从系主任到院长,再到负责科研的副校长,高校的管理人员在制定和实施科研战略时需要面对重大的人事和投资决策。虽然这些问题有大量的实证经验可以借鉴,但是由于缺乏连贯性的总结归纳,很难从可能的信息噪声中提取出问题的本质。正因为如此,本书将提供资料与数据,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科学学研究所提供的深刻见解。例如,对于物理系教师寻求终身教职的问题,h指数为25究竟告诉了我什么样的信息?是招聘青年教师还是资深学者可以让学院受益最大?我们什么时候需要投入巨资雇用一位学术大佬?而我们期待他们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本书由4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关注科研人员个人的职业发展道路,探讨我们何时能进入最佳工作状态以及如何衡量个体特征。第二部分探讨团队合作的优势和隐患,分析如何组建成功的团队以及团队成果的荣誉归属等问题。第三部分讨论科学见解与其影响力的内在机制。第四部分总结了学科前沿最热门的课题,从人工智能的作用到偏差性和因果性。每个部分都以各自的引言开始,用问题和逸事诠释主题,这些问题也将在各章相关部分予以讨论,并且每章都涵盖了与此相关的科学领域。

耐心的资本

做有耐心的长期投资者,穿越周期领跑未来!

这本书的译者是雪球人气球友、《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定投十年财务自由》的作者“银行螺丝钉”,江湖人称“钉大”。钉大说:“长期投资, 正是自己一直以来在做的事情, 所以当编辑找到我,希望我能翻译这本书的时候, 看到书名《耐心的资本》, 心想, 这不正是互相契合的理念吗?所以很荣幸接受了邀请, 翻译了这本书的内容,希望咱们国内更多的投资者能够了解长期投资的理念。”

在投资里有句俗话: 七亏二平一赚。

为啥呢?

有两个原因: 追涨杀跌和频繁交易。之前有机构统计过,国内股票基金投资者,平均持有时间长度在2 ~3 个月。

这还是平均值, 如果是最近两年进入市场的新投资者,估计持有时间更短。

之前一位有名的基金经理,在分享的时候,也说过类似的数据。

这位基金经理管理的基金,过去几年,在所有基金中,收益排在前列,净值也从1 元涨到了4 元多。但是,他分享了一个数据,大部分投资者持有他的基金的时间,非常短。37% 的投资者持有不到90天卖出,平均收益率为3%;能坚持持有5 年以上的,只有0.4% 。

要知道,他的基金过去几年收益很好,如果换一只收益排在平均水平的基金, 持有5 年以上的投资者还会更少。

能持有5年,几乎是千里挑一。0.4%是什么概念呢?

举个例子, 高三考生考大学, 在山东能考上“985” 院校的, 占当年所有考生的1.4% 。而坚持持有基金5 年以上的投资者, 只有0.4% 。比一个学生考上“985” 院校, 还要难3 倍以上。

所以“挑选一只好基金, 长期持有就能赚钱了”, 这个策略的执行难度, 就好比对一个学生说, “只要你好好学习, 就可以考上清华、北大、复旦、浙大了”, 难度差不太多。

挑选优秀的基金,其实不难。难的是长期坚持。

这是对我们个人投资者而言的。

那么机构投资者, 是不是就可以更好地做到长期投资呢?

也不一定,不是所有的机构投资者, 都可以做好长期投资。

《耐心的资本》这本书所讲述的, 正是机构投资者在私募股权领域的长期投资情况。并且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时间会更久, 通常是长达10 年或几十年。

虽然这看起来跟个人的投资离得有些远, 但他们的投资行为, 其实对我们未来的生活、社会的发展, 都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比如著名的耶鲁大学捐赠基金, 它为耶鲁大学提供所需要的资金,比如为教职工发放工资、维持校园正常运转等, 因此捐赠基金运作的好坏情况就非常关键了。

书中还提到另一所大学纽约大学捐赠基金, 由于投资过于保守,长期以债券配置为核心, 忽略了股票资产配置的重要性, 导致少赚了数亿美元。

再比如美国亚拉巴马州养老金的投资, 经历了很多失败的项目, 损失巨大, 导致该州养老金出现了非常大的缺口。这种情况又会导致该州的信用等级下降, 从而影响学校、道路以及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为什么在机构投资中,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这本书从两个视角进行了分析。

第一个视角,是投资者的视角,也就是手握大量资金的机构。它们的投资策略是怎样的,如何选择投资对象,如何管理好内部投资团队等。

第二个视角,是基金的视角,也就是接受资金并进行投资,为投资者产生回报的投资集团。这些基金的结构是怎样演变的, 在投资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当基金规模扩大的时候是否能从容应对, 基金的费用对收益有怎样的影响等。

很多问题, 迄今为止可能还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发现问题,便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本书也提供了很多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在我看来,作为普通个人投资者阅读这本书, 目的不是学习到具体的投资策略, 而是从一个更高的维度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了解世界上这些大型的投资机构,它们都做过哪些尝试,经历过什么样的困境,取得了哪些成功。

这些投资,通常都是以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进行的。这个领域不如公募基金那么透明,投资起来难度更大。

这本书从私募基金的起源开始讲起,介绍了很多这个领域的先驱者,得以让我们对整个行业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最后,这本书特别擅长使用各种案例来进行描述,初读起来有些深奥,却又不缺乏趣味,值得细细品读。 

【读者福利】凡留言获赞多且转发贡献较大小伙伴将有机会拿到,《耐心的资本》,书籍由选基小助手送出,2个名额。活动解释权归本账号主体所有。

【悦读书】

把时间交给阅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