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部门发文看光伏高景气下的“隐忧”

从三部门发文看光伏高景气下的“隐忧”
2022年12月08日 11:48 草根光伏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光伏行业正迎来高景气度周期。与此同时,行业内恶性竞争、产业趋同、重复投资等问题正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

8月24日,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能源局联合下发《关于促进光伏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的通知》(简称《通知》)提出了五项工作任务。

其中之一是“立足长远目标,优化产业布局”。《通知》提到,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规范和标准引领,根据产业链各环节发展特点合理引导上下游建设扩张节奏,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产业趋同、恶性竞争和市场垄断。由此可见,在这条高热度的赛道上,正有一些隐忧逐渐显露出来。

光伏赛道,越来越拥挤

眼下的光伏市场有多热?二级市场上,光伏概念股的一枝独秀就是最显眼的答案。

据统计,4月27日-8月16日,光伏设备板块区间累计涨幅已达到103.92%,涨幅位于所有板块前列。近日,一家乳业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正在洽谈三个光伏项目,消息甫出即迎来两个涨停板。

这家多次跨界失利连亏两年的企业自4月27日以来股价已累计上涨117.7%,创出了两年新高。上个月,一家业绩平平的房企也在“触光”后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7月15日,这家房企股价已跌至1.28元的低点,但在宣布跨界光伏后,连拉三个涨停板,5个交易日股价最高上涨37%。

据第三方媒体统计,自2020年以来,市场上已有80余家企业跨界光伏。煤化工大王宝丰能源、拖鞋大王宝峰时尚、养猪大王正邦科技、纺织大王江苏阳光、玻璃大王金刚股份等都在借道光伏。

在资本助推下,来自各个行业的跨界玩家纷纷进场,使得光伏这个A股最牛赛道正变得拥挤不堪。天眼查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6月我国新增注册光伏企业6.4万余家。

截至目前,我国光伏相关企业已达47.7万余家。更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企业选择跨界光伏,几乎都是业绩承压下的谋变之举,并没有实质的产品、技术和业绩支撑,其中不乏一些公司有蹭热点、炒概念之嫌——有的企业仅成立了光伏子公司,注册资本尚未实缴,相关资源及技术人员尚未配备,有的公司还在项目洽谈阶段,仅凭借光伏概念,就已在资本市场赚了不少关注。

有资深市场人士指出,越来越多的企业无视技术壁垒和市场竞争门槛,在一无产品、二无技术的情况下就贸然涉足光伏,是导致行业恶性竞争、产业趋同和重复性投资的重要原因。

资本热潮,加剧行业恶性竞争

尽管近两年来光伏赛道的高景气有目共睹,但在资本的过热聚集下,新入场的玩家并不一定能获得高收益。

例如,在光伏产业链上游,由于近两年多晶硅价格暴涨,不少企业争相上马硅料业务。尽管目前市场供需仍然处于紧平衡状态,但在各大巨头的扩产潮下,供需关系正在发生改变。

近期,通威股份4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大全能源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启动,新特能源内蒙古10万吨项目投产,协鑫科技、东方希望高纯晶硅项目也在此时上马。待这些产能释放后,将有效缓解目前的产业链压力。

而除这些硅料环节的老玩家外,在高利润的诱惑下,青海丽豪、润阳股份、宝丰集团、新疆晶诺、包头弘元、信义玻璃等企业也相继入场投资,一时造成众多企业“拥硅为王”的局面。有专家指出,光伏行业投资具有“重资产+成本控制”的特性,不仅需要资本支持,还需要工艺技术爬坡和成本最小化,才能冲出重围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因为光伏行业的原材料没有稀缺性特征,在结构性行情过去后,行业内企业需要依靠规模化效益叠加技术升级路线来持续降低成本。在此背景下,只有在产业链上已占得绝对市场份额的巨头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优势,新玩家不仅难以从中分到一杯羹,甚至还会让产能过剩问题更加突出。

由此,避免光伏行业恶意竞争,需要在行业内外同步加强引导或分流,切忌盲目从众。非理性、一窝峰式的投资扩产则会埋下资源浪费和行业内耗的隐患。

成本、技术驱动下,“马太效应”凸显

在未来的光伏行业中,谁能真正分得行业蛋糕,谁又会被淘汰出局,市场和时间会给出答案。

光伏是技术和资金驱动发展的产业,降本提质增效是企业发展壮大的主线。过去20年来,技术革新和成本降低的相互促进,让光伏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进步。大尺寸硅片发展、电池技术更新、切割技术升级换代等众多突破,带动了光伏行业生产效率的快速跃升,行业成本也随之大幅下降,光伏产业的平价化开始走入现实。

随着光伏平价上网时代的来临,一些落后产能和地方保护的小企业将被整合,整个行业也将由充分竞争市场逐渐向头部企业聚集,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将成为未来行业发展主流趋势。一方面,龙头企业的规模效应可以助其有效地降低成本。

对于新入局企业来说,在规模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必然面临更高的成本支出,而当几年的产能建设和爬坡期后,市场行情或早已不可同日而语。另一方面,在技术驱动下,无论是电池片环节的N型和HJT技术,或是高纯晶硅环节的提纯技术,都在快速地发展变化中。而如今的行业龙头几乎都已经历过十多年技术沉淀,拥有核心技术优势。

对于没有技术沉淀的新进玩家来说,很难在快速变化的行业发展中获得自己的核心优势,也很难突破龙头企业已经筑成的行业壁垒。如今,全球光伏各产业链条格局已基本确立。

上游多晶硅领域,通威股份、协鑫科技、特变电工、大全能源等龙头的技术和规模优势,以及资源整合优势在不断巩固深化;中游硅片端,隆基绿能、TCL中环、双良节能,以及下游组件端的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企业的市场领跑地位也在不断扩大,形成的技术和规模壁垒也愈发牢固。

显然,只有技术创新能力强,且拥有资金、成本和规模优势的行业头部企业,在面临未来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时,才具有更强的核心竞争力、更强的扩张能力和市场议价能力。在光伏开启更加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之际,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草根光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