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亿级光伏大单,有多少是雕花扁担?

数十亿级光伏大单,有多少是雕花扁担?
2024年05月19日 23:28 草根光伏

光伏至暗时刻到来,行业内“合纵连横”的动作开始增多,甚至还可以看到清末“东南互保”、“义和助拳”的影子,让人看到了光伏厂商前所未有的团结。

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厂商之间在加强合作,整个行业充斥着抱团取暖的和谐景象。

硅片、组件双寡头—隆基绿能继与协鑫科技近200亿大单后,又与通威股份签订了391亿元的硅料采购订单,两笔大单合计达到591亿元,锁定了硅料供应。

同时,10多家HJT厂商成立了740W+俱乐部,链条内的厂商合纵的用意不言自明。

原名“湘鄂情”的中科云网与苏州协鑫签订总量1600MW的电池片供应合同后,又与一道新能签署了1408MW的N型电池片供货合同。

两笔总量合计3.008GW的大单,按照现在0.32-0.34元/瓦的售价,预计带来约10亿元的销售收入。这将极大的增强中科云网跨界TOPCon电池的信心。

就在前不久,中科云网还在2023年报中坦承,光伏业务还未有营收,且亏了844万,还对跨界TOPCon电池流露出谨慎、信心不足的表述。

HJT阵营各厂商间合作更加紧密,同行频频相互甩单,精诚合作,其乐融融。

举例来说,琏升科技孙公司眉山光伏与国晟科技(603778)子公司安徽国晟、江苏国晟分别签订了硅片采购框架合同、电池片销售框架合同。注意这两份合同都带有框架字眼。

合同的具体内容,眉山光伏向安徽国晟采购14,500万片单晶硅片,之后再向江苏国晟出售700MW HJT电池片,这一买一卖的合同绝对金额超过2亿元。

采购/售货金额五五开的话,售货金额约占2023年营收(2.45亿)近一半。这样说,这次彼此成就的合作对双方营收增长都有助益。

为什么说是彼此成就?

这是因为两家厂商都是主攻HJT电池片、组件,是不折不扣的同行。

截至2023年底,琏升科技HJT电池片建成产能1.2GW,国晟科技HJT电池产能2.5GW,组件产能约6GW。

国晟科技搁置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放弃了同行是冤家的成见,把生意让给同行做,这种友爱互助的精神令人钦佩。

这不由让人想起70多年前《纪念白求恩》一文所写,白求恩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它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就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HJT俱乐部成立后,这样的彼此成就的合作不止上述一例,琏升科技与华晟新能源也达成了类似与国晟科技的合作。

据公开内容,华晟新能源将向琏升光伏科技采购1000MW的高效HJT电池片,供货18000万片210 N型单晶硅片(半片)。

华晟新能源与琏升、国晟也是同行,均以专攻HJT电池片、组件为主,建成约19.6GW HJT电池片、18.4GW HJT组件产能,是HJT电池组件大哥大。

华晟拥有约6GW HJT硅片产能,与华民股份合资投建10GW HJT专用硅片,一期5GW于2023年12月投产。

2023年8月,华晟还与华民签下了55亿的硅片采购框架合同。这说明华晟的硅片依赖外采,现有产能无法匹配自身需求。

即便如此,华晟还是通过外采锁量后,向琏升卖硅片,再买回HJT电池片做组件,给同行让利,再次展示了彼此成就的高风亮节。

斩获大单的还有以ST爱康的母公司爱康集团。今年2月1日,爱康科技官微宣布,爱康集团与瑞晶控股和云雀新能源签订了三方战略合作协议,瑞晶控股集团2024年计划向爱康控股及其关联方采购2GW光伏组件,价值约20亿人民币。

这次2GW组件订单是爱康集团身份签订的,但提到是向爱康控股及关联方采购,而爱康集团的组件制造业务主要集中上市公司爱康科技(002610)手中。所以,供货的主力还是爱康科技。

事后,爱康科技并未公告这次集团签订大单的消息。作为较早切入HJT赛道的光伏厂商,爱康科技对发展HJT信心满满。

2023年12月14日,未被ST的爱康科技公告,拟斥资21亿元扩建4.6GW HJT电池产能时还提到,目前公司HJT组件在手订单约为2.95GW,公司HJT电池自有产能无法满足订单需求。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12月还宣称订单饱满的爱康科技,只过了3个月就交出2023年巨亏的业绩答卷,还被戴上了ST的帽子,莫非20亿的大单不翼而飞了?

同样的事例还出现在*ST嘉寓和泉为科技身上。

2022年11月9日,在嘉寓阜新高效光伏组件基地项目投产仪式上,嘉寓集团与华能新能源签订了2GW光伏组件订单。

按照现在0.8元/瓦的市价,这笔订单全部履行将带来16亿元的营收。

无情的现实是,这笔大单未能扶大厦之于将倾。2023年,嘉寓股份巨亏15.02亿元,股票披星戴帽,更名为“*ST嘉寓”,濒临退市边缘。

泉为科技中的50亿大单更为离谱。这家HJT新星于2023年4朋11日发布公告,旗下山东泉被确定为云生智能3GW分布式光伏电站的框架入围供应商,总计供货金额约50亿元,约为泉为科技2022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391.58%。

泉为科技在公告中表示,云生智能为国家电力公司全资孙公司,履约能力较强,公司与招标方云生智能不存在关联关系。

真实的情况是,国家电力公司早在20年前就已解体,没有展开任何形式的运营。可见,泉为科技写公告时没有对招标方展开充分调研,云生智能“假央企”的身份一下就被识破了。

这次“假央企”风波,也让泉为科技一度深陷舆论漩涡,引人感叹自古“虎父无犬女”不是乱说的。

除了上述厂商之外,主攻HJT电池的金刚光伏也中了一单。5月14日,金刚光伏公告,该公司中标中国大唐光伏组件1GW集采项目,中标金额9.2亿元,与华晟新能源和东方日升共同中标,具体履行金额以实际签署的销售合同为准。

随着硅料跌破4万元/吨,电池片跌至0.32元-0.34元/瓦,全行业步入亏损状态,光伏产业形势正在恶化,电池片厂出现停产、延期发放工资、放假等情形在增多。

据网上流传的一张图片显示,一家光伏企业从5月13日开始放假,该企业曾宣布投资50亿建设5GW TOPCon电池片,刚刚还获得了龙头厂商的订单。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某江苏HJT电池组件厂商已有2个月没有发工资。一山东的HJT电池片厂2月份工资拖到4月23日才发,现在山东HJT组件基地也停产了,基本上人来参观就开线,人走了就停。

该知情人士称,整个大环境不好,一线龙头厂商都在苦撑,二、三线厂商的日子更难熬,这是整个行业的真实处境。

综合来看,全产业链的厂商即使斩获供货订单,短期内也很难对业绩形成有效支撑。至于存有雕花扁担之疑的一些大单,更是中看不中用,猜想有些是为达成某种战略目的,放出的烟雾弹。

归根结底,“东南互保”也好,“义和助拳”也罢,阻挡不了光伏行业择优汰劣的大趋势,改变不了技术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旋律。光伏本质上还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像BC阵营的隆基和爱旭各自为效率而奋斗,都抱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心理去拼,这才是行业应有的样子。(草根光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